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客户盗刷频发,微信支付宝安全引关注

2025-06-04
来源:万象资讯

近期,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频遭盗刷,此类事件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再次将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潜在漏洞推向了公众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出疑问:“微信里的钱被盗走一万多元,我还能安心吗?”他透露,在睡梦中,微信零钱和绑定银行卡中的钱款不翼而飞。他不禁质疑,为何如此高额的转账无需验证码,也没有收到任何短信提醒就能顺利完成?

同样,名为小刚的网民(化名)在其撰写的《我用十天追回支付宝盗刷款元的奇特经历》一文中透露,2月16日,尽管他本人毫不知情,且其绑定的手机一直处于支付宝登录状态,但有人却利用另一部手机成功登录了他的支付宝账户,并进行了两笔大额消费,总金额高达2.5万元。

事件爆发后,支付宝方面作出回应:“我们未能及时察觉该风险,这导致小刚未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安全警示信息。”

支付宝盗刷事件处理_央行 第三方支付投诉_第三方支付盗刷风险

显然,支付宝并未将自身的安全系统视为存在缺陷,更不认同有义务对用户遭受的“盗刷”损失负责,更不用说提及可能对用户损失进行“全额先行赔偿”的可能性了。

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支付宝扮演着“中介或中间人”的角色,在受害者和盗刷嫌疑人之间进行调解,同时抱怨道:“毕竟,支付宝并非司法机关,我们无法单方面断定谁是盗用者,更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出台、定于本年7月1日生效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内容,针对诸如“登录与退出登录、身份核实与交易验证”等客户在网络支付过程中的操作动作,支付机构需在核实客户身份和确认其真实意愿的基础上,迅速完成相关手续。

支付宝在用户登录及支付等关键步骤中,对异常登录和支付验证的风险提示不够充分,对登录者的真实身份核实不够严格,这显然与上述规定相悖。

第三方支付盗刷风险_支付宝盗刷事件处理_央行 第三方支付投诉

支付宝未能对用户非自主登录账号的情况进行提醒,同时在用户使用非常用设备进行大额支付前也未发出警示,这些环节的明显“缺陷”正是导致他人成功“盗用”用户支付宝账户的关键因素。

在此之前,众多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曾对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合作接口进行削减,并下调了支付额度,这一举措主要是由于用户面临较高的被盗刷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特邀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的访谈中提到,近年以来,我国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尤其是移动支付领域,持续进行创新,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问题。

董希淼强调,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客户资金和信息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安全隐患较多,对用户财产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同时,普通用户在维权、投诉、报案及取证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尽管部分支付平台承诺先行赔偿或引入盗刷保险,但实际操作中并未严格执行。去年年底,央行发布了互联网支付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接下来,建议有关机构切实执行管理措施,坚决维护客户资金安全的基本线,同时,更进一步地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