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港口科技创新大会透露交通运输部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行动进展

2025-06-06
来源:万象资讯

5月27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港口科技创新大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创新发展处副处长赵晓辉公布,交通运输部正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相结合的举措。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制定工作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并即将迅速发布。《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将得到全面推广,并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人工智能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交通运输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交通运输部还将着手构建一个全面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并计划推行“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这一重要科技项目。此外,他们致力于攻克自动驾驶系统、实体智能列车以及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等五大智能技术的难关,并推动一百个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

沿着我国绵延的海岸线向南延伸,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世界级港口群已基本落成,巨轮穿梭其间,装卸作业繁忙不息,智慧的“风”正为这片区域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持续焕发新的光彩。

山东青岛港的自动化码头仅需短短5分钟就能将2.4万个标准箱有序排列;而上海洋山港的大型装卸设备即便在百公里之外,也能实现智能远程操控;宁波舟山港的无人集卡则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在堆场与岸桥之间迅速穿梭;厦门港的数字孪生港口系统则对港口运营进行精确预测和智能调控……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祝振宇在介绍时指出,我国智慧港口的主要领域已经从起初的追赶转变为并肩甚至领先。目前,我国已成功建设了52座自动化码头,这些码头的应用范围、作业效能以及技术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在从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到运营管理的整个产业链中,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作业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高。干散货码头的“翻卸”“堆存”“取料”“装载”“卸载”等核心作业步骤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而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与运维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港口的根本安全性能。

2030年交通运输行业_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_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的港口产业升级并非偶然现象。赵晓辉认为,交通运输领域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庞大的数据资源,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将人工智能的“关键因素”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课题。

据悉,交通运输部对促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的“125N”整体工作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方案包括一份核心的顶层设计文件——《实施意见》,该文件将以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工信部、数据局、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等部门的联合文件形式发布。文件中明确了到2030年及以后“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关键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促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的融合,构建两大关键支柱显得尤为关键,这包括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交通运输大模型以及精心策划并推进“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这一重要科技项目的实施。

据相关消息,交通运输部近期已制定出构建一个以“1+3”为框架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的整体规划,该规划涵盖了技术实施路径、高品质数据集的构建策略以及具体应用场景的规划等内容。同时,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一个交通领域的大模型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联盟。该联盟将遵循“算力共用、数据共享、模型共训”的理念,广泛吸纳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行业内的公司、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打造创新应用的合力,以充分发挥大模型技术的巨大潜力。

实现五大智能系统的突破将是后续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具备身体智能的列车及其自主协同控制机制、智能化的自主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以及智慧物流平台,交通运输部计划开展一系列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创新示范项目,进而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领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_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_2030年交通运输行业

N代表的是多种典型的应用布局。赵晓辉透露,交通运输部将推行“十百千”创新应用项目,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十大技术领域进行拓展,实施百个典型场景的示范项目,激发上千家创新主体的活力,形成一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浓郁创新氛围。

自2022年起,交通运输部陆续启动了两轮智能交通领域的先锋应用试验,这些试点项目主要集中在了自动驾驶、智能船舶航行以及智能建筑建造三大领域。在这些试点中,共实施了五十项具体任务,这些任务遍及全国四十一座城市。此外,还编制并发布了超过一百项技术手册和标准规范,并且部分城市还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本年度,聚焦于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技术、公路自由流动收费模式、公路重大灾害的智能化管控与处理、内河货运船舶的自主航行能力以及高速磁悬浮系统等五大领域,我们创新性地运用了“科技与工程相结合”的组织策略,以此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项目的实施。

截至目前,五大工程的第一阶段论证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同时积累了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潜在项目。我们将持续深化研究,严格遵循“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工作方针,稳步推进项目的立项与实施。赵晓辉如是说。

顾金山,中国港口协会的会长以及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董事长,提出港口企业需增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研发体系,深化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协作,成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联盟,协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同时重视成果的梳理,迅速制定出相关标准;倡导港口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技术转移、许可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运用;还需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作的深度融合,促进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及实施,提高整个流程的智能化程度。(记者 王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