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系列谈⑥
新时代对于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带来了新的考验,教育部发布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各专业领域的创新团队需构建协作的共同体,并优化学校间的合作机制。在这种形势下,2020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成功成立了国家级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协作共同体。过去两年间,该共同体秉持“区域协作、优势互补、开放共享”的原则,不断革新工作模式,促进了跨学校、跨企业的合作,以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交流,从而在全国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领域内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先锋作用。
多方参与,创新共同体组织管理机制
该共同体以国家级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核心,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运作。共同体已确立章程,并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规定,设立了由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高等院校专家以及企业界专家共同构成的团队协作共同体专家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分配以及项目指导等工作。
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下,成立了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包括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在内的16所高职院校以及5家企业的联合体,共同构成了全国高职专科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团队。该团队成功出版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手册,并完成了国内首个《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简介》以及《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任务。
共同体设立了专门的网站,该网站优化了联络员的沟通、信息上报、审核发布等流程,并按模块展示了团队的建设过程和突出成就。同时,共同体积极运用微信、QQ等网络渠道,广泛宣传和展示成员单位在团队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探索成果、成功经验和最新进展,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和应用,持续推动团队建设的优质发展。
优势互补,完善校际校企协同工作机制
该合作共同体所涉院校遍布全国各地,且以双高院校为先锋,而与之合作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均拥有显著的产业领导地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导单位,积极调动合作院校及企业的优势特点,围绕标准制定、课程模块化建设、创新教材及资源开发等方向,致力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旨在增强教学实力和专业水准。以构建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起点,实施校际间的专职与兼职教师相互聘请,构建校际间的共享产业教授资源库,共同举办教师培训及应用技术研究活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融合。
共同体规范运作,其成员单位相继颁布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行)》、《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以及《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计划》等一系列管理规章,确保共同体各项任务得以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此外,共同体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体大会,旨在研讨发展蓝图,并定期举行专题会议,对重要议题作出决策。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共同体成员单位齐心协力,成功编制了国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标准以及电子商务双师建设标准。同时,他们还完成了六套特色电商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与“1+X”证书的融合、农旅特色结合、农村电商与课程思政的整合、模块化课程的融入、专创融合型培养以及跨境特色教育等。这些方案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制定了模块化课程教学的分工与协作计划,同时确立了“1+X”证书课程与证书融通机制,以及成果学分互认的实施方案。
强强联手,建设资源成果共享推广机制
电商专业协作共同体通过校际、校企合作以及跨区域合作,依托龙头学校的“点”式带动作用和“双高”专业群的引领效能,同时借助多元主体的“线”式辐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成果扩散和经验推广,从而有效推动全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充分体现了“面”向协同的强大合力。
在过去的两年里,共同体成员单位积极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共同负责(参与)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8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和“移动商务法律法规”两门课程成功获批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同时在线上共享了54门课程资源。通过实施“校校结对帮扶”、“教师选派支援边疆教育”、“量身打造综合方案”等措施,东西部地区加强合作,着重对新疆、贵州、青海等中西部偏远地区进行农产品全方位数字化运营的智力支持,并向不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输送了超过10项的课程标准,同时培训了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农民、农业创业者等众多农村电商人才。
共同体致力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精心讲述“中国故事”,借助中乌经贸丝路学院、康博丝路学院、泰中罗勇丝路学院等国际交流平台,向外界推广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内容,旨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电子商务领域的师资力量。
分工协作,推动体系化课题研究与实践
共同体将创新视为其建设的核心要素,通过研究激发创新,利用创新解决难题。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研究与实践,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主导主课题,并实施了主课题与子课题的分工合作机制。在此机制下,共同体与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创新团队体系化研究的主课题、子课题以及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教学资源开发领域,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采用模块化实施策略,确立了教学资源建设规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致力于活页式等新型教材的开发;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则负责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同时,协作共同体内的各所学校根据各自承担的模块化课程建设职责,共同完成了相关课程的教材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任务。
创新团队在课题研究中秉持“以问题为向导、以实践为基础”的理念,实行“领导小组与项目团队相结合”的二级管理模式,遵循“理论探讨与实地调研—系统化课题设计—协同研究及实践—成果提炼与总结—成果推广及运用”的科研路径,全面进行课题启动、中期推进以及阶段总结与汇报。共同体的专家智库成立,旨在为课题探究、教育三合一改革以及共同体实践建设的推进提供全面性的指导和智力援助。
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共同体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员中已有10多位获得了省级或更高层次的优秀教师称号,并且有1个团队成功入选了浙江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此外,共出版了40多部新颖教材,其中20余部被选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目录。担任国家级教学标准的主持人超过10项,成功入选省级或更高层次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0多门,以及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同时,负责省部级及以上的项目60余项,并发表了15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张红和刘聃供职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而吴洪贵则是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2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