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变味引烦恼,强迫索要红包令人心烦

2025-06-20
来源:万象资讯

【现象】网络红包有点烦

近期,王女士时常感到困扰,因为微信朋友圈和QQ群中频繁出现索要红包的消息。“一开始,只是几位关系亲近的朋友或网友在群里发放小额红包,大家抢得颇为愉快。”王女士回忆道,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原本轻松的红包互动逐渐变得不寻常。

王女士提及,不久前,办公室里一位同事迎来了生日,她在微信群里逐一请求大家发红包。出于面子考虑,同事们还是纷纷给那位同事发了红包,金额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有一位同事只发了十元红包,然而此举却遭到了过生日同事的批评,称其过于吝啬,这让群里的气氛显得颇为尴尬。王女士不禁感慨道:“红包虽是传递心意的一种方式,然而被迫发送红包的体验却并不愉快,让人感到颇为烦恼。”

网络红包不仅给参与者带来了困扰,还干扰了部分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近期,刘女士(化名)加入的微信和QQ群中,常有人发放红包,得红包者便以红包回礼,红包发放形成了一种轮换。为了不遗漏任何红包,刘女士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手机屏幕。就在这时,一个微信红包如流星般划过,她反应迅速,立刻抢走了红包。刘女士整个上午都在不同微信群和QQ群中积极参与抢红包活动,抢了五六个红包后,群友们纷纷闲聊几句,结果一上午就在闲聊和抢红包中悄然流逝,而手头的工作却因此被一再推迟。单位领导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多次提醒刘女士注意。下班回到家后,刘女士依然沉迷于抢红包,这一行为同样引起了家人的极大不满,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起来。刘女士的丈夫抱怨道:“她整天只顾着抢红包,我们之间几乎无话可说,家中的事务她也置若罔闻,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呢?”

【遭遇】被网络红包“绑架”

张先生对微信红包的遭遇记忆犹新,至今仍感到惊恐。在10月26日那天,他的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若干个共计20元的红包,红包的名称为“手气最佳者红包翻倍”。群里瞬间热闹起来,众人纷纷争相抢夺,其中一位昵称为“狼人”的网友运气极佳,成功抢到了5.6元。“狼人”依照红包金额翻倍的规定,在群内接连发放了若干个总计40元的红包。其中,网友“慕寒剑霜”成功抢得13.5元,成为运气最佳者,紧接着,“慕寒剑霜”又投放了一个价值80元的红包。如此一来,起初的20元红包逐渐攀升至320元。随着金额的持续增加,群内无人再敢尝试抢夺红包。张先生向记者透露,他目睹红包数额迅速攀升,简直如同利滚利一般,甚至让人联想到赌博,因此他不敢参与其中。然而,那天红包翻倍接力的壮观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先生甚至因此遭受了微信号被封禁的后果。那天,他如同平日一般,急切地抢夺微信红包,微信群内接连抛出了十几份红包,结果该群聊瞬间被强制关闭。当他再次尝试登录时,发红包的行为立刻遭到了提示:“账户出现异常状况,已被限制参与领取及发放微信红包。”高先生在无奈中上网搜寻,方知微信红包被封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多是因为发红包过于频繁、金额过大,导致账号被封,需等待一周时间才能恢复使用发红包的功能。自那以后,高先生逐渐减少了参与微信红包抢夺的次数。高先生的妻子透露,以前每晚高先生都要抢红包抢到深夜一两点,甚至有时她醒来,高先生仍在抢红包,这让她对高先生的健康深感忧虑。如今,高先生的微信账号被封,她的心情也终于得以放松。

【看法】微信红包是把双刃剑

微信红包烦恼_支付宝翻倍红包是什么_网络红包影响工作生活

市民对网络红包的看法也分为两种。

一些市民觉得,微信红包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情感,同时也是一种休闲的娱乐手段。在众多场合,如生日、纪念日等,身处异地的朋友们若想表达祝福,往往会选择通过微信红包等途径来传递心意。例如,当武女士庆祝结婚纪念日时,她便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朋友们自发发送的微信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这份心意却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她表示,自从步入婚姻殿堂,不少昔日好友渐行渐远,然而,大家依然记得我的结婚纪念日,这份记忆让我深感朋友间的情谊未曾褪色,内心充满了喜悦。

此外,还有部分民众担忧,微信红包可能助长不良风气,甚至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有市民表示:“春节期间发红包可能会助长攀比现象,甚至引发他人不满,因此应避免过度使用红包。特别是要避免让孩子们参与抢红包或类似游戏,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们沉迷其中。”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在春节期间,他的儿子收到了众多亲友赠送的电子红包,累计金额超过7000元。往昔岁月,家中长辈们都会亲自给儿子派发压岁钱。李先生曾叮嘱儿子能拒收就拒收,儿子也相当听话,多数情况下仅接受爷爷奶奶的压岁礼。今年春节期间,家中的亲人纷纷将压岁钱转换成了微信红包的形式发送,儿子抵挡不住诱惑,一看到红包便迫不及待地点击,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让李先生感到颇为无奈。

