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行业,流传着这样的观点:“通过掌控信息流动来掌握支付活动,进而控制资金流动;在网络接入权限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资本拥有权;在数据投入方面,其价值远超资金投入。”账基支付起源于第三方平台,而人们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也是第三方服务,诸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
最初,第三方主要涉足银行不太关注的中间收入业务领域,涉及交易信息的简单传递,线下推广POS机,线上搭建网关,通过充当支付网关的角色,将商户及客户的卡片信息传递给银行通道,从中赚取一些手续费,这些微薄的收入往往是银行所不屑一顾的。
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相关信息也日益丰富,第三方机构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即后来所说的数据挖掘),通过评估用户交易的风险水平来实施风险控制。那时,尚未建立征信系统,第三方机构主要通过对用户的购物记录、交易金额和地点等信息的分析,服务于精准营销等多个领域。
随后,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势力不愿继续隐匿身份,他们渴望将交易活动、用户群体以及资金流都集中至自己的平台之上。因此,第三方平台着手构建起独立的账户系统,既包括面向企业的账户,也包括面向个人的账户,这些账户内具备了充值、扣款、查询等多种功能,这便是我们所提及的基于账户的支付方式。
然而,如何让用户使用您的账户呢?在支付行业,有一句俗语:“要想做好支付,首先要做好收款业务。”起初,众人专注于账户相关的应用服务,诸如水电煤费用缴纳、信用卡账单支付、电话充值等;随后,策略发生转变,开始直接投资或收购具备流量的线上线下企业,并规定这些企业必须接入自家的支付系统,或者将竞争对手的支付方式隐藏或放置于次要位置,例如饿了么对微信支付的处理手段,以及京东不兼容支付宝的情况。之后,账户逐渐繁荣,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第三方机构开始打造更多应用领域,这些领域涵盖了从支付到理财、贷款、保险,甚至包括虚拟银行以及实体银行的构建。
在狭窄的空间里顽强生长,最终演变成为银行的一大劲敌,迫使银行进行创新,以便利民众,这一点对马云来说,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