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帅旗门神制作记,传统习俗中的别样色彩

2025-06-25
来源:万象资讯

梁平木版年画《帅旗门神》。熊伟摄

在重庆梁平区的屏锦镇屏山街,国家级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徐家辉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通话结束后,他轻轻揉了揉双手,随即投入到年画的制作工作中。

在梨木雕版前,徐家辉紧握刻刀,精心雕刻着图案,木屑四处飘散。随着“将门神”白脸长须轮廓的逐渐显现,紧接着经过蒸纸、刷泥、套印、开脸等三十余道复杂工序,一幅生动逼真的门神年画便在纸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梁平木板年画发展方向_徐家辉国家级传承人_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

扫去旧岁尘埃,张贴新春年画。年画,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蕴含着喜庆与吉祥的寓意,深受民间喜爱。众多地区在农历新春佳节时,都会延续贴年画的古老习俗,以此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重庆梁平的木版年画,起源于明嘉靖年间,以其套色木刻版画的形式,展现出鲜艳的色彩、古朴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

相较于其他年画,梁平年画中人物的腮红并非位于脸颊,而是别具一格地画在腮帮上,这一特点成为了其独特的“防伪标志”。

各地均有人从事年画的绘制,我家的祖先为了辨别真伪,特意在别的地方施以腮红。这个过程被称为“开脸”,并且是年画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多层次的印刷后,徐家辉用指尖沾取颜料,轻轻点在人物的面颊上,为年画增添了一份吉祥与祝福。

梁平年画的用纸独具一格。与别处惯用宣纸不同,此地采用的是由竹子加工而成的二元纸,其韧性远胜宣纸,呈现出的天然浅黄色调,更添了几分古风古韵。“那些手工绘制的年画,其韵味是工业印刷所无法比拟的。手握木版年画,最先感受到的便是纸张的厚实感。”徐家辉如此评价。

梁平年画如今声名远扬,然而在这之前,木版年画技艺几乎濒临灭绝的边缘。

梁平木板年画发展方向_徐家辉国家级传承人_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

徐家辉的诞生地是梁平的年画世家,然而在他尚且年幼之际,家中已经不再从事年画制作。家中遗留着众多老年的画作,那些线条流畅、色彩持久、故事丰富的作品,让他深感传统技艺流失的遗憾。徐家辉回忆道:“我小时候曾想学习这门手艺,却因经济拮据而无法购买所需材料。于是,我外出打零工,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毫不犹豫地用来购买木板、纸张和刻刀。”

徐家辉通过临摹现成的线稿,技艺日渐纯熟。在自学过程中,家中的子女、表侄等年轻一代纷纷加入学习这门技艺的行列。徐家的年画因而再次声名鹊起。到了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荣幸地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徐家辉作为该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开始教授徒弟。目前,他指导着5名徒弟,他们大多是自己主动前来,表达了对年画的浓厚兴趣,希望能学习这门技艺。

在绘画创作之余,徐家辉还担任了重庆多所高校的客座讲师,讲授传统技艺课程,至今已教授了数百名学生。他与学生们共同研究新的绘画设计,尝试新的色彩搭配,这些活动源源不断地激发了他的新灵感。在年轻人的启发下,他持续对年画进行形式和内容的改良——将年画制成卷轴样式,便于挂置和保存;将年画缩小至手掌大小,装入相框之中;还设计了“柿柿如意”、“好事花生”等富有创意的新图案……众多年轻学子的加入,为梁平木版年画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梁平木版年画历来以广为人知的戏曲情节和神话故事为创作核心。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我们不禁要问:传统的年画制作技艺是否会被机械复制的高效所取代?抑或是,现代人的审美取向的改变将对其发展构成制约?

面对询问,徐家辉表示:“瞧,这两幅门神年画售价几乎达到2000元,而且早已售罄;《和气致祥》的销量最为出色,估计销量超过千幅。”他逐一指着工作室里展示的年画样品,解释道:“尽管如今人们不再在门口张贴年画,但许多人会将年画挂在书房、茶室或是客厅,年画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徐家辉国家级传承人_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_梁平木板年画发展方向

我经常向学生们了解他们的喜好,询问他们是否觉得某些内容过时,然而他们所偏爱的,依然是财神、门神等传统图案。徐家辉这样说道。

目前,徐家辉及其学生们正以蕴含美好寓意的传统故事为灵感,持续创作新的图案。一些木版画爱好者前来定制图案,他们对于形式和内容提出了众多新要求,这反映出木版年画的发展之路仍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亟需在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前行。徐家辉表示:“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唯有付诸实践,才能不断进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1日 05 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