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
2018年9月29日,恰逢国庆节前夕,我国各地早已洋溢着浓厚的节日喜庆氛围。有些人已步入悠闲而漫长的九天国庆长假,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而另一些人则坚守在岗位上,期盼着假期的到来。
下午两点,支付宝的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条抽奖微博。
此次抽奖活动与过往规模较小的几十人参与、赠送礼品的简单形式不同,由支付宝主导,在微博平台开展,中奖名额仅设为一个名额,且所有奖品均由参与活动的商家自发提供,并非由支付宝出资购置。
各式各样的人群依旧如常般分享了那条抽奖微博,同样地,他们满怀期待地希望自己能成为支付宝正在寻觅的“中国锦鲤”。
2018年10月7日,在上午10点14分这一时刻,支付宝依照既定方案,悄然进行了开奖仪式。
时间流逝,一分一秒地溜走,两分钟,三分钟,依次过去。整个微博空间瞬间沸腾起来。
十点半时分,中奖者@信小呆迟至现场,恍若从梦中醒来,发布了一条仅有短短一行的微博内容:“我的后半生是否可以不再从事工作了呢?”
她的微博关注者数量犹如喷薄而出的火箭般迅速攀升,短短半小时内,粉丝数便从800飙升至18万。10月7日晚上7点45分,这一数字已飙升至33.3万。至10月9日,粉丝总数已突破82万。
10月7日午后,热搜榜单上,围绕中国锦鲤的讨论话题共有六个,支付宝举办的抽奖活动的微博转发量达到了281万次,评论量更是高达83万条。
此次抽奖活动规模空前,转发量与评论数均刷新了历史新高,其影响力堪与顶级流量明星相媲美。
况且它还创造了一个冉冉升起的微博网红,@信小呆。
在接下来的数周内,信小呆极有可能超越杨超越,晋升为中国锦鲤的新代表。这种传播效应在广告领域内堪称一绝,堪称独一无二的经典案例。
更为关键的是,在整场宣传活动中,支付宝不仅设立了抽奖和开奖环节,而且在费用上几乎做到了零支出。所有奖品均由商家无偿提供。支付宝无需投入任何成本,便成功举办了一场空前的全民盛宴,其盛况几乎可与淘宝的双11购物节相媲美。
高额赏金,骤然缩水
在这场全民狂欢的惊呼声中,若以冷静的视角审视,这次支付宝的市场推广活动又作何解释呢?
在一般的新媒体抽奖场景中,活动数量众多,用户参与热情高涨,宣传手段费用低廉,传播速度迅猛增长,这四个方面尤为突出。在支付宝举办的“中国锦鲤”抽奖活动中,这四个特点均达到了顶峰。
后台数据可证实用户参与热情,而且推广费用十分低廉,这实际上是一场专为支付宝做宣传、吸引流量的厂商发起的众筹活动。
在最近的三次支付宝抽奖活动中,其转发次数的最高值约在2900次上下,而最低则仅有723次,以本次的281万转发量为例,其传播速度可谓是迅猛异常。
在这场营销活动中,其核心要素主要包含两点:一是中奖者数量极为罕见,二是奖品价值极其丰厚。
经过对支付宝抽奖奖品列表的细致查阅,我们可以轻松察觉到其中一些既令人捧腹又不禁苦笑的奖项。
例如,加拿大旅游局提供的奖品包括:向我国的中国锦鲤及广大游客致以热烈的欢迎;赠送一包康师傅免费牛肉面,以及一台笔记本电脑;此外,美国陈纳德将军飞行学院还为私人飞行员提供免费的飞行培训。
起初,网友普遍估计这些奖品的价值大约在500万元上下。然而,在知乎平台上,一位会计专业的用户对奖品列表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从必要开支和税费中扣除后,发现所有奖品的价值大约仅为35万元,远低于之前预期的500万元,甚至出现了大幅缩水的情况。此外,众多奖品之间存在大量重复,以化妆品为例,同类产品高度重叠,远远超出了常规需求。若信小呆决定转手所获奖品,那么其价值无疑将遭受进一步的降低。
舍弃了众多奖品所营造的璀璨光环,此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挑选中国锦鲤的活动,其奖励实则并未达到预期的高水平。那些被过度炒作的额外价值,其背后不仅有专业的营销团队在运作,还有网友之间口口相传,夸大其实的现象。
在开奖之际,众多网友在微博上纷纷发声,“这次支付宝所抽取的‘中国锦鲤’并非仅仅是奖品,更是一次人生重塑的契机。”
经过仔细核算奖品的实际价值,这种看似玩笑的班级宣言显然缺乏合理性;以35万元左右的商品价值,真的能称之为“一个重新开始人生的机会”吗?
