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持续进步,条码支付、面部识别支付以及掌纹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陆续登场。最近,市场上又涌现了一种全新的支付手段,消费者无需出示支付码,只需将手机轻轻触碰商家的收款设备,便能在最简化的操作步骤中完成支付。
《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观察到,随着支付方式从“扫一下”发展到“碰一下”,这一演变过程使得消费者在实体店面的支付习惯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借助网络力量,消费者们再次涌向了实体店铺。8月7日,该商超副店长面对记者的目光,目睹店内人流如织,不禁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上个月光顾店铺的客户数量增长了2个百分点,热衷于线下体验生活气息的顾客显著增加。
店长所提及的“线上赋能”具体体现在商场内各收银台新安装的多台“支付宝碰一下”支付设备上,用户仅需解锁手机,轻轻触碰收款设备,即可在最少步骤内完成支付,无需再像以往那样出示付款码。
今年7月8日,支付宝正式发布了“碰一下”的支付功能,上海、成都、武汉、长沙、杭州、福州等城市有幸成为该产品首批试点城市。从支付宝官方消息得知,首批合作商家的测试结果显示,高达61%的年轻用户对这种新颖的交互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旦体验过便难以割舍,纷纷选择持续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2023年发布的调查数据,移动支付在用户偏好方面表现显著,手机扫码以及展示二维码进行支付的方式,其市场渗透率已高达92.7%。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和用户偏好面前,支付宝如何能在“碰一下”的支付模式中与商家和用户构建起新的联系方式?同时,它又是否能在众多的线下支付场景中开拓出一条更加宽广的“突破”路径?
二维码支付渗透率高
7月8日,支付宝开放日活动中,该公司宣布对条码支付服务进行优化,并正式推出了名为“支付宝碰一下”的新功能。
与现有的支付宝“扫一扫”和“碰一碰”功能相比,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流程也得到了精简。通过手机内置的NFC(近场通信)技术,用户仅需解锁手机,轻轻触碰商家的收款设备,即可轻松完成“瞬间支付”。
记者于8月7日观察到,在一家大型商场,一位年轻顾客在收银员的指引下,成功打开了付款码,并选择了“支付宝碰一下”进行支付,这一过程迅速而便捷。超市的收银员向记者透露,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结账速度显著提升。
手机的广泛应用和技术迅猛发展,使得移动支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023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由中国银联发布,报告指出,支付应用及银行应用成为用户日常支付活动中的主要选择。在诸如菜市场、超市购物、公共事业缴费以及话费充值等日常小额消费场合,受访者普遍倾向于使用支付应用。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依据调查结果发布的《2023年移动支付个人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揭示,便捷性依然是用户青睐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来看,在移动支付的使用偏好上,手机扫码和展示二维码支付的使用率达到了92.7%,这仍然是用户最频繁采用的支付手段。
既然现在的支付手段已经相当方便,并且用户的操作习惯也相对稳定,那么支付宝为何还要推出“碰一下”这一功能呢?
支付宝的产品经理高正指出,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尽管支付过程如今变得极为简便快捷,然而在实际的支付环节,仍有若干情形使得人们感到操作起来有些手忙脚乱。
当消费者在用手机通话或娱乐时,若需输入付款码,常常不得不暂时挂断电话或退出游戏。
比如,在排队等候时,轮到自己进行支付,却意外地发现未曾提前准备好付款码,匆忙搜寻时,有时越是心急火燎,付款码越是难以寻觅,即便找到了,也可能不慎点错了其他区域。
能否创造一种方法,无需询问、无需搜寻、亦不干扰他人?高正阐述,为了实现交互方式的革新,产品开发者们萌生了“触碰”这一行为——只需轻轻一伸手,便能凭借直觉与本能轻松完成,这带来了一种交流与接触的全新体验。
在“碰”这一行为中,除了代表“交换”的含义,还涵盖了在数字化环境下商家与用户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
曹世如,红旗连锁的总经理,他指出,“支付宝碰一下”这一支付方式在操作上更为简便,流程也更为精简,使得便利店会员的注册与登录过程变得更为轻松快捷,门店新增会员的平均时间也从之前的近一分钟大幅缩短至仅需三秒钟。
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的董事兼营业本部统括牧野耕治指出,目前成都的8家伊藤洋华堂商场均已接入“支付宝碰一下”支付服务,该支付方式的客单价超过了综合客单价,并且这一举措在实体店、顾客以及员工三个层面都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如何应对安全问题?
随着移动支付变得愈发方便快捷,与之相伴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刷脸支付”、“掌纹支付”等依托生物识别技术的创新支付手段问世之后,公众对于个人生物特征数据的保护问题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2023年所进行的调研数据,用户对移动支付最关心的因素是安全性,这一比例达到了74.2%,紧随其后的是操作的简便性、广泛的接受范围以及服务质量。
根据《2023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的显示,相较于前一年,用户对于支付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其中,约72%的用户在支付过程中会采用密码、短信验证码或生物识别技术来增强验证力度,从而更好地确保资金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用户对于“支付宝碰一下”这一新型支付手段的安全性表现出了较为谨慎的看法。
支付宝方面对此作出说明,“碰一下”与“扫一下”均为条码支付方式,两者间的差异在于支付过程中所依赖的技术,“扫一下”依赖于手机屏幕和摄像头,“碰一下”则运用了手机近场通信技术。完成传感器交互后,支付操作在网络端进行,这两种支付方式在安全性上并无二致。此外,支付宝继续保证“你敢付我敢赔”的承诺。
何博文,作为“支付宝碰一下”产品的负责人,着重指出,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阶段,公司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极高,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思考。他以“碰一下”为例,解释说,在使用该功能之前,用户必须先解锁手机,这一步骤相当于完成了一次身份验证,同时,还设有新用户验证、大额支付时启动收银台等使用限制。
他还提到,“碰一下”这款终端硬件设备内置了网络通讯功能,同时运用了芯片级的加密手段,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支付链接的实时更新,又使其难以被非法篡改,从而有效确保了支付的安全性。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