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区委网信办将疫情防控视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持续增强网络监管力度,主动打击各种网络虚假信息,致力于构建一个清新的网络环境。
在“清朗”行动的指导下,区委网信办不断加强针对疫情相关网络信息内容的生态治理以及新闻传播秩序的整顿,对那些违规散布疫情谣言、玩弄标题技巧、恶意蹭热度的账号实施专项巡查和综合整治,并对那些违规采集、编辑、转发疫情信息以及擅自发布涉疫个人信息的责任人实施约谈和警示教育。在疫情期间,我们共揭露并报告了163起违法及不良信息,对2个网站进行了查处和注销,并要求7个网站进行整改,对230条不规范表述进行了修正,同时处理了6条涉疫谣言和不实信息。此外,我们还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迅速对散布虚假管控措施、恶意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及账号进行了处理,有效保障了网络环境的秩序。
杨某,一名大学生,在微博上散布了关于疫情的虚假信息,网信部门联合当地公安和高校,对其进行了法律上的审查和处理。同时,某住宅小区的物业员工在业主群里大肆传播关于疫情的谣言,声称“安宁区可能要求所有人进行核酸检测”,引发了公众的恐慌情绪。网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了审查,并将案件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今日,网民“幸***k”在今日头条上散布了关于兰州市内大学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虚假信息,这一行为引起了网信和公安部门的关注。这两个部门立即行动,对这一谣言进行了迅速的调查和处理。
区委网信办对全区所有网站、新媒体、自媒体从业者、群主以及广大网民发出警示:网络空间并非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广官方发布的准确信息和科学知识,积极传播疫情防控的积极信息;严禁散布引发恐慌、恶意诋毁等负面信息,主动抵制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及时举报网络中的违法行为和不良信息,确保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同时,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于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的非官方“二维码”或“小程序”,应谨慎处理,以防个人信息泄露。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严格遵循防疫措施,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观点,携手共建清朗、积极、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