为什么我的头像和昵称是微信的?

2024-01-12
来源:网络整理

拿到诉讼禁令就宣告胜诉?

两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我的社交关系链是微信的?》 ”,评论了当时一些有节奏的自媒体内容。这一次,腾讯亲自站到了台前。就在申请封禁成功后,这里宣布了多山上的头像和昵称。与微信、QQ用户一致,不再属于用户。

诉讼禁令只是暂时的,并不构成判决。 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一点。 申请诉前保全是原告在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诉讼中常用的方式。 设立这一环节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在正式判决之前给原告带来可能的损失。 保全申请的结果与最终判决无关,更何况一审之后还会有二审,事情还远没有最终定论。

任何人利用公众乃至一些媒体的法律知识漏洞误导舆论,都是不择手段的。 素有“南山必胜客”之称的腾讯法务部向微信提起诉讼,以求获得针对微信企业的禁令。 这实际上非常有趣。 这是题外话,让我们回到事情本身。

我们在微信界面打开“设置”-“关于微信”,点击“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你会看到,虽然7.1.2条规定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属于腾讯,但8.1.1却定义了微信账号的头像、姓名属于信息内容。 第9.3条进一步规定“您使用本软件及服务期间上传、发布的所有内容,不会因上传、发布而导致知识产权、肖像权及其他权利的转让。 ”

所以,如果用户的头像和名字是微信分配的,那么自然就属于微信; 如果是用户自己上传的,是否也属于微信?

头像和昵称是谁的?

一方面,法庭审理刚刚开始; 另一方面,微信自身条款承认用户头像、昵称(名字)的各种权利属于用户。 看来连微信这样强大的公司也不敢在用户协议上乱搞。 那么,腾讯这起诉讼背后到底想做什么?

微信、QQ等第三方登录服务与开发者业务本身耦合度并不高。 通常,开发人员只需使用第三方登录为其产品的用户创建帐户。 后续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和业务与微信、QQ无关。 当然,常见的开发者服务还包括社交分享、微信支付等。 如果非要谈开发者协议的话,我想知道微信无故禁止抖音社交分享和登录是否算违约。

本案的核心争议点是第三方登录微信后,目标产品中的用户账号头像和昵称的归属问题。

这其实并不难判断。 用户使用微信登录其他产品后,更改微信头像和昵称,然后再次使用微信登录同一产品后,新的微信头像和昵称是否会同步到产品中?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微信未来提供的只是第三方登录验证,与账户信息解耦。

那么,为什么腾讯会认为第三方登录后生成的账户信息、头像、昵称仍然与微信头像昵称相关,仍然是同一个东西(即使用户没有修改过)呢?

从商业角度来看,在这起诉讼中,腾讯混淆了第三方登录服务和用户数据的概念。 由于用户自我识别的需要以及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限制,用户特征信息的所有权只能属于用户,而头像和昵称是用户特征信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我用的是微信,为什么我的头像和昵称都是微信的? 第三方登录后,会在目标产品中创建账户,然后目标产品再次授权第三方登录其他应用程序。 这是两个独立的动作。 微信以用户信息为名干扰开发者提供第三方登录服务。 它太长了。

您重视用户隐私或状态吗?

腾讯的双重标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对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和直营产品来说,默认授权第三方登录来打开用户的微信关系链,并且相当一部分需要强制授权。 默认情况下,非自家产品只提供头像、昵称、地点和性别,开发者经常被质疑窃取关系链接。 还有一群不懂技术的媒体在胡闹。 他们不知道在如此严密的防守下能偷到什么。 。

近两年,大众点评因直接公开微信好友关系链接、泄露预订信息而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发现下面的微信好友和粉丝列表都相当齐全,这比传说中的多山窃取微信关系链接的表现要好得多。

腾讯一直说要做连接器,微信、QQ的第三方登录也是市面上产品的标配。 一方面“天下之治之下,无非王土”; 另一方面,队伍老化,创新能力薄弱,不惜滥用行业地位,以保护用户隐私为名,打击竞品。

抖音节前突然发生的微信登录失败事件,给创业者敲响了警钟。 微信第三方登录确实方便,但一旦登录失败,就会屏蔽大量用户; 如果登录成功,你的用户信息就不属于你了,这也是相当可怕的。 无论这场诉讼最终结果如何,都值得业界重新审视微信和腾讯在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