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鲜蜂CEO张赢:创业焦虑后终迎盈利,压力胖好几斤

2025-06-16
来源:万象资讯

经济观察报 高阳/文

记者与爱鲜蜂的CEO张赢相遇时,他率先开口道:“近期工作量颇重,昨晚熬夜至深夜。”自创业至今,张赢一直承受着不断的焦虑,紧张和失眠成了他的常态。

半年前,这家自诩为“掌上快速到货便利店”的爱鲜蜂,遭遇了数百人规模的裁员风波。为了削减办公开支,公司现已搬迁至北五环乃至更北的地区。尽管如此,张赢的心情似乎好转了不少。“爱鲜蜂实现了盈利,最近我体重也增加了不少。”张赢不禁感叹,“这算是压力带来的‘副作用’吧。”

钟鼎创投的合伙人汤涛是爱鲜蜂的投资方,他向记者证实了爱鲜蜂实现盈利的事实。汤涛阐述道:“爱鲜蜂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具备了盈利的潜力。该公司持续致力于提高运营和供应链的效率,因此盈利自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2014年6月15日,爱鲜蜂推出了针对社区便利店顾客的APP。该APP运用LBS技术,使顾客能够根据自身位置搜寻周边的便利店,并在应用内完成订单。随后,社区夫妻店的库存信息逐步实现线上化。作为社区夫妻店的供应商,爱鲜蜂在物流完成送货的同时,后台数据也会自动进行更新。

张赢表示:“这标志着社区便利店数字化发展的起点。”那时,网络购买新鲜食品主要采用B2C模式,张赢及其团队提出了“下单后60分钟内送达”的服务理念。“由于鲜果、鲜食和乳制品的消费频率较高,这类商品可以在30至60分钟内送达。与此同时,社区便利店的数字化进程正式启动,为行业的迅猛发展积蓄了潜力。”张赢进一步阐述道。

线上便利店爆发

2012年,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将其誉为“移动互联网革命元年”。在张赢看来,这标志着“便利店数字化”的硬件设施得以奠定——离开了智能手机,订单监控和数据化管理将无从谈起。“借助订单监控,我们能够检索用户订单,跟踪用户行为。我们能够了解到商家是否能在5分钟内接单,15分钟内发货,30分钟内送达。”张赢如此阐述。行业的繁荣并非巧合所致。只有当相关条件逐渐成熟,成本与效率的积累达到临界点,行业爆发才有可能实现。

2014年10月,爱鲜蜂成功吸引了2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在资本市场的青睐下,爱鲜蜂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社区小店的潜力得到了风险投资界的普遍认同,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众多类似的新创企业。

他们主要选择将店铺转移到网络平台,张赢这样总结这股潮流。

2014年至2015年间,社区O2O的热潮一波接一波,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态势。张赢及其爱鲜蜂团队沐浴在资本的青睐之中,同时收获了众多观众的赞誉与热烈掌声,然而,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危机与阵痛

2015年3月,爱鲜蜂成功实现了B轮融资。在这一时期,公司全体成员,包括张赢本人,都深信不疑地认定爱鲜蜂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流传着一句广为人知的格言:“速度决定生存”。张赢从一开始就坚信,快速拓展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策略。

2015年,正值公司成立一周年的时刻,爱鲜蜂成功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在那之后的半年多,爱鲜蜂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速度。张赢心中忧虑,生怕巨头公司提前介入,这样一来,爱鲜蜂的存续时间或许不足六个月。

焦虑已经变成了日常。张赢在焦虑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加快了企业扩张的脚步。在爱鲜蜂进行C轮融资之前,员工总数大约有1200名。而到了年末,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员工人数又额外增加了数百人。

爱鲜蜂CEO张赢_爱鲜蜂小程序开发_社区便利店数字化进程

起初,爱鲜蜂在扩张过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无需租赁场地,无库存负担,且共享社区便利店冷柜,有效利用了小店的存货,并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务交由小店员工负责。在发展高峰期,爱鲜蜂成功拓展至十余座城市,其便利店数量接近万家。

