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微信朋友圈中,你是否曾为朋友的孩子投过一票?抑或曾帮自家孩子拉票?不知不觉中,朋友圈中的拉票行为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个月,都有那么一两位家长,为了孩子,不惜在朋友圈中竭力宣传,寻求他人的关注与投票。
朋友圈中的投票活动日益增多,催生了一种新兴职业——微信投票员。一些兼职的投票员透露,她们所在的投票员群体中,有人专门从事微信投票工作,每人拥有数百甚至上千个微信号。面对需要上万票的订单,仅需一两个人便可以轻松完成,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上万。
这看似平常的投票,也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利用的工具。
近期,盐城市响水县人民检察院处理了一起以有偿投票为幌子的诈骗案件,该案主要针对学生家长。在这起精心设计的诈骗活动中,犯罪团伙组织了超过2500场所谓的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最终,他们非法获得了超过1400万元的巨额利益。
案件的揭露再次向公众警示,在参与各种活动时务必提高警觉,尤其是面对那些表面上声称是为孩子提供展示机会的网络金钱交易,我们必须持谨慎态度。
少儿才艺比赛变味了
2021年5月,盐城市一家艺术教育机构的领导接到了一封比赛邀请函,发件方自称为“少儿艺术之星大赛”的网络版赛事组织委员会。
盐城市一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表示:“能否为我们学员提供额外的舞台展示机会?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还能提升我们机构的知名度。”
迅速地,那些印有红色头衔的文件、官方网站上的宣传海报以及明星们的宣传视频,都传递到了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手里。更令人兴奋的是,赛事的主办方宣布,这乃是一场覆盖全国的公益性质的网络竞赛,而且全程免费。
盐城市一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学员只需将照片或日常表演的视频发送给组委会,便可依据这些视频或照片进行投票。家长无需参与任何操作,更无需投入任何费用。”
主办方表示,他们计划将孩子们的创作制作成网络链接,家长们只需将这一链接分享至微信朋友圈,便能让亲朋好友参与投票。随后,全国25个省市的多家培训机构纷纷响应邀请,超过万名学生踊跃报名参与了此次比赛。
参赛学生的家长表示:“多一个资质无疑对孩子们是有益的。将来无论是在入学机会还是提升各种能力上,进入更优秀的学校或许会有所优势。”
家长们逐渐察觉到这场竞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比赛时长缩短至三天,主办方设定了每日800票的投票上限。经过三天的投票,参赛学生最多只能获得2400票。此外,主办方还开启了礼物投票渠道,家长只需花费5元便能得到5票,而投入300元则能获得500票。这无疑暗示着,投入的金钱越多,获得的选票也就越多。
参赛学生的家长表示:“后来,第一名和第二名开始相互竞争。我们当时能明显感觉到,只有三天的时间。当第一名发现比第二名多出了不少票数时,第二名便开始更加努力地增加自己的票数。”
盐城市一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在关键时刻,家长们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那就是为了孩子不惜金钱购买礼品进行充值。到了最后,家长们几乎已经失去了理智。”
拿捏家长虚荣心
为了自家孩子的优异成绩,家长们不惜重金。在某次赛事中,家长们赠送礼物的总金额竟达13万元。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主办方举办了2500余场活动,累计收益超过1400万元。调查发现,该主办方为连云港市的新迈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名叫相某新。2021年12月,盐城响水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由相某新、杨某、穆某瑀三人担任头目的诈骗集团,并在此过程中逮捕了126名涉嫌犯罪的人员。
相某在案发后供述,他深知如此行事终将引发麻烦,然而鉴于家长的钱财相对容易赚取,他始终未能下定决心割舍。经过调查,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相某、杨某、穆某三人,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企图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他们虚构了线上权威赛事,并指使业务员运用特定“话术”向培训机构进行推荐。他们将这一活动装扮成全国性的权威赛事,以此骗取培训机构和家长们的信任。在投票环节中,他们还开通了“为TA加油”的通道,诱导家长出资购买礼物以提升分数。
相某透露:“所谓的专家评价实际上是由我们公司聘请几位教师,他们会对孩子们说一些激励的话语,每条评价只需支付十元。在每一轮投票中,名列前三的参与者都将被纳入我们公司独立注册的‘人才库’网站,只需输入姓名和证书编号,便可查询相关信息。截至目前,人才库中已收录了数千名成员。”
网络投票的热度持续攀升,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逐渐演变成了投票和拉票的主要战场。为了确保孩子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家长们不惜花费巨额资金。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家长们对子女成材的迫切愿望,从而进行诈骗活动。承办检察官如是说。
2022年6月,18份案卷被递至盐城市响水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薛松岩的案头。鉴于案件属于新类型诈骗,全国裁判文书网上并无类似案例可供借鉴。薛松岩对案卷进行了五轮审阅,并撰写了10万字的阅卷记录及审查意见。
薛松岩表示:“经我们审查确认,该案中并未存在此类比赛,既无举办全国性大赛的资格与名义,又以虚构之事诱使家长参与投票。家长所获得的荣誉以及用于刷礼物的资金,并无相应价值,这一行为已远超民事欺诈的界限,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经过调查发现,该诈骗团伙虚构了一个名为“第三届少儿艺术之星大赛”的网络赛事,并伪造了赛事的红头文件。他们谎称与多家知名媒体联合,并与知名艺术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声称通过“专家评审+大众打分”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选。他们利用自办的少儿艺术评选网站进行虚假宣传,将活动伪装成全国性的权威赛事。他们以奖杯、奖牌、证书以及入选官网人才库等条件为诱饵,诱导学生参与。
