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对林女士(化名)而言,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喜庆时刻。然而,就在早上8点多,一切筹备工作都已就绪之际,原本预约好的摄影师却毫无音讯,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联系。在人生最关键的这一天,无法留下任何影像记录,林女士及其家人焦急万分,赶紧重新搜寻摄影师。直至下午,才有一位摄影师赶到现场,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缺。林女士气愤不已,经过调查发现,遭遇和她相似的并非个例,众多新娘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她们不仅婚礼当天遭遇了“放鸽子”,而且这位摄影师所拍摄的婚礼照片质量之低,甚至不如普通手机拍摄的效果。四位新娘最终选择报警,并将摄影师一同带到了派出所。原来,她们是通过小红书这款软件与这位摄影师取得联系的,双方通过微信完成了合同签订,拍摄费用从1800元到4000多元不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她们在事后发现,该摄影师在社交软件上展示的所谓“作品”竟然都是盗用他人的图片。
林女士表示,她并不在意这笔定金,她只是想将他送进监狱。但她也向记者透露,警方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构成诈骗罪,只能通过合同纠纷来调解。那些新娘们不仅要求退还钱财,还要求对方赔偿相应的损失费用。林女士呼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提高警惕,避免再次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小红书联系的摄影师婚礼上“失联”
现在,众多年轻人倾向于借助社交平台小红书来搜集各类服务信息,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发帖来寻找摄影师和化妆师。杭州的林女士便是这批人中的一员。她回忆道:“发帖之后,我收到了许多摄影师的联络,我还能浏览到他们的作品集。在仔细看过后,我发现有一位摄影师的作品挺合我眼缘,挺符合我的审美要求。于是,我们互加了微信,并签订了合同,我还预付了800元作为定金。”
林女士婚礼的前一晚,她和摄影师的交流依然顺畅,摄影师不仅主动询问了婚礼的具体时间、地点,还关心了许多布置的细节。但是,到了婚礼当天早晨,摄影师却失去了联系。从早上八点开始,我连续拨打他的电话,直至十一点,却始终无人接听,音讯全无。无奈之下,我赶紧联系了当地的朋友,紧急寻找另一位摄影师。这位新摄影师直到中午两点多才赶到现场。这样一来,整个上午的时间都白白浪费了,我们连一张照片都没能拍成。
后来,经过多方询问,林女士得知,那位摄影师并未“消失”,而是转而前往另一场婚礼进行拍摄。然而,那场婚礼的新娘也打算报警。原因是摄影师拍摄的作品质量极差,不仅曝光严重不足,而且在构图和人物表现上都非常糟糕。普通人在用手机拍照时难以捕捉到如此效果,这简直像是故意为之,他的收费大约在4000元左右,后来我才了解到,遭遇类似情况的新娘不止她一个。林女士向记者透露,她通过发帖投诉等方式,与其他三位新娘取得了联系,她们共同选择了报警。
四位新娘将摄影师带进派出所
林女士所提供的合同中,记者注意到,她与焦姓摄影师商定的摄影服务费用总计1800元,同时合同中明确了关于逾期未提供照片的相应规定。合同上所用的名字是真实姓名,这使我得以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其他遭受同样遭遇的受害者,大家共同发现这位摄影师身份一致。林女士表示,婚礼次日她才用另一部手机联系上摄影师,对方回应称已派另一位同事赶赴现场拍照,却不幸遭遇车祸。我那时十分气愤,要求他出示事故认定书,他却无法提供。无论如何,他本可以提前一天告知我,让我有所准备,然而他却选择了突然失联。
几位新娘相遇后,摄影师随即选择了回避。林女士透露:“我们尝试通过多个小号与他取得联系,但他防范意识极强,对话中常常突然沉默,直至另一位新娘的朋友以咨询婚礼摄影服务为借口,成功将他引至合同签署的工作室所在地。”
3月19日,四位新娘,她们意识到自己被骗,终于找到了摄影师,并立即报了警。随后,警方将她们带到了杭州市上城区彭埠派出所。在这起事件中,林女士等三位新娘坚信焦某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然而,警方并未将其定性为诈骗,而是将其视为合同纠纷,并在现场进行了调解处理。林女士的调解书中记录,焦某承认自己并未出席婚礼进行跟拍,已退还林女士800元定金,并答应在6月15日之前支付3000元赔偿。这3000元是林女士为临时聘请摄影师所花费的费用,焦某还向她出具了一份借据。林女士补充道,若焦某未能按时履行赔偿承诺,她可能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生仅有的一次重要仪式,若连一张照片都未留下,的确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若能提前告知我,即便预付款无法退还,我也不会如此气愤。这800元对我来说微不足道,此刻我只想尽快将他送入其中。林女士这样说道。
小红书账号发布的婚礼照多为“盗图”
在采访过程中,林女士向记者透露,经核实,该摄影师拥有众多账户,且在向多位新娘留言时,均采用了不同的账户。在这些留言中,有大量内容被证实为“盗图”。紫牛新闻记者依据林女士提供的账户信息,成功找到了该摄影师的两个账户。下载其作品后,通过一些平台的识图软件进行比对,发现这些作品实际上属于其他摄影师。有网友注意到,其中竟然还包含了一位知名度较高的摄影师的作品,而且水印竟然未被移除。
林女士补充道,她在派出所发现,类似被骗的新人情况不少,既有已经拍摄完毕却被迫催促摄影师交付照片的,也有尚未拍摄却需承担赔偿的,估计上当的新人数量可能更为庞大。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搜索时发现,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涉及婚礼照和写真拍摄的联系信息,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受害者发布的维权帖子。这些案例中,有的诈骗者骗取了定金,有的则在拍摄完成后不提供照片。尽管警方普遍认为这些情况并非诈骗或合同诈骗,但从金额角度考虑,通常只能进行调解。然而,也有不少受害者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成功维权。
婚礼行业专家透露,优秀的婚礼摄影师通常拥有较高的声誉,他们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并与多家知名活动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他们的日程安排通常非常紧凑,预约难度较大。然而,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许多经验不足的摄影师通过网络拓展客户,其技艺水平各异,甚至有人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欺诈行为。若在网上搜寻,务必保持警惕,对摄影师的作品进行细致的核实,确保对方能提供详尽的案例及信息,诸如原始图片等。同时,在签署合同环节,更需谨慎行事。若对质量要求较高,为确保万无一失,不妨邀请多位摄影师共同参与,以形成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