【提醒一】利用微信红包设赌局赢利

桥东公安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的民警指出,微信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却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的场所。在微信抢红包的欢乐背后,实则潜藏着诸多风险。

民警指出,微信红包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金额固定的红包,通常称作“普通红包”,另一类则是金额不定的红包,也就是所谓的“拼手气红包”。尽管在部分普通群组中,红包接力游戏尚可被视为一种带有小额财物输赢的娱乐方式,但以下提到的几种“红包接力”玩法,实则已经沦为了明显的“网络赌博”。

玩法一:以手气最优者为基础,设定特定倍数进行接龙。在此规则下,组织者或群成员需依据群内人数,首先抛出首个依据手气产生的红包(数量在几个到几十个之间不等)。随后,手气最旺者(即红包金额最高者)需将所获金额乘以既定倍数(倍数范围从几倍至几十倍不等)继续发放手气红包,此过程持续循环。

玩法二:手气最佳者特定金额群发。依照红包接力规则,主办方或参与者需依据群内成员数量,投放首个基于运气分配的红包(数量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运气最旺者(即金额最高者)将按照既定金额,向所有成功抢得红包的成员或整个群组成员逐个发放等额红包(最高额度为两百元),亦或以微信转账形式进行较大额度的固定金额支付(金额从两百元起,可高达数千元),接着,主办方或参与者需依照既定规则再次发放红包,以挑选出新的运气最佳者,如此循环往复。

玩法三:由运气最旺者领取固定金额的接龙红包。在此接力红包游戏中,主办方或群成员需依据群内成员数量,首先投放一枚代表手气的红包(数量从数枚到数十枚不等),运气最旺者(即红包金额最高者)需按照既定的金额(范围从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继续投放手气红包,如此往复,循环进行。

网络红包影响工作生活_微信红包烦恼_支付宝翻倍红包是什么

在这三种红包接力游戏中,凭借运气的结果,实际上不仅决定了每一轮的胜负,同时也成为了每一轮奖金分配的标准。

玩法四:参与者以红包中的金额数值作为投注依据。群内组织者选定一个特定的红包金额作为投注大小目标的依据,若猜对,则可收获不同倍数的回报;若猜错,收益则归群组织者所有。

在四种游戏模式中,每位参与者均可能触犯聚众赌博或赌博相关罪行。在“玩法二”中,若存在出资的组织者,他们不仅启动每轮以运气为依据的红包游戏,还参与并分得最佳运气红包的收益(即固定比例的抽头),这样的组织者可能涉嫌“开设赌场”的违法行为。至于“玩法四”,它已经明显地构成了开设“网络赌场”的行为。

这种微信红包赌博游戏,参与者多为通过网络加入的陌生人,群主和相关人员背后进行的暗箱操作,普通网友难以了解。因此,对于这类涉及金钱往来的游戏,市民还是尽量别参与为妙。

【提醒二】利用微信红包植入木马诈骗

警方向记者透露,一种模仿微信红包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法已崭露头角,这种“红包”通过亲友关系传播,用户点击链接后,系统会要求关注某个微信公众账号,并告知“恭喜你!你已成功获得红包,请点击关注该账号,以创建你的小金库”。一旦关注成功,页面便会发放一个“红包”。轻触该“红包”图标,屏幕上将显现“恭喜您成功获得红包,金额为XX元”的提示。同时,还需对名为“AA红包”的另一种红包形式保持警觉。这类红包通常对微信的AA收款界面稍作修改,添加了“赠送现金”、“现金礼品”等诱人字眼,使得用户误以为是在领取红包,实则是在向他人转账。据调查,微信红包界面独具特色,采用专有的橙红色设计,无需切换至AA收款页面;再者,用户领取红包无需进行密码验证,一键点击即可将金额存入微信零钱账户,相比之下,AA收款功能则需用户输入密码方可完成操作。

这两种所谓的“发红包”应用程序实质上是一种恶意木马。一旦用户点击了微信公众账号,他们的个人隐私信息便会面临泄露风险,同时,与手机关联的支付宝、微信钱包以及网银等账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之徒盗取,从而导致财产遭受损失。

警方警示广大民众,若遭遇此类“红包”,切勿轻触。若不慎点击,应立即断开手机网络,迅速更改支付宝、网银等账户密码,并立刻前往正规的手机维修点对手机进行刷机或重置系统,以确保彻底清除此类木马病毒。另外,微信单个红包的金额上限已有所限制,若有人发送“666”“888”等高额红包,十有八九是诈骗行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