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查明:团伙以领红包为诱饵,专骗未成年人微信账号

2025-06-03
来源:万象资讯

‌‍‍‌

警方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主要针对未成年群体,利用执行任务获取红包作为诱因,窃取微信账户,然后将这些账户以高价转卖给上级,供其从事非法活动。

在本案中,嫌疑人采取执行任务换取红包的手段,从受害者手中窃取了微信号。这些微信号均与身份证信息绑定,并完成了实名认证程序。嫌疑人只需在境外的网络社交群体中,以较低的价格批量购入只能接收短信和利用无线网络、移动数据的物联网卡,然后将这些微信账号进行更换绑定,便能够顺利地控制这些微信账号。

张睿指出,这些人通过在多个视频平台上发布虚假的领取福利和皮肤的视频,例如声称可以领取价值588元的外卖红包,利用这些虚假福利视频来诱骗受害者。部分受害者轻易相信了这些虚假宣传,便在视频评论区留言询问如何领取福利,而他们则回复一些操作步骤。

在短视频平台上,嫌疑人会展示转账成功的画面,并告知受害者已有众多人成功领取,强调机遇难得。一旦有人被吸引,他们便通过企业微信与受害者建立联系,并发送公司营业执照、从业资料等,以消除受害者的疑虑。随后,嫌疑人会告知受害者,若想获得红包,必须遵照他们的指令完成任务。

张睿要求受害者提供微信账号及支付密码,声称需通过该账号异地登录执行某项任务。同时,他还特别告知受害者,若微信中有资金,应提前取出,以此赢得受害者的信任。

 未成年人微信账号盗窃 __微信刷票违法案例

接着,嫌疑人会指示受害者依照既定流程,将微信的登录密码更改为特定的密码。该密码结构复杂,由不同长度的竖线构成。同时,嫌疑人还会特别强调,该密码不得保存亦不可告知他人,否则任务将无法顺利完成。若受害者缺乏警惕,并未事先保存该密码,那么在后续过程中,他们很可能难以回忆起这串密码,自然也就无法再次准确输入以完成登录。

受害者在更改密码成功后,嫌疑人会让他们退出账号,并声称只是临时借用该微信账号3至5分钟,目的仅限于授权,以便提升销量、好评和点赞。待时间结束后,账号主人可以重新登录,而信息不会遭到泄露。同时,嫌疑人还会向受害者展示后台运行的刷票程序以及退款操作已成功的记录。一旦受害者深信不疑,实际更改了密码并完成了登出操作,那么对于作案者而言,这标志着他们初步的盗窃行为已经得逞。

使用插件高频次发送验证码

触发微信保护

视频加载中...

‌‍‍‌

成功窃取了微信之后,骗子接下来需采取的措施是持续误导受害者,使其对微信显示的异常警报不再保持警觉,从而防止受害者通过短信验证码、好友求助或报警等途径恢复微信账户。

获得受害者的账户密码后,为了防止因新设密码后立即异地登录而使微信被封禁,骗子一般不会立即尝试登录。他们通常会制作一张微信登录风险提示的虚假截图,并向受害者告知,自己在尝试登录微信时遇到了风险提示,并且需要等待60天后才能解除封禁。

 未成年人微信账号盗窃 __微信刷票违法案例

为了确保这张伪造的图片的安全,防止受害者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反悔或中断,骗子会采取额外措施。他们同步启动了一个名为“卡手机”的软件插件,通过频繁发送短信,向该微信账号发送登录验证码,以此激活系统的保护机制。

邱广华指出,嫌疑人会利用一款名为“卡手机”的软件,一旦获取到受害者的微信账号及其登录密码,便会将这些信息录入一个文档中。随后,该文档会大量发送干扰性短信以及接收验证码的短信,导致受害者无法成功找回账号。

一旦微信平台检测到用户账户出现“异地登录设备、频繁验证码索取、密码修改痕迹”这三项可疑风险,便会暂时锁定该账户,导致账户主人,即受害者,无法正常使用微信功能。

实际上,对于遭受侵害的用户而言,若账号密码及手机验证码失效导致无法登录,他们可以选择拨打微信支付官方客服热线,遵循人工客服提供的指引,提交必要信息,完成身份验证,进而冻结账户。此外,用户还可以尝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或寻求好友帮助等方法来恢复微信号。若前述方法均不可行,用户应立即报警,寻求人工解绑服务。然而,在该案件所涉及的受害者群体中,绝大多数为未成年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打算坚持去追回自己的微信账号。

换绑被盗微信手机号

模拟正常使用“养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