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丰县下塘镇龙虾养殖协会情况
2003年2月,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龙虾养殖协会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20万元,目前拥有会员216名。该协会主要从事龙虾和水产综合养殖,不仅组织会员进行龙虾养殖活动,还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交流,深入研究龙虾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此外,协会还为会员提供优质的龙虾和水产苗种。自协会成立以来,我们定期举办水产养殖与储运技能的培训活动,致力于推广生态养殖的科学方法,同时为会员提供养殖技术的咨询服务。此外,协会还致力于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市场销售信息和综合咨询服务。曾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的荣誉,跻身安徽省示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7至2021年度)行列,荣膺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领域的创新盈利模式十强单位,以及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称号。
二、积极探索推广养殖新方法
二十余年间,赵本文始终扎根于下塘明华社区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他进行了无数次的细致观察,进行了无数次的科学试验,进行了无数次的总结与提升,最终成功提炼出多项实用的养殖技术。例如,沟坑的合理比例、四季水草的种植技巧、龙虾的繁殖方法等,这些成果都是他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辛勤探索,以及无数次的细致记录,才逐渐摸索出来的。赵本文现今荣膺“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十佳创新盈利模式”的荣誉,同时,长丰县下塘镇的龙虾养殖协会也被认定为省级、市级以及县级的科普示范单位。
2018年8月7日,骄阳似火,赵本文率领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们,在酷热难耐的天气中,匆匆赶往宣城市宣州区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实地教学活动,旨在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他们抵达目的地时已过中午11点,尽管一路奔波疲惫不堪,赵本文仍带领学员们参观了示范区占地两万余亩的粮油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近万亩,专门用于稻虾养殖,是新型养殖技术的展示窗口。赵本文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不仅对稻虾养殖的关键技术、注意事项、病毒防控措施以及日常管理要点进行了深入讲解,而且还特别邀请了念念虾稻轮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为大家讲述了该合作社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以及运营状况。在交流中,重点探讨了稻虾连作的成效、具体做法,并与在场的学员们进行了经验分享。
三、发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赵本文严谨履行脱贫攻坚的重任,致力于真诚待人、勤恳工作,着力培养和指导贫困群体树立脱贫的信念,改变他们“坐等援助”的观念,唤醒他们内在的发展动力,将此作为工作的核心。他通过技术扶贫和传授群众致富技能作为切入点,勤勤恳恳地工作,帮助贫困群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非凡的人生篇章。
在近年来,于下塘、吴山、杨庙、庄墓、义井、朱巷、造甲、杜集、陶楼等九个乡镇地区,我们举办了技能脱贫培训班,总计达到了226场。通过这些培训以及技术资料的发放,确保了每一个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都能掌握稻虾综合种养这一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此举不仅提升了农民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而且使得全县的脱贫率达到了100%。
赵本文针对贫困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龙虾养殖技术掌握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精心撰写了超过一万字的稻虾综合种植技术手册和龙虾养殖技术口诀,其中通俗易懂的口语化指导要点极大地便利了农户们的学习过程:养殖龙虾,收益颇丰,掌握养殖技术是关键……生长迅速,上市时间提前,定时投喂是必须……这些易于记忆的语句,使得群众一听便能领会,一学便能掌握,成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三字经”。
四、培养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
为迎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协会致力于产业对接、产业融合以及产业服务,重点扶持农村产业领军人物。2020年6月18日,在赵本文的领导之下,长丰县下塘镇的龙虾养殖协会成功举办了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班。在开班典礼上,赵本文致辞时,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鼎力相助和专家学者们的周密筹备表达诚挚的感激之情,向学员们详尽阐释了培训的具体计划和部署,同时强调大家要把握学习机会,力求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切实通过此次培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赵本文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担任培训新型农业带头人的重任,坚持不懈,为长丰县培养了众多龙虾养殖方面的实用型人才。他反复强调,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迅速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农民队伍,对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对促进乡村人才和产业的振兴,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赵本文在人才培养上,将理论学习和养殖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了经营管理创新力,因而成为了推动科技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的领军人物和先锋。
莫言日落黄昏迟,晚霞依旧映满天空。赵本文,身为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专家组成员,以及2021年长丰县“最美科技工作者”,年逾古稀仍坚守岗位,频繁站立数十分钟向学员传授知识。助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他亦常受邀参与安徽农村广播及央视节目,推广小龙虾养殖技术。当前,老赵正在下塘、朱巷、造甲等地,针对脱贫后的人群进行稳定就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为有针对性的脱贫户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活动。
来源: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