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公立医院窗口:就医先扫码砍价,患者权益谁来保障?

2025-07-04
来源:万象资讯

6月16日,正值午后,江西吉安某公立医院的大厅里,一位年届七旬的李大爷手持挂号条,静默地站在挂号窗口前。他心中所想,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挂号手续,却未曾料到,他此行的首要任务并非直接就医,而是要先进行一次扫码“砍价”的操作。

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接过他的手机,动作迅速如猛虎,打开拼多多,下载应用,扫码助力,砍价任务一项不落。“就差你这一步了,老先生,麻烦您帮个忙,很快就能完成。”然而,他并非来此帮忙砍价的,而是为了就医。身后还有好几位焦急等待的患者,但在这窗口前,扫码助力却成了“首要任务”。

这一幕,被现场的人拍了下来。视频发出来后,瞬间炸了。

去医院几乎每个地方都需要排队等候,大家都渴望能够迅速完成挂号和检查。然而,在医院中,人们的心情往往十分焦虑。尤其是那位负责窗口收费的工作人员,竟然在老人排队等候时,不顾他人,一味地推销助力拼多多,对后面排队的人视而不见,这种行为确实让人感到十分震惊和失望。

有网友指出,可能是工作人员因熟人关系而协助扫码,当时正值中午,并未看到排队的人。对此,视频发布者迅速作出回应:“我确实在场,后面确实有其他人排队,连反光都能清晰看到。”

老年人对于拼多多缺乏了解,甚至对“扫码”这一概念感到陌生,亦不清楚何为必需的步骤,何种行为属于私人协助。然而,他们明白,那边的窗口是就医的途径。

于是工作人员发出指令“扫描一下”,他们便立刻交出了自己的手机。听到“点击此处”,他们便依言操作。他们并未询问缘由,心中只想着:不愿招致麻烦,于是选择配合。这并非是在提供帮助,而是对命令的无条件接受。

老年人扫码困境_公立医院扫码砍价事件_支付宝让别人扫红包

这种普遍接受的“顺从”,在部分人看来,转变为了可被“随意利用”的手段。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感到恐惧。

扫一扫就能听到鸡鸣、扫一扫就能抽取鸡蛋、扫一扫就能获得香皂……这样的场景已经从商场蔓延至菜市场,从街头巷尾延伸至家门口,甚至医院也开始加入了扫码打折的行列。

扫码原本是便捷之选,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某些人手中,它却变成了敛财的途径、完成任务的助力以及追求业绩指标的工具。尤其是那些不善于质疑的老年人,他们最容易成为这类手段的受害者。那位大爷甚至对APP是什么都一无所知,他如何能够算是自愿?难道这不是一种胁迫吗?

医院窗口,那是一个患者满怀期待依次等候的场所,亦是一处承载着公共服务使命的庄严“岗哨”。看似微不足道的基层工作,却可能因滥用职权而耽误患者就诊时间,加剧病情恶化;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行为辜负了患者对医院的信赖。

有众多网友调侃本次事件:

若今日得以强制推行扫码,那么来日是否可能诱发用户注册、关联手机号码,乃至窃取个人隐私?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这种如同割取羊毛的行径,恐怕将愈发难以察觉、越发广泛地蔓延。

有网友表示:“这扫码帮忙嘛,也没啥大不了的,毕竟也不是强求,要是他不愿意,大可以拒绝嘛。”

你向老人们询问,面对窗口的职员,他们敢于拒绝吗?拒绝之后,是否会影响到就医?他们更担忧招致麻烦、担心办事受阻。他们并非“扫码助力”的参与者,反而成了被利用的“信息人质”。他们之所以不拒绝,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这种“默认配合”使得他们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羊毛可薅”的目标。显然,这种对老年人缺乏了解的行径,让他们在无奈之下做出了同意的选择。

老年人扫码困境_公立医院扫码砍价事件_支付宝让别人扫红包

此类现象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既有因种种缘由而不得不为之的,也有主动去侵占他人利益的。

有网友透露,她的表妹担任康复科护士长一职,通过病人的协助,获得了超过1000元的奖金。

大学的体育教师,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授课,建立了微信群,群里每日都督促学生们参与拼多多的砍价活动;到了学期末,他们在学校进行的测试中,紧盯学生下载拼多多并助力;对于那些未下载并帮助的,老师们甚至会反问,为何平时不曾提供支持。

患者在医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需佩戴相关设备,不料医生突然提出,需先通过拼多多平台进行砍价活动。

有网友透露,他们在工厂担任管理职务时,上班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职权,让工人们帮忙扫取支付宝的红包,随后他们再用自己的商家二维码进行扫描,每天能赚取2000到3000元的收入。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一些网友被业务经理引导注册证券账户,此举使得经理从中赚取了超过100元的客户推荐费。

公立医院扫码砍价事件_老年人扫码困境_支付宝让别人扫红包

即便这类事件并非时时刻刻都在上演,但它们并非罕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感受到所谓的权力在悄然无声地施加着所谓的“潜规则”?

此事发生后,峡江县中医院迅速作出反应:涉事人员已被暂停职务;相关绩效奖金被扣除;医院内部进行了广泛的批评通报;同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介入进行专项调查。

尽管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是否还存在更为有效的预防手段,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现?是否曾思考过,若无人录制视频、无人揭露真相,此事是否会悄无声息地消逝?那位老者或许会将此视为常规程序,那么接下来的患者或患者们,是否还需经历同样的“程序”?

网友对处理结果的看法:

这一辈老人历经艰辛,承受过诸多劳苦,他们已养成忍耐、顺从、不愿生事的习性,理应受到尊敬。切莫将他们所谓的“不懂得拒绝”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当老人们今日帮你完成扫码,谁能保证明日他们不会被迫参与刷单、点赞、添加好友等行为?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