不过是一场正常的营销活动的花费而已。
你的狂欢,我的筹谋
支付宝也给各位商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众筹式营销。”
商家仅需提供微不足道的商品份额,然而在众多商家参与的情况下,奖品显得格外丰厚,这种类似于“大礼包”的奖励形式,也恰好迎合了人们对好运的期盼。
实际上,这种营销策略在实体领域早已存在,其表现形式便是人们熟知的“寻求赞助”。
在狭义的定义中,赞助指的是社会组织通过捐赠的形式,向特定的社会事业或社会活动提供资金或物质支持的一种公关活动。这种赞助行为实质上是对社会的贡献,它既是一种信誉的投入,也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对企业而言,赞助是优化社会环境、增进社会关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赞助行为已普遍应用于商业领域,诸如影视作品的赞助、大型体育盛事的赞助等,这些活动并非出于公益目的,亦非捐赠行为,其核心目的在于获取丰厚的赞助收益。
在本次举办“中国锦鲤”选拔的赛事中,赞助商们无需再像以往那样,投入大量资金作为赞助,仅需从自家生产的产品中提取少量,便足以提升自身品牌的形象。
当赞助行为从实体经济转移到互联网上时,出现了惊人的爆发力。
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显著变革之一,便是市场营销领域消费者关系管理的根本性变化。
各大企业需对自身与顾客间的互动进行深刻反思,力求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甚至不惜采取“取悦”顾客的策略,以期在顾客心中塑造卓越的品牌形象,方能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持续发展。
众多企业纷纷发起众筹,意在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挑选出象征好运的锦鲤。此举恰如其分地迎合了消费者对“好运”的渴求,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精心策划的、旨在取悦消费者的举措。
人造锦鲤
揭开奖品的神秘面容,此次的市场推广实际上与戴维森教授所提出的“第三方效应”紧密相连。
人们常常过分夸大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却忽视了他人所处的位置。这也恰好能够说明为何众多人在屡次转发抽奖微博却屡屡碰壁后,仍旧坚持不懈。戴维森教授在后续的研究中观察到,随着某个传播事件影响力的增强,第三人效应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显著。
大家对好运降临自己身上往往抱有超乎寻常的信心,每个人都渴望成为那个传说中的“中国锦鲤”。然而,“中国锦鲤”的名额只有一个,又有谁能断言自己不是那个被命运之神选中的人呢?更不用说,成为“中国锦鲤”的代价极其微小,只需轻轻一点,就可能赢得他人眼中的丰厚奖品,甚至一夜成名。
有谁能抗拒这种诱惑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分享的锦鲤图案,普遍呈现出色彩缤纷、图案繁复的特点,亦或具备其他与众不同的显著特征。
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鉴于现实中并无真实的人形锦鲤,营销商便尝试直接打造一个这样的人形锦鲤。
名单最终揭晓,中国锦鲤的当选者尘埃落定,随后众多网友纷纷涌至那些素未谋面的博主账号,纷纷点赞、关注并留下评论,渴望得到祝福以及那份好运的感染。
中国锦鲤活动实际上是由支付宝发起的一场造星热潮,它仅仅持续了短暂的时间,却满足了人们渴望命运垂青的愿望。此外,这一活动还催生了一个与支付宝紧密相连的“中国锦鲤”热门话题,不断为支付宝带来持续的关注和热度。
中国锦鲤虽然备受瞩目,在超过两百万人次的转发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它很可能与众多选秀出道的明星一样,一旦热潮退去,其名字便会被人们遗忘。
支付宝一直被冠以“中国锦鲤”的称号,此次他们的大胆举措让他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打造“中国锦鲤”或许有望成为继“双11购物节”之后的又一创新举措。
锦鲤年年换,赚的盆满钵满的支付宝却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