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向法院提出支付令的请求,而业主则拒绝缴纳,导致其微信钱包和支付宝账户被暂时冻结。
物业公司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业主拒缴被冻结微信钱包和支付宝账户
法官大人,我已将款项支付完毕,恳请您能够及时解除对我的微信账户的冻结措施。最近几日的资金往来记录均存储于此账户中……这通微信对话的另一端,是案件的被执行人万某。在3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采取“线上”方式,对万某的微信钱包和支付宝账户实施了冻结,并顺利地完成了案件的执行工作。
2017年,某物业公司作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万某在郑州某小区就一套130平方米的住宅达成协议,双方签署了一份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该合同详细规定了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标准、违约行为的责任承担、合同的有效期限以及双方各自应尽的义务。
自2017年7月份以来,万某便不再缴纳物业费用。期间,该物业公司多次尝试通过张贴催款通知等手段催促万某支付物业费,但万某对此置若罔闻。为了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2020年1月,该物业公司向惠济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发出支付令,敦促万某及其他业主尽快缴纳应缴的物业费用。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旦欠费业主接到支付令,他们需在接到支付令后的15天内完成债务的偿还。若业主对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疑问,应向法院提交书面异议。法院将此异议转达给物业公司,并协助处理。但遗憾的是,在规定期限届满后,万某并未向法院提出任何异议,同时依旧拒绝履行缴费责任。因此,物业公司不得不向惠济法院提交了强制执行的申请。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法官向万某送交了执行通知、财产申报令等相关法律文件,并对其进行了耐心交流,敦促其积极履行义务。但万某仍旧敷衍塞责,拖延不前。在3月20日这一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执行法官在开展线上财产调查时,意外发现万某的微信钱包和支付宝账户中尚有资金余额,于是立即采取了冻结措施。
得知微信钱包等账户遭到冻结,万某迅速与执行法官取得联系。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法官耐心地向万某解释了相关法律规定,并严肃指出,若万某继续拒绝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将可能被纳入失信“黑名单”,遭受一系列信用惩戒措施,这无疑会对他的未来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区区几千元的物业管理费,万某却沦为众人指责的“老赖”,这让他的脸上无光。然而,在法官的耐心劝导下,他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并在第二天及时付清了所有欠下的物业管理费,使得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业主们因对某些情况表示不悦,选择不支付物业管理费用,然而他们往往并未意识到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