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执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构建并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数据共享”的决策要求,紧密围绕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中的规划与目标,近期,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与基础设施司以及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共同发布了六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技术文件。这些文件旨在发挥标准在引领作用,旨在巩固数据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并为我国数据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及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一、技术文件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的背景情况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这一新型基础设施,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集、传输、处理、流通、应用、运营以及安全保障等服务。目前,我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然而,它也遭遇了不少困难。这些问题包括数据流通利用的基础设施架构尚未实现统一,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数据基础设施在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得数据难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流通和利用。此次推出的六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文档,其目的是深入执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中的相关部署,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确保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得以实施,并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向体系化、集约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化的重点任务
技术文件针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六个关键领域进行规范,包括参照数据基础设施的参考架构、确保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实施用户身份和标识管理、设计接入连接器以及编制数据目录等,明确了标准化需求,目的是为了指导构建一个横向互联、纵向深入、协调高效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总体框架。这六项技术文件全面涵盖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步骤。参考架构构成了用户端与功能端的基础结构,标识管理、信息互通、接入连接器构成了数据流动的关键环节,用户身份认证与目录描述标准确保了数据安全、目录编制及传输,有效提升了数据基础设施在建设、管理、运行方面的效率。这些要素彼此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全面构建提供了稳固的技术规范支持。
二、技术文件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一)强化对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的规范化支撑
技术文件依托于架构层、目录层与交互层的共同设计,构筑了数据基础设施的技术根基,从而为数据的跨领域流通、安全高效的使用以及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标准化基石。具体来看,技术文件立足于数据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建设,确立了包含技术架构设计、交互模式、管理规程以及安全保障在内的全面标准化理念,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致力于对数据基础设施的参考架构进行系统化定义;通过构建统一的参考架构,我们实现了硬件层的支撑、算力网络层的调度、流通利用层的协同应用以及智能设施层的接入协同等多维度的融合;此举明确了各层级之间的功能边界和交互规则,为数据基础设施的集约化管理和跨域应用部署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体系化地支持技术路线的实施与落地。依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需通过技术文档强化数据场域、可信赖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组件、隐私保护计算以及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支撑效能,对此,六大技术路径亟需实施统一的标准规范顶层设计,以保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同步和有序进行。
(二)引导全域数据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和应用
技术文件依托于构建“三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以及统一接口要求,从而系统性地推动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实现了目录标识的统一。数据基础设施标识体系标准化建设已确立,其框架包括覆盖全域、区域、行业功能节点,以及业务节点和接入连接器的标识。通过制定数据标识符的编码规则,该体系与现有各类标识编码相兼容,从而实现数据对象在跨地域、跨行业、跨层级中的精准定位和全生命周期追踪,有效解决了数据碎片化的问题。同时,依照统一的目录规范,构建起一个涵盖整个数据基础设施的分布式目录架构,实现数据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确保数据的供需能够实现精确对接和分级分类。此外,还有统一身份的注册流程以及接口规范。依据对数据基础设施在身份、接口等方面的标准化需求,我们成功构建了跨区域互联及可信认证的体系。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以区域功能节点、行业功能节点、业务节点和接入连接器为基础的分布式数字身份架构。此外,我们还统一了用户身份的登记流程和核验标准,实现了跨域身份的相互认可,并确保了数据流通中的参与主体既可信又可控。
三、应充分利用技术文件,以实现其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行试用阶段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一)做好数据基础设施技术文件试行工作
为确保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文件在试验阶段发挥其规范效能,我们必须切实推进试点任务。首先,需强化宣传和推广力度。这包括举办研讨会、培训会以及现场观摩等活动,以提升对技术文件的理解和普及,确保各地、各行业和企业全面掌握文件的具体要求及其应用场景。其次,要加快试验进程的落实。在数据基础设施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我们挑选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行业或企业作为试验验证的对象,力求覆盖到由不同技术体系支撑的各类及各层级的数据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归纳和总结试点验证的成果与经验。
(二)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重点标准研制
《2024—2025年国家数据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数据基础设施标准是核心任务之一。首先,需将技术文件逐步转化为国家标准,这包括在技术文件试行阶段的基础上,加速其向国家标准方向的优化与迭代,并持续完善,以加强数据基础设施的基础保障。其次,还需探索并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化的新路径。推动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构建,汇聚数据行业资深人士及多领域资源共同参与,以增强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化应用的广度,深入研究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同时逐步摸索如何通过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助力数据产业进步的具体途径。
(三)强化数据基础设施核心保障机制建设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广泛,涉及众多相关方,因此,培养人才和提升检测能力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石。首先,需强化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的人才培养。构建一套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人才培训体系,针对相关各方,培育出一批既精通技术、又熟悉标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稳固发展的基础。其次,要构建基础设施标准合规性检验的能力。针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所积累的数据资源,构建一套以数据字典为关键节点的标准化检测系统,确保数据资源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提高数据要素的品质和流通效率,进而为数字经济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