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位于普洱市,将促进就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县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积极开发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支持创业活动以及提供精准服务等多种手段,切实加强和推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就业工作。
以党建为核心,澜沧县设立了161个劳务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的理事长均由各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担任,从而在就业服务领域树立了鲜明的“红色”标志。此外,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20个乡镇创建了就业创业服务站,致力于打造“‘创’在澜沧·就‘等’你来”的品牌形象,为民众提供包括就业需求调查、岗位搜集、供需对接、创业辅导在内的六项就业服务。在2024年,全县共有18.0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同时,也有13.57万人实现了就地或就近的就业。
澜沧县致力于提升就业品质,以满足更广泛的就业需求。为此,该县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掘本地及周边的就业机会,并充分利用“普洱智慧就业”系统、澜沧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零工市场的资源。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高效灵活、服务优化的原则,澜沧县积极探索并构建了“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幸福里”新型劳务用工模式。此举旨在将流动性较大的“打工游击队”转变为规范化运作的“正规军”,从而有效对接供需双方,解决用工与务工信息不匹配、招工渠道不畅等问题。
同时,我们坚持按照市场需求来指导工作,旨在增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精确度和实际效果。针对脱贫劳动力、回乡务工人员、应届毕业生等关键群体,我们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式输出”的策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这一转变从体力劳动为主向技能劳动为主,助力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提升实现收入增长。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已覆盖4.3万多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达到2.91万人次。在这些培训中,技能培训的参与人数为5613人次。进入2024年,全县举办了35场招聘活动,并向县内外推荐了3.84万个岗位信息,同时,累计开发出了乡村公益性岗位。截至此刻,已有2134名人员被有组织地安排至蓝莓基地、蔬菜基地等县域内企业工作,他们的月收入大致保持在3000元以上,且收入稳定。
澜沧县在创业扶持方面不遗余力,致力于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该县借助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平台,积极推动更多人回到家乡或乡村开展创业。同时,严格执行返乡创业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庭院经济、手工作坊、创意农业以及农村电商直播等特色产业发展,以此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或附近地区找到就业机会。2024年,共有2503名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其中1636人致力于创业。在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下,城乡劳动者中318人获得了贷款,总额达到7710万元。此外,还发放了1285万元的“云岭创业贷”,从而促进了964人的就业。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高玥 胡梅君 通讯员:李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