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增长放缓,生态流量领域竞争激烈

2025-06-21
来源:万象资讯

一、生态流量发展综述

1、移动大盘已达11亿,流量红利逐渐消失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活跃用户数量逐渐上升,目前已达到11亿人,而在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增加了2000万人。

2、移动网民使用APP的数量已趋近饱和

在中国,应用程序的总量已突破406万款,观察用户的使用需求,我们发现仅需35款应用便足以覆盖大多数人的需求,因此,各大应用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3、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移动购物、旅游出行、图像服务等行业用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生态流量领域,各大巨头展开战略布局,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纷纷推出小程序,同时,终端设备制造商也积极投入快应用的研发与推广。

随着APP市场格局日渐稳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流量APP的强大优势,主动拓展小程序和各类接入点,以吸引并留住用户;同时,国内终端制造商也纷纷结成联盟,通过快速应用和流量支持项目,努力触及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生态流量的概念日益拓展,表现形式愈发丰富,其价值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二、生态流量之微信小程序洞察

1、谁在享受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

观察开发者构成,腾讯及其投资企业占据约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非BAT互联网企业;而就小程序的分类来看,手机游戏占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实用工具和移动购物。

移动互联网app发展现状_生态流量发展模式_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分析

2、有APP的微信小程序布局

移动互联网企业在小程序的布局上与整体布局保持高度一致,这些企业是小程序开发的主力军。在探讨小程序的应用场景时,除了之前归纳的方面,我们还可以持续关注以下领域:

应用和小程序结合,在购买与支付环节表现尤为显著,有效彰显了社交营销与便捷支付服务的双重价值。

公众号侧重于提供内容和信息服务,尽管如此,小程序在承载内容和信息方面不仅形式多样、容量更大,而且更加灵活多变,同时具备了营销推广和流量引导的双重优势。

3、微信小程序已成为APP之外的生态流量重要构成

三、生态流量的多种模式和商业价值

移动端生态流量运营案例概览

模式一:APP+微信小程序

典型代表:小红书

生态流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在:该小程序仅提供核心功能与服务,而诸如发布笔记、关注等社交互动性较强的功能,则需要通过使用APP来实现,以此来促使用户下载并使用APP。

模式二:APP+微信小程序矩阵

典型代表:京东

生态流量的营销价值显著:除了一个核心小程序涵盖整个平台的服务,还有众多小程序通过针对垂直品类的细分市场,深入接触具有不同购物偏好的用户群体,实现精准触达,并逐步积累新增用户。

模式三:APP矩阵+微信小程序矩阵

典型代表:58

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分析_移动互联网app发展现状_生态流量发展模式

生态流量新增的情境价值体现在:微信小程序的布局采用了一个由多个小程序组成的矩阵结构,通过主场景、细分场景以及个性化触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

模式四:APP+轻量级APP

典型代表:今日头条

生态流量的运营价值:触达新的用户人群,实现用户下沉。

模式五:APP+超级APP入口+微信小程序

典型代表:美团外卖

生态流量的营销潜力:借助生态内其他应用程序的入口、小程序等构建流量网络,达成生态内部的协作效应。

模式六:APP+终端战略合作生态流量

典型代表:一点资讯

生态流量的营销潜力显著,依托手机制造商的销售网络,实现了对众多用户群体的广泛覆盖,生态流量的总用户数量已达到2.27亿。

模式七:APP+移动网页生态流量+集团生态协同

典型代表:新浪新闻

新浪新闻的生态流量营销价值显著,不仅提供新闻客户端的信息服务,并与微博内容实现互动共享,还通过多种H5页面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阅读需求,从而有效聚集平台流量,其生态流量总用户数已接近四亿。

以下所列展示了生态流量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上,伴随着小程序和快应用的不断进步,移动端的生态模式将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且这种关注态势有望持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