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人社部公布了13项新增职业,云计算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名列其中。据专家分析,该职业在未来两年内预计将有约130万个岗位需求,且市场平均年薪有望达到40万元,堪称真正的“高薪职业”。
人们对云计算仍抱有诸多疑问之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匡恒立已凭借云计算工程师的身份,在南京润和润云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实习生涯。他与公司正式签订了合同,6月份毕业后将正式加入公司,而且雇主还为他提高了薪资,涨幅达到20%。实习期间,他也将获得工资,月薪高达7000元。匡恒立如此述说。
学历+证书,学生实习期就能独当一面
匡恒立在实习期间,培训客户是其工作的一大重点。面对华泰证券公司超过四十位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这位初出校园的实习生并未感到紧张,他镇定自若地启动了阿里云平台,并开始了当天的教学活动。“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在阿里云平台上使用add和copy命令,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家已经通过我的云端演示,见证了它们各自的应用方法。现在,请各位亲自在云端进行操作,遇到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我提问。””
匡恒立话音刚落,现场立刻有几名工程师纷纷举手。“尽管我们在软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但面对云技术这一新兴领域,我们仍需从头开始,向‘小老师’请教。”华泰证券的工程师李炜一边如此表述,一边向匡恒立投去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匡恒立之所以受到公司与客户的广泛认可,关键在于他在学校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求学期间,他不仅圆满完成了所有课程,还成功考取了阿里云大数据专业认证(ACP)证书,具备了独立解决基础云端问题的能力。
2016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这一新专业,旨在为产业发展输送所需的云计算运维人才、软件开发专家以及安全防护工程师,该专业首次招生规模为50名学生。
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趋势下,众多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技术需求旺盛,这无疑使得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在人才市场上备受青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李维勇指出。
鉴于这一评估,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在开设之初便融入了众多实践性技能课程,实施了“综合素质+技术平台+课程模块+能力拓展”的多维度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同时引入了阿里云的ACP认证培训项目。
情境+案例,专业课程紧扣前沿技术
201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建设纳入了工作计划。面对这一新兴专业的成长,江苏省教育厅立场坚定,明确提出:云计算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全力保障学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董志勇,一位软件领域的佼佼者,曾服务于华为和中兴这两家业界知名企业。他不仅是阿里云的早期用户,而且始终对云计算技术的进步保持着高度关注。
尽管我们已经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然而真正着手开设这个专业时,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课程资源从何而来、师资力量从何而来、教材资料从何而来,这些问题都显得十分紧迫。董志勇如此说道。
踏上征程,前往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那一年,董志勇及其团队走访了众多企业,无论是规模大小,都深入其中。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国内领先的三大云计算技术提供商,他们的技术资料都已被教师们仔细查阅。
上网浏览,寻找国外的云计算课程资源!在那个时期,董志勇和他的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研读了大量国外的专业文献,对英国和美国多所高校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安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资料有限,教师们继而投身于考取证书的旅程。此前,阿里云已推出云计算工程师资格认证,然而考试难度颇大,合格率仅达三成。“若要向学生传授云技术,自身能力必须扎实。”董志勇及其核心团队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务必参加阿里云的考证培训,并确保获得证书。
考证之路异常艰辛。新技术的知识点繁杂,需要补充学习的材料众多。再者,阿里云搭建了一个庞大的题库,囊括了上千个案例,均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若非经过扎实训练,难以顺利通过。
那段日子里,董志勇及其同事史律经常在课堂上接受培训,课后则进行深入探讨。为了攻克一项技术难关,他们不厌其烦地在实验室中反复实践。最终,他们成功攻克了阿里题库,使得首批参与培训的教师全部顺利通过了考核,获得了证书。这一成绩甚至让阿里的培训师们都感到震惊,因为这样的通过率在以往是从未出现过的。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发感受到了云计算带来的诸多益处,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开设云计算专业方向的决心。董志勇如此表达。
随后,教师们以阿里巴巴的培训实例为依据,成功研制了两种以情境模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云计算专业教学用书,这批教材亦成为我国该领域内的先驱之作。
平台+企业,专业与行业企业发展同步
杜庆波副院长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表示,新开设的专业一旦启动,便应全力以赴追求卓越,“绝不能辜负学生的期望”。自那以来,学院不畏外界非议,坚持不懈地将资金投入到云计算领域,累计投入已超过千万元,且云计算领域的先进设施和设备已逐步引入实验室。
学院积极推动,吸引了阿里、腾讯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2017年,南信与阿里云合力成立了大数据学院。双方携手,共同分享前沿的培训内容与资源,共建教学直播系统,全方位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的培训工作。
2018年,学院携手腾讯云等企业共同设立了“南信·腾讯云”创新创业工匠工坊。该工坊汇集了企业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形成了混合编制的教师团队。他们共同打造课程体系,并依据实际工作流程精心设计了课程结构。
企业深度参与之下,学院的专业课程持续进行着更新迭代。匡恒立回忆道,他大二时所学的是.5版本,而如今,他的学弟学妹们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7.0版本了。
云计算技术属于服务领域,它随着客户需求持续进步,我们不可沉溺于过去的成就,而应与行业及企业同步前进,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知识。此外,我们还需培育他们自主更新知识的技能,确保他们进入职场后能够持续成长。李维勇如是说。
目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在业界享有盛誉。董志勇和史律总常被外地高职院校邀请,为他们提供专业开设及课程设计的指导。许多同行不禁感叹:“若是我们当初也能像南京信院那样,及早涉足云计算技术领域,现在就不会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而烦恼了。”
正如同行们所言,南京信院在清晨时分便有“虫”可觅。今年6月份才完成学业的学生,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被全部“预订”完毕。“目前仍有企业向我们寻求推荐学生,然而我们确实已经没有更多人选了。”董志勇如此表示。(本报记者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