在奋勇前进的道路上,挑战也随之迅速显现。爱鲜蜂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频繁传出裁员和高管离职的消息,甚至一度被看作是濒临崩溃的边缘。

张赢指出,发展速度过快潜藏着风险,“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但业务量却在不断攀升。”随着增长速度的加快,亏损也在不断扩大,张赢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互联网行业常常通过大规模烧钱来清除竞争对手,这种攻城掠地的策略令人印象深刻。回想千团大战的激烈场面,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中赢家独大的现象一直存在。

张赢心中充满了疑问,他不禁自问:爱鲜蜂这家公司究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成了他当时最大的难题。在随后的日子里,张赢陷入了沉思,他反复思考着:“我们是否应该像其他互联网企业那样,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在经历阵痛之前,张赢及其团队已在互联网领域跋涉甚远,然而,他们却未能深刻理解“便利店”这一名称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利店之精髓,在于其零售业务、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配送。

张赢指出,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商业本质的把握。他认为,若爱鲜蜂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领域的电商平台,那么应当借鉴京东的模式,即便暂时亏损,也能实现快速的增长,并保持正向的现金流。然而,爱鲜蜂的商业实质并非电商,更不是单纯的生鲜电商。

重估便利店

爱鲜蜂的运营核心定位为便利店,其成本构成亦应与便利店相匹配。在经历阵痛的当下,张赢逐渐明确了发展的路径。“在传统的零售领域,尚无类似7-这样的巨头能将其他企业完全击败。只要便利店连锁品牌在实体店方面有所积淀,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能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张赢如此阐述。

张赢指出,深入探究商业的核心,并非简单地将便利店迁移至网络。互联网化仅是外在表现。起初,必须对库存和仓储进行有效管理。他进一步阐述道,若目标是构建一个可在30分钟内完成配送的便携式便利店平台,这就要求对实体店面进行革新,并且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以及门店运营机制。

张赢在深入思考爱鲜蜂的商业本质之际,新的挑战接连出现。面对异地拓展的大环境,他及团队面临供应链管理、零售业务、店铺移交、前端运营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等多重考验。“我们的团队是否专业度不足?”这样的疑问不时萦绕在张赢心头。

张赢计划从零售领域招募一批专业人士以解决难题,他看中了零售业的领军人物。但人才到位后,张赢发现这些新来者难以融入现行的业务架构。

他观察到,社区内的小店铺与连锁便利店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社区内的夫妻经营的小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那些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小店往往历史悠久,周边居住的数千户居民中,就有数百位是它的忠实顾客。从这个角度来看,社区小店与7-便利店和全家便利店有着显著的差异。张赢引入了零售行业顶尖的人才,然而他最终意识到,爱鲜蜂的原始团队对社区小店的认知更为透彻。遇到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本能地寻求逃避,寄希望于引入外部人才来应对挑战。然而,真正应该做的,却是我们亲自迎难而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探寻解决方案。指望他人来拯救自己是徒劳的。我们扎根于社区,尚且无法提升社区商品的利润空间,更别提他人了。张赢感慨道,在选用人才方面,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

此外,还需关注成本管控的挑战。张赢略显尴尬地表示,“起初计划为程序员配备更舒适的座椅和更高级的电脑,但需求却不断膨胀,各个部门都进行了更换,甚至有人选择了皮制座椅。同时,还曾计划为员工提供上下班的班车,现在看来,这或许过于理想化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创业伙伴们的收入是否有所提升,并将节省下来的资金作为绩效奖励发放,以此来提高团队效益和士气。”

张赢洞悉了问题的本质,随后,爱鲜蜂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为剧烈的裁员潮。这一举措是在公司战略调整的大框架下进行的,旨在对业务进行精简与优化。

与此同时,爱鲜蜂的跨区域拓展活动已全面中止。张赢指出,在零售便利店领域,供应链的复制并非易事。尽管爱鲜蜂在北京拥有一定的采购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将这一优势延伸至上海。因为若要在新城市实现扩张,就必须在当地构建全新的供应链和物流网络。

