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叫停八家第三方支付背后: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激烈博弈

2025-06-21
来源:万象资讯

央行叫停八家第三方支付 三方“厮杀”继续

P2p监管 p2p网贷 第三方支付

随着业务量的迅猛增加,银联、各家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竞争愈发白热化,彼此间的争夺也日益加剧。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于4月14日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第三方支付行业将被纳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根据该方案的规定,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瑞通等八家支付服务提供商,在全国范围内被要求暂停运营。广东嘉联以及隶属于中国银联的银联商务亦被责令进行自我检查,因此,此次涉及问题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总数达到了十家。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叫停背后,反映出银联、各家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工具之间的竞争。有专家预测,探索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和谐共存点,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改革下一阶段的核心议题和发展方向。

漏洞被利用 第三方支付相关资金业务存监管真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崛起使得低成本第三方支付模式在金融领域掀起巨浪,随之而来的是这种支付工具业务量的急剧膨胀。

第三方支付凭借其简化的交易流程、低廉的商家及银行资金使用成本,以及详尽的交易记录体系,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以银联商务、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浪潮中各展所长。特别是支付宝,其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也位居首位。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成熟、移动支付终端的广泛布设以及金融领域创新活动的频繁,预计在接下来的数年里,第三方支付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有可能对整个传统金融支付体系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关闭第三方支付_P2P网贷监管_央行叫停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监管体系内运作,旨在确保交易双方权益得到保护,它充当了买卖双方在交易活动中的资金流转“桥梁”。

以支付宝这一常见支付工具为例,其交易流程通常是:买家在购得商品后,将货款支付至第三方支付平台;随后,该平台会通知卖家;买家在收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第三方平台再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若买家对商品不满意,并在商家接收退货后,第三方平台会将货款退还给买家。

由此可见,第三方明显扮演着信誉担保人和保管人的双重角色,通过规范买卖双方的商业行为,进而营造出一个诚信的商业氛围。

尽管第三方支付领域实现了较快的进步,然而它仍需解决若干关键性的挑战。《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国家信用体系有待加强,这直接导致了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通常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但银行在监督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是否真正用于指定用途方面,缺乏明确的监管权限和责任。这造成了第三方平台资金安全存有风险,同时相关资金业务也面临监管上的空白地带。

正是因为“第三方支付”搭建了一个现金交易的平台,这无疑为不法分子借助第三方支付手段进行洗钱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增加了这种可能性的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2014年伊始,浙江、福建等地的一些信用卡用户,借助预授权承兑的功能,与商家串通,企图骗取发卡行额外的信用额度。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暂停某些线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

“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三方“厮杀”继续

即便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诸多缺陷和挑战,然而其便捷性、高效性以及低廉的手续费等显著特点,仍然吸引了众多用户。这些平台的交易量也迅猛增长。伴随着业务量的快速膨胀,银联、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争取最大化的利益,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速途研究院获取信息显示,自2013年第一季度起至2015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实现了迅猛的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第三季度的交易额高达9万亿,较201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两倍。

第三方支付行业正迅猛发展,其核心业务量的增长无疑是对银联基础业务的吸收与替代。

银联为了抵御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挑战,屡次采取断开、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直接连接的措施,旨在守护自身的市场份额。自2012年起,银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通知和管理规定,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P2P网贷监管_关闭第三方支付_央行叫停第三方支付

行业专家指出,自2013年第三季度起至2015年第三季度,尽管线下交易仍占据市场份额的首位,但其逐年下降的趋势却愈发显著。显而易见,传统的线下支付手段正逐渐被网络支付所替代。

2013年起,互联网支付的比例逐年增长,从30.9%稳步提升到33.6%,但增长幅度并不大。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却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其占比从7.2%激增至18.8%。速途研究院的分析团队指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这一模式预计将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相较于银联的常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因其独特的便捷性,有望在支付领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且,随着市场监管体系的逐步实施和不断优化,移动支付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支付市场新变革 互联网金融再平衡

第三方支付市场与银行的关系日益紧密,银联的地位正面临日益加剧的挑战,这一点已无需争议。以支付宝为例,它已与180多家银行及VISA等国际组织实现了业务直接对接,在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除了支付宝这一知名平台,财付通等众多规模庞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亦在其中,它们不仅交易量巨大,而且创新支付方式,共同为支付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约有三十万家实体店铺已接入支付宝支付服务,且这一数字正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伴随支付宝与众多线下店铺的紧密协作,一场金融支付领域的深刻变革正迅速波及开来。

此外,银行作为第三方支付环节的关键环节,同样显著地表现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性。这种依赖主要表现在对客户支付预存款的需求上,尤其是那些掌握数百亿支付资金沉淀的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它们与银行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得到了显著增强。

银联,其核心收入来源之一,便是线下银行卡的支付转接费用。然而,随着支付方式的变革,这一费用已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态势。

尽管银联在业界根基深厚,坐拥9亿持卡人、1200万户商户、50亿张银行卡发行量、1600万台POS终端,且消费者已习惯使用银行卡支付,然而,若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视若无睹,不致力于转变传统观念,银联摆脱困境几乎难以想象。

专家据此预测,探索如何实现银联、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服务之间的和谐共存,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互联网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和主要发展方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