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于撰写申请书,此文件成为评审专家评估项目的核心依据。申请者的理念和观点需在申请书中得到全面呈现,鉴于申请者与评审专家在初审阶段无法直接交流,评审专家对项目的评价完全依赖于申请书的内容。一份优秀的申请书应具备“门外汉也能感到兴趣,专业人士能看出水平”的特点。在填写申请书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01 科学选题
课题的选定在申报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科研工作的开展是否顺畅,以及项目能否获得批准立项。在申报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选题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科研项目的选题必须具备创新性和实用性,从而让评审专家认可其研究价值。
为确保选题的创新性,申报者需在选题阶段全面开展前期调研和文献检索,以防研究课题与已有成果雷同。我所申报的研究项目,其创新之处在于能够推动对资本主义时代俄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国内学术界对于1861年农民改革这一俄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的核心事件,尚未形成专门的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文字数量有限,而且内容涵盖不全面,缺乏深入的剖析与评价,未能完整地揭示1861年农民改革的全貌。本课题计划在充分掌握大量中俄文资料的前提下,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力求紧跟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以丰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该课题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为中国改革提供了借鉴,通过研究1861年改革过程中国内阻力的有效化解,揭示了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改革规律,以此作为当代中国改革的借鉴;其次,它旨在服务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1861年改革遗留下的问题,引发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农业的严重困境,农民的不满与反抗此起彼伏,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农村的现代化改造,作为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长期且艰巨的挑战,妥善解决农民问题,已成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
课题的命名需精心打磨,力求既新颖又简洁明了,避免过于抽象,以便评审者能够迅速把握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名称的文字数量应适中,不宜过长。
02 检索工作要全面
在申请书中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趋势”这一章节,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支撑立论观点的基础。需明确个人所选研究课题,同时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了解有哪些研究者参与其中,他们在哪些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采用何种视角,运用哪些研究方法,已取得哪些成果,以及尚存哪些未解之谜,哪些领域尚未被充分探索或研究深度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基础,规划个人将从何种角度切入,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以及如何构建研究思路。
在撰写这一部分内容时,务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详尽的搜集。作者与同行曾就国内与国外文献的比重展开过讨论,究竟哪一方更为关键?经过一番探讨,得出的共识是两者同等重要。我校此类层次的申报者在阐述此环节时,通常会对国内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梳理,而对于国外的研究动态则了解不多;而部分知名高校的年轻申请者,通常英语水平较高,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前沿水平,因而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检索十分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对国内研究工作的关注。这些做法都是过于偏颇的。国内众多研究者或许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应当珍视并高度认可我们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同行评审专家们亦可能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若我们的成果得以被检索并得到公正的评价,他们在评审过程中定会心情愉悦。在申报教育部项目过程中,笔者对国内外知名学者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梳理内容包括了已取得的哪些研究成果,如专著和论文,以及研究涉及的范围,如改革的原因、准备、实施和评价等;通过这一系统的梳理,发现了许多非常重要但研究尚显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你的研究空间所在。
03 课题的研究内容要有创新性
创新构成了科学探索的核心,同时也是科研选题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准则。所谓的创新性,实际上是指所挑选的研究课题需为前人尚未攻克或尚未彻底攻克,且有望获得成果的科学难题。评审专家通常见解广博,具备锐利的学术洞察力,对于缺乏创新或创新不足的项目,往往难以获得批准立项。鉴于此,研究内容是否具备创新性,成为了决定申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撰写申请书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04 前期成果要有说服力
在提交申报书时,需详细填写申报者参与省级及以上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经历、项目完成状况以及申报者近三年的主要学术成果。这实际上是对申报者在申报项目前进行充分学术准备的要求。所谓的学术准备,即指具备充足的前期研究积累和深入、具有预见性的思考,在课题论证阶段则表现为具体且具有说服力的前期研究成果。创新往往源于前期不懈的学习、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积累,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申报者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更是他们实力的有力证明。因此,这些与申报直接相关的前期成果,对于申报能否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的项目,均拥有与申报课题紧密相关、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作为支撑,这些成果体现了申报者的扎实基础和强大的研究能力。
05 搭建科学合理的研究团队
每项课题的完成都离不开一个组织严密的研究团队,该团队凭借集体的智慧和能量。课题组成员的配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研究能否以高质、高效的态势圆满完成,以及能否产出优秀的成果。科学合理地配置课题组成员,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研究团队,是课题申报能否成功获得批准并立项的重要保障。课题组成员需在年龄、职称、学历以及研究专长或研究方向上做到科学搭配,构建起合理的梯队结构,同时确保非研究本课题的人员不得参与其中。笔者的科研团队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张广翔、雷丽平和许金秋等人。他们专注于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探究,在俄国史研究领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展示团队的工作基础,每位成员都拥有与课题相关的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其中3篇发表于《世界历史》,2篇发表于《吉林大学学报》,1篇发表于《东北亚论坛》,还有1篇发表于《西伯利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