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4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国通行易等具有代表性业务模式的支付机构被列为典型案例。 从这些支付机构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打造支付+生态,拥抱产业支付。
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将增至271万亿,预计202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11.7万亿,整体增速趋于稳定。 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使中国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 同时,持续深入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产品迭代,增加服务权益,打造支付行业新一轮格局。 变革正在蓄势待发。
图1:2016-202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
正如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所言,从信息化、市场化到今天的数字化,支付行业有望迎来下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然而,第三方支付目前正处于变革的拐点。 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参与者增多带来的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 支付机构转型迫在眉睫。 尤其是移动支付服务的To B模式已进入深水区。 商户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导致对智能支付终端和营销的需求不断增长。 任何支付机构都必须从POS、口令卡的角色转向数字服务的角色,全面参与商户运营。 在数字化商业活动中。
变化不仅仅出现在B端,新的功能也出现在C端。 报告指出,C端业务迎来新进入者,变现路径合规要求提高。 加强与商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为他们提供获客渠道或开办联名信用卡是一条更安全的道路。 同时,反垄断措施可能会降低C端市场的集中度。 通过完整的用户和商户运营体系,维持用户和商户的粘性,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价值,是支付机构的关键能力。
以国通兴意为例。 面对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国通行易打造数字化商业板块和“支付+”生态圈:以互联网、金融、支付为基础的生态圈布局,以新世界商户服务生态圈为依托,打造国通行易集支付、商户管理、风控管理、服务化接口、运营客服支持、应用管理、增值产品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商户服务平台。
图2:国通星亿数字业务板块及“支付+”生态
早在1998-2005年,资易、支付宝、连连支付、快钱、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相继成立,开始为网上商业活动提供支付渠道。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向符合条件的机构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 经过十余年,支付产业链各环节已趋于细分、成熟。 账户端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收单方支付机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头部规模效应开始凸显。 与之相伴随的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进入者的不断涌入。
图3: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版图示意图
在强者主导的第三方支付格局中,国通行易被选为报告中的典型案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其商业模式符合当前市场演进趋势。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拥有国家收单牌照的企业,该公司与云闪付、中国邮政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其智能终端和综合场景解决方案让企业与商户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运营。
截至2024年底,国通星亿共有1813+渠道合作伙伴、209+SaaS合作伙伴、620+ISV合作伙伴、超过300万家PaaS服务商户。 2024年,交易量将超过2.86万亿,日交易笔数将超过1800万笔。
报告还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以及疫情带来的催化效应,许多传统线下行业有足够的动力步入工业互联网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进程。 ,这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经过监管政策和市场洗牌,第三方支付行业也面临着格局重塑的局面。 行业环境日趋健康,分工趋势更加明显,为收购方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央行年初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中透露,未来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分类将更加科学调整并结合行业发展实际。 主要分为“储值账户操作”和“支付交易处理”两大类,这意味着从业者的角色会更加清晰。
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产业链将更加开放。 在领先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中,谁能够拓展更多的行业支付生态,嵌入更多元化的服务能力,谁就能开拓新的市场。 竞争情况。 想要打通行业支付生态,需要具备定制化的服务能力,将标准化的服务产品结合成行业特定的解决方案,包括SaaS、营销、金融科技等数字化工具。
就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阶段而言,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的创新需求,现在显然要重点创新以产业支付为核心的联合收单模式。 回望过去,无论是电商领域的“保本支付模式”、社交领域的红包还是线下二维码支付,每一次增速的提升都源于创新产品为用户和商户提供的独特价值。 对于头部支付机构来说,通过商户服务的叠加和产业生态的构建,进一步增强B端商户的粘性。 报告还详细阐述了国通兴义在B端与银行资源协同下创新联合收购的情况。 模型。
图4:国通兴义与银行资源协同下的联合收购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以行业支付为支点,结合商业终端、行业解决方案、增值服务,为商户、合作服务商、银行机构提供针对行业的优质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商户数字化向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的提供商。 服务商升级转型。 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真正进入产业支付生态,才能享受到数字爆炸带来的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