爱鲜蜂CEO张赢_爱鲜蜂小程序开发_社区便利店数字化进程

张赢已不再急于构建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网络。在首都北京之外,他仅在每个城市维持了一个规模不超过10人的小团队。

公司内部已开始大规模削减办公开支,并加强管理。目前,公司总部已搬迁至较为偏僻的区域,然而位置却靠近地铁站。

张赢表示,爱鲜蜂的办公成本大幅削减,达到了90%的降幅。他补充道,他们从事的是一个辛勤劳作、弯腰捡拾钢镚的行业。尽管便利店行业的现金流状况良好,但利润却相当微薄,其净利润率甚至不足5%。

2016年年末至2017年初,爱鲜蜂接连对外发布了美团与中商惠民的融资动态。到了2017年3月,该公司在北京地区实现了全城订单在30分钟内送达的目标。目前,用户在爱鲜蜂APP上看到的不再是1小时的送达时间,而是变成了“30分钟掌上便利店”的字样。过去,人们曾担忧小店的订单量不足,而爱鲜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为小店配送货物的策略,但这往往意味着小店需要承担一定的订货额度。随着销售收入的提升,店主得以自行安排进货,这一变化既是小店与爱鲜蜂共同发展的见证,也是双方在思维和意识层面共同成长的体现。张赢表示,过去单个店铺每日的订货额仅限于50元,而如今,每日的订货额至少达到五百元,甚至高达三千至五千元。

实现盈利

2017年5月,爱鲜蜂在北京成功实现了盈利。在此之前,当我们面临O2O行业的严寒期时,曾承诺即便盈利只有一块钱,也要为O2O创业正名。如今看来,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实现盈利,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我们的盈利远不止一块钱。张赢如此说道。

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成效显著,关键业务数据持续攀升,同时运营成本保持稳定且持续降低。根据爱鲜蜂的财务报告,第二季度的订单量比第一季度增长了近40%,营收更是增长了近80%。随着物流配送服务的逐步提升,配送成本降幅达到近15%,公司的基本运营费用亦在持续减少。张赢表示:“实际上,就是从毛利中扣除物流成本,再扣除损耗后的那部分利润。”除了采取成本节约措施之外,其成功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收入的提升。在提升收入的过程中,微信小程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张赢指出,该APP的安装费用相当昂贵,与此同时,微信小程序能够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自动在用户的小程序列表中显示。经过数月的发展,小程序的销售额实现了十倍的增长。

今年年初,微信小程序正式与公众见面。爱鲜蜂便是首批尝鲜的企业之一。去年1月,张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爱鲜蜂而言,小程序代表着一种新的机遇。我们更看重的是其应用场景和提供的优质服务。”当时,张赢的这番言论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时至今日,半年过去,小程序对爱鲜蜂订单量的提升作用已显而易见,效果显著。

张赢指出,对于那些拥有实体店面的商家而言,小程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顾客能够通过搜索附近小程序的功能来寻找店铺。他们不仅能在小程序上下单并完成支付,还能享受到优惠券的优惠。

记者在微信小程序板块中挑选了邻近选项,小程序列表根据距离从近到远排列,页面上共有约70个应用程序,其中“爱鲜蜂闪送超市”特别显眼地位于首页的首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小程序充当了连接线上与线下的桥梁,为线下门店带来了流量导入。

张赢着重指出,商业的核心在于成本与效率,“吸引顾客的途径众多,但若服务质量未能达到顾客的期望,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汤涛强调,在生鲜商品的零售环节中,从挑选商品、购买到仓储配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尽管爱鲜蜂在此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广阔的改进余地。

凭借在北京市场深耕的丰富经验,张赢透露,今后将重点提升生鲜供应链的供应效能。在各类商品中,鲜食的毛利率最为丰厚;鲜食商品所占的比重,对便利店盈利状况有着显著影响。另外,爱鲜蜂还在积极探索,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的商品。

现在,经过一番调整,张赢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异地业务重启的规划,“若要实施,其逻辑将不同于过往。”张赢表示,“我们仍在探索中,必须脚踏实地,毕竟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经营的生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