为稳妥处理此案,响水县人民检察院多次组织检察官进行联席讨论,对案件细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在2023年2月15日及7月13日,盐城市响水县人民法院分别对这起案件进行了两次公开审理。
最终,相某新、杨某、穆某瑀等三名首要犯罪分子因涉嫌诈骗罪,分别被判处了十三年六个月至十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他们还各自被处以罚金。至于其他涉案人员,也都根据其罪行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催生“职业投手”
有人愿意出资购买刷票服务,这便催生了微信投票的专门从业者。2017年,成都晚报的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检索朋友圈投票信息时,发现了多家相关店铺。记者向一家10月份已售出6000多元订单的店铺进行咨询,得知该店老板称,他们拥有一支由几万名专业投手组成的团队,提供人工投票服务,票价为0.2元一票,起售数量为100票。若客户需要快速提升投票数,则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即每票0.25元。
除了网购渠道之外,部分公司开发了专门的APP用于投票下单。他们的微信投票APP内容相当专业,涵盖了微信投票、网页投票以及微博投票等多种形式。在微信投票方面,又细分为需关注公众号和无需关注两种类型,每票的价格大约在0.1至0.3元之间,且最低起售数量为200票。该应用程序中有一款产品,其投票价格设定为0.35元,若一次性购买300票,则总价为105元。购买票数增加,每票的单价相应降低。
需注意的是,这些商家背后依托的是一支规模可观的微信投票操作团队,他们向操作者分配投票任务,并从中获取分成。微信操作者们获取任务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入投票平台,通过平台接受任务;二是加入众多微信群、QQ群,从群内接受任务并领取红包。
记者加入了专门从事微信投票服务的平台。在完成注册手续后,该平台会发布具体任务,详细说明投票的链接以及是否需要关注相关公众号。投手需在投票前和投票后分别截取一张图片,并将这些图片上传至平台。一旦审核通过,他们就能获得相应的佣金。每笔交易依据投票的具体内容,费用介于0.08至0.09元之间,完成一笔交易所需时间不足一分钟,日处理1000单任务并非难事,而一个月下来,收入大约在两三千元左右。一位兼职的投票操作员透露,她所在的投票操作团队中,有人专门从事微信投票业务,单个人就拥有数百甚至上千个微信号,面对需要上万票的订单,仅需一两个人即可轻松应对,月收入可轻松突破万元。
周安民教授,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专家,指出单纯依据网络投票数来评定比赛结果,其本质存在不公平性。表面上看似每个人都能投一票,但实际上,投票系统识别的只是机器。一个人完全有可能操控多台机器进行投票。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便为他人利用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通过金钱雇佣他人刷票。
若投票页面不幸被恶意植入不当代码,导致用户被引导至其他窃取信息的网页,那么就可能出现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周安民指出,许多市民在信任朋友的前提下参与投票,然而为陌生人投票并访问其提供的投票页面,则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他提醒大家,若遇到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页面,应尽量避免填写。
刷票不利于孩子成长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12月30日印发《关于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指出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的拉票投票行为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出现过度现象,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注意力,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产生了不利影响。应当严格遵守“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并且对网络投票在校园评先选优中的作用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同时秉持“不以票数论英雄,唯以实际表现为准”的理念。
石英,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同时也是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以及民生组组长,他指出,以往投票活动受到地域的限制,但如今,借助微信平台,投票活动得以突破空间束缚,实现了快速且广泛地开展。这种现象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缩影,微信投票的兴起是必然的趋势。然而,目前某些投票活动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初衷。
寇觉中,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兼大康心理教育集团董事长指出,网络投票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孩子们和家长们对其缺乏理性的认知,他们更关注的是名次而非实质内容。这种现象被那些急于宣传自己的主办方所捕捉,于是他们纷纷推出各种投票活动。这种投票行为容易让众多儿童盲目加入,追逐那些并无实际价值的排名,这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攀比的种子,对他们形成健康心态的养成并无益处。而且,有些人将网络刷票视为一种职业,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专业的投票团队,他们利用参与者的攀比和投机心理来谋取利益。
如何进行正规的评选活动?专家提出,组织者可以实施线上投票与专业评审团评选相结合的策略,同时公布候选人的事迹,以便网民进行监督。此外,还需运用技术手段来强化对恶意刷票行为的监控。某派出所的警察提醒大家,网络投票活动常常需要填写个人资料,这有可能使个人信息被非法交易,进而被不法之徒所利用。特别是涉及身份、住址、财产等敏感信息,务必要格外小心,切勿随意泄露。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内容来源于:北京青年报、央视网、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以及中国新闻网等多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