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牙叉五队的五里路有机茶园中,趁着阳光不强,当地村民正抓紧时间采摘越冬后首次生长的新芽嫩叶。
符小芳,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她表示:“我们正在加紧制作第一批早春茶叶。”合作社拥有209户茶农,茶园面积超过600亩,所种植的茶叶均为有机产品,每亩产值超过4万元。与去年相比,种植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
2022年10月,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凭借有机茶产品作为抵押,成功从白沙农商银行获得了500万元的“两山贷”,这笔资金将用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这一成果,正是得益于白沙县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的有效对接与促成。
白沙坐落在海南岛的中部生态核心地带,其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划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保护区域。2022年,该县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尝试构建生态资源资产运营平台,致力于探寻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创新途径。
踏入南开乡的革新村,错落有致的田埂间,一排排大叶茶树苗正生机勃勃地抽出嫩芽。村民符彩燕在忙碌地打包这些树苗的同时,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次种植了2万株,预计能赚得4万元!”
自2022年度开始,白沙地区启动了野生种源资源的保护项目,对约15万株的本土野生大叶种茶树进行了全面的资源调查。南开乡借助当地茶企的力量,动员农民进行大叶茶种苗的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户农户加入其中,共计培育了大约60万株的茶苗。
汤适,白沙县茶业协会的秘书长,向我们透露,白沙县成功设立了海南省第一个茶叶研究机构,以及首个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库。自十多年前起,该县茶树种植面积已从4000余亩增至1.1万亩,同时,茶企数量增至14家,为超过50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雨林腹地的青松乡,正致力于探寻一条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独特途径。
在郁郁葱葱的橡胶林中,拳头般大小的虎奶菇和赤灵芝竞相破土而出,这标志着青松乡引进的橡胶林下食药用菌种植项目已初见成效。“推进林下生态循环复合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涵养水源、固定碳素释放氧气、改善气候条件。”该项目运营负责人、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觉枫如此阐述。
截至目前,青松乡的林下食药用菌种植规模已达到约8000亩。参与该项目的村集体依据协议规定,能够获得相应的分红。而周边的村民每年通过务工,大约能赚取1300万元的收入。
近些年,白沙依托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这一关键,逐步建立起一个直观的“生态家底”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已记录自然资源759项。此外,青松乡山兰稻有机种植、牙叉镇金线莲种植等15个项目已成功实施。同时,还推出了31个招商项目,初步实现了“资源—资产—资本”的有效转化路径。
白沙县将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优美、产业繁荣、民众富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使民众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获得金山银山的回报。白沙县委书记邓伟强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