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将自身产品定位为操作系统这一观点已不再新颖,众多知名的产品设计师及平台创作者也曾提出过类似看法。今日,作者将结合微信官方对开发者发布的公告,继续对此话题进行探讨。
微信-操作系统?
首先,微信能被称作操作系统的原因大概有几个:
首先,从微信的功能角度来看:微信作为沟通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微信小程序中的各类应用、游戏以及服务。这些功能几乎涵盖了我们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可能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
其次,从微信的用户基数来看:至2019年初,微信的活跃用户数已超过十亿,相当于全球约八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这一庞大的平台,其规模已足以被称作【操作系统】。
三方面来看,微信的开发者社区已拥有数百万个人开发者及开发团队,他们依托微信平台进行业务拓展或创业。众多专业开发者所创作的软件、游戏及服务,使得微信内的应用数量几乎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用户对其他应用程序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先前提及的“操作系统”主要是指“手机操作系统”,这一说法显而易见,因为微信本质上是一款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而其PC端的版本功能相对十分简陋。即便是作者,也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然而,这种看法在8月9日发生了改变,这也正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2019年8月9日,微信开发者社区出现了一则公告,如下图: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说:小程序可以在微信的PC端打开了。
或许只有深耕于微信生态圈的产品开发者才会对此公告特别关注,而作者恰好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经过浏览了众多平台的报道,作者对此次测试功能的范围有了大致的了解:该功能仅限于微信小程序的测试,不包括小游戏,并且无法在PC端的微信上进行支付操作。用户获取小程序后,可在电脑屏幕上直接浏览其卡片界面,无需再忍受“您收到了一个小程序,请在手机查看”这种体验不佳的提示,具体如图所示:
点击操作后,用户能够继续利用小程序中的各项功能;这些功能的操作界面与手机端保持高度相似,具体如图所示:
与移动版微信的五个悬浮窗口功能相仿,它同样适用于多任务操作环境,PC端用户也能实现同时开启多个小程序,具体操作如同以下所示:
如图分别是滴滴、递名片、和便利蜂三个小程序。
界面设计上,移动端的所有元素基本得以保留,仿佛是将手机屏幕直接移植到了PC端,胶囊按钮、额外操作、分享功能等一应俱全。即便是关闭小程序的步骤,也与移动端如出一辙。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该小程序与微信、百度网盘、有道云笔记等应用处于同一级别,并非如同在微信内浏览公众号文章或点击链接时,与微信本身共享同一个菜单。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用户在微信中启动了众多应用程序,如此一来,微信客户端的角色或许就相当于是一个【操作系统】。
阅读完毕,心中不禁感叹:原来对微信的雄心壮志预估不足,亦或是:作者对问题的理解过于简单!依据微信官方的表述,此举旨在“助力用户在聊天过程中更加顺畅地运用小程序”。
一旦用户能够在各种聊天场合中更顺畅地运用小程序,结果将如何呢?恐怕用户会将更多的需求转移到微信平台上来解决,进而使得微信在用户的使用时间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微信的功能将变得更加便捷,用户将更加难以离开微信!
尽管如今我们频繁且长时间地使用移动设备,然而在职场中,个人电脑依旧当之无愧地成为首要的生产力工具。经过此次升级,员工在工作期间得以摆脱手机的束缚,无需频繁在多种设备间切换,从而享受到更为顺滑的使用体验。
8月9日新近发布的PC版微信小程序的调整已对外公布,然而,关于微信致力于打造操作系统这一目标,早在一个月前移动端版本的更新中便已显现端倪。敬请继续浏览!
微信7.0.5版本推出了最多五个悬浮窗功能,同时还将播放音频的界面改成了浮窗模式,这使得用户们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的福音。从此,他们不再担心读完一篇文章后立刻又看到另一篇精彩文章的尴尬局面。而且,也不再需要将喜欢的文章都发送到文章助手进行收藏了。
留心的用户进一步观察到,不仅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能够转化为悬浮窗口进行保留,小程序和歌曲同样可以如此操作。在我亲自尝试过后,我发现之前收藏的文件,比如PDF文档,也能够实现这一功能。这样一来,问题变得愈发引人入胜,也正是从这时起,我萌生了一些新的灵感。
这五个浮窗设置,难道仅仅是让我们能够保留那些尚未阅读完毕的信息吗?抑或是为了减少主屏的占用,将原本音乐播放所占据的30DP高度腾出来,分配给聊天列表,以扩充信息显示的容量?这个问题或许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坚信微信不太可能仅仅为了解决用户未能阅读完文章的问题而进行如此显著的界面调整,尤其是在前一个版本中,即便只有一个悬浮窗口,其主要目标也并非仅仅是协助用户保存阅读内容。
我的猜想
微信这两个版本都是在做向【操作系统】形态产品演化的尝试。
具体而言,这一举措旨在解决操作系统在多任务同时运行及处理方面的挑战。
现在,大家对微信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仅仅是一个社交软件的范畴,之前,众多平台上的创作者们已经归纳出了基于微信生态的六大商业模式以及数十种具体的商业形态。
按照微信现在的形态,如果把微信比作操作系统的话,
微信小程序相当于操作系统内的一系列【应用】产品,它涵盖了商场、音乐播放器、各类工具软件,以及你所能想到的几乎所有PC端软件类型(包括游戏),实际上是一个服务的大汇聚。
微信公众号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科技资讯、母婴知识以及投融资信息等各式内容。作为国内最大的新媒体平台,它充分满足用户在内容上的各种需求。
微信的收藏功能相当于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器,用户能够将收藏的内容存储在微信的文件系统中,从而实现与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器相似的功能。
微信收藏里的笔记工具能够满足用户对文字进行便捷编辑的需求,若此功能无法满足,用户还可以借助其他众多文档类的小程序来获得帮助。
微信无需赘述,在所述生态圈中,其作用相当于【互联网】,连接着人与人,并将【服务】、【游戏】、【内容】、【文件管理】、【文档编辑】等用户所需的一切展示在用户眼前,几乎涵盖了用户上网所需的所有产品,将用户几乎所有的上网时间都留在了微信的生态圈内。
微