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间大模型深刻改造世界,阿里云通义千问成绩斐然且重金布局未来

2025-07-03
来源:万象资讯

短短三年时光,大模型已经从聊天机器人演变而来,深入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正以显著的方式重塑着我们的世界。

4月9日,在举办的势能大会上,阿里云展示了其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表现:自2024年初至年底,阿里云平台上大语言模型API的调用次数激增至近100倍,同时,接入大语言模型的企业数量也实现了近100倍的增长。

刘伟光,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兼公共云事业部总裁,认为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先导和开场,预计未来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的发展将更为迅速。

正值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蓬勃发展之时,阿里巴巴公司先前已经对外公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专用于打造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硬件的基础设施。

巨额资金的投入背后,是因为阿里坚信人工智能的真正潜力在于重塑现实世界;其子品牌阿里云正通过不断深化通义大模型的应用,积极开拓企业领域,以此推动各行业生产力的革新。

通义落地的企业样本

大模型之所以能迅速融入众多行业,这得益于AI厂商的巨额投入、基础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开源技术的持续推动以及技术创新和变革的不断深化。此外,为了在大模型在企业层面得到实际应用,关键的一步便是探寻恰当的应用场景。

企业AI应用市场分析_小程序云开发免费视频汇总_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应用

蒋旭,叮咚买菜的CTO,透露称,该公司已经在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以及内部运营管理三大领域,广泛采用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技术。

具体来看,在供应链环节,叮咚买菜作为生鲜电商平台,必须在整个流程中,从种植、收割到物流配送,妥善处理食品的新鲜度和保质问题。依托于通义千问模型所拥有的语言、图像以及视频识别功能,叮咚买菜能够更有效地保障商品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品质。

叮咚买菜针对消费者端,依托通义大模型推出了交互式的AI对话产品,此产品能够协助用户解决诸如如何制作食谱、如何吃得健康以及商品为何缺货等问题。而在公司内部运营层面,叮咚买菜已在客服服务、用户评价、商品定价以及用户调研等多个环节中引入了通义大模型。

蒋旭直言,叮咚买菜期望在各个领域实现公司业务的全面革新,借助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至于选择通义的原因,叮咚买菜主要考虑了三点:一是开源性质,二是排名靠前,三是服务质量完善。

近期,由知名AI专家李飞飞主持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推出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的最新版本。据报告揭示,在2024年的关键大型模型榜单上,美国共有40个模型入选,而中国则有15个。在这些模型中,谷歌和阿里分别有7个和6个模型入选,并列排名首位,而阿里凭借其模型贡献度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与此同时,阿里云接连荣获了诸如Live、司南Open等知名榜单的全球开源领域冠军以及国产模型领域的冠军。

以新能源行业,该领域应用大模型最为广泛之一为例,在会议期间,蔚来汽车的座舱AI多模态部门负责人吴楠透露,蔚来汽车的座舱系统已经集成了通义大模型。之所以选择阿里云和通义,原因在于:

另一方面,鉴于阿里云的大规模模型产品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安全保障,蔚来在开放域问答环节中全面应用了通义大模型的功能。

此外,蔚来正与阿里云在研发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比如,在研发阶段,蔚来采用了通义灵码技术,借助人工智能进行编程和代码调试。吴楠指出,这种做法在蔚来的研发团队中愈发常见,且其应用比例正逐步上升。

企业AI应用市场分析_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应用_小程序云开发免费视频汇总

依托于通义大模型的技术优势,阿里云正致力于拓展企业级AI应用领域。据阿里云最新数据显示,到2025年1月底,已有超过29万家企业和开发者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调用了通义API。他们正利用AI技术进行代码重构、硬件生产、智能驾驶舱、金融风险评估、新药研发以及太空探索等多个领域的开发,从而加速了AI在各行各业应用经验的积累和沉淀。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接入大模型时并非毫无节制地盲目行动,而是会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蒋旭指出,叮咚买菜引入大模型技术主要服务于B端和C端客户。在B端,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对若干关键厂区和产品的监控,涉及的数据量相对较少。对于C端,成本控制是一大难题,但叮咚买菜的策略是优先扩大用户规模,并利用技术发展来降低成本,比如在内部搜索引擎和推荐引擎中运用经过蒸馏处理的小型模型。

提速AI应用

2025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AI相关的产品,其收入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公司预测,借助AI技术的云服务收入增长速度还将继续加快。这一现象表明,众多行业正在加快AI技术的应用步伐,而企业级AI市场已逐渐成为阿里云的核心业务领域。

在大模型实际应用推广的过程中,智能体被公认为“最适合承载大模型的平台”,而智能体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激发了众多人对其未来广阔前景的期待。

为此,为了赋予智能体“更加敏锐的思维”、“更为广泛的交流能力”,阿里云计划在未来集中精力实施以下几项关键举措:

首先,我们需持续构建先进的AI基础设施;在此之前,阿里云已对外公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过3800亿元,这一资金将主要用于云服务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总额已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据消息透露,这一投资规模也刷新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历史纪录。

小程序云开发免费视频汇总_企业AI应用市场分析_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应用

其次,我们要加快迭代步伐并公开发布大型模型技术。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经开放了包括文本生成、视觉理解和生成、语音理解和生成、文生图以及视频在内的全模态模型,并且实现了所有尺寸模型的全范围开源。

依据阿里云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向全球推广超过200款开源模型;同时,千问系列模型的衍生版本数量已成功跨越10万大关;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美国同类系列,使得千问系列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第三,秉持开放态度。一方面,阿里云经过精心打磨,已推出业内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MCP(大模型上下文协议)服务;另一方面,该协议致力于攻克大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及工具间交流的难题,被誉为AI时代的“USB-C接口”。

阿里云的资深产品专家徐志远提出,智能体是大模型实现商业化的理想平台,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数量将大幅超越现有的各类软件应用。因此,阿里云计划打造一个全面的MCP服务生态系统,向用户全面提供MCP服务的托管与调用功能,助力各行各业构建起达到生产标准的人工智能应用。

此外,阿里云还提前公布了(智能体商店)的发展蓝图,旨在将阿里集团及其合作伙伴的资源向全球用户全面敞开。

最终,阿里云于4月9日推出了名为“繁花”的AI生态伙伴项目,同时开辟了AI应用与服务市场。该公司透露,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在基础设施、模型、数据、工具、应用和交付等六大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服务于百万云上用户,并寻求百亿级商机,旨在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中国AI生态系统。

陈奇杰/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