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科技,其主营业务为玻璃制造,如今正承受着房地产市场大幅缩减带来的巨大压力。
近期,金晶科技公布了2024年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指出,该年度公司总收入达到了64.52亿元,与2023年的79.70亿元相比,出现了19.04%的下滑。尽管收入的降幅未超过20%,但净利润的减少幅度却十分惊人。
2024年,金晶科技的净利润达到6047.6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6.90%。扣除非常规项目后,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536.15万元,同比大幅减少92.94%。
净利润暴跌、库存量激增
金晶科技透露,其营收和净利润的显著下滑,主要归因于2024年行业需求疲软,以及供需在特定阶段的不平衡,这导致了行业景气度的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了显著压力。
金晶科技的核心业务集中在建筑领域,以及节能玻璃、纯碱、光伏玻璃等三大业务领域。然而,当前形势下,这三大业务板块的产品营业收入正普遍呈现下降态势,同时,产品价格也在持续走低,毛利率也随之下降。
建筑与节能玻璃领域,由于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市场对浮法玻璃的需求在短期内有所减弱,整体市场走势呈现震荡下跌态势。截至2024年年底,浮法玻璃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650元/吨,全年平均价格约为1600元/吨,较上一年度下降了约370元/吨。尽管如此,这一现象仍发生在国内浮法玻璃产能大幅缩减的背景下。
在具体分析产品方面,金晶科技的建筑玻璃业务已经陷入亏损状态。到了2024年,该公司的建筑玻璃业务营业收入达到了15.23亿元,但营业成本却高达16.15亿元,导致毛利率为负数,具体为-6.04%。此外,尽管镀膜类、深加工及节能玻璃的毛利率仍然保持在16.31%,但与上一年相比,其毛利率下降了1.56个百分点。
金晶科技的纯碱业务,过去曾是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其营业收入占比超过四成,但如今却遭遇了毛利率显著下降的困境。
2024年,金晶科技的化工产品营业收入达到了28.08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减少了将近三成。同时,其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降幅达到了9.55个百分点。
金晶科技在纯碱业务方面面临的局面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行业新增的产能全部投产并达到预期效果,此外,2024年还将有部分产能投入市场,导致市场供应量显著上升。与此同时,下游的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在上半年实现了历史性的熔量增长,但到了下半年,熔量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纯碱行业的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金晶科技指出,这一现象使得2024年纯碱的市场行情几乎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而且全年的价格波动范围均显著低于2023年的水平。
受产业链整体供应过剩及利润空间缩减的双重影响,2024年的光伏玻璃生产量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从年初到6月底,日产量稳步上升至11.5万吨,但随后由于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和利润大幅减少,冷修作业增多,减产现象明显加剧,加之新生产线投产计划被迫推迟,导致在产产能开始显著下降。金晶科技透露,2024年的光伏玻璃市场行情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从年初到4月份,价格走势相对平稳,甚至略有上升,但随后随着产业链价格的下降,下半年行业整体陷入亏损状态。
2024年,金晶科技在光伏玻璃领域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46亿元,这一数字相较于前一年出现了11.79%的下降趋势,同时,其毛利率也相应减少了1.99个百分点。
薪酬普涨,总经理薪酬上涨82.45%
金晶科技的玻璃和纯碱产品库存量在萎靡的市场环境下均显著上升,较2023年大幅增加。具体数据显示,公司的镀膜类、深加工和节能玻璃库存量同比上年激增141.55%,技术玻璃库存量上升了93.75%,光伏玻璃库存量增长20.99%,而纯碱产品的库存量同比上年也增长了13.18%。
在海天公司专注于纯碱产品并实现盈利的同时,滕州金晶、宁夏金晶以及滕州新材这三家主要参控股公司却陷入了亏损的困境,而马来科技公司则成功实现了3882.87万元的净利润(马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晶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却呈现上升趋势,并未出现下降。
财报揭示,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孙成海的年度薪酬从2023年的71.47万元激增至2024年的130.4万元,增幅高达82.45%;另一位董事崔文传的薪酬也从2023年的57.88万元上升至86.27万元,增长率为49%;副总经理姚明舒的薪酬在2023年为68.05万元,到2024年增至91.8万元,涨幅为34.9%;而董事会秘书于浩坤的薪酬从2023年的14.23万元增至2024年的19.18万元,涨幅为34.79%。此外,金晶科技的多位监事在2024年的薪酬均有所提升,涨幅为1万元,具体数额介于8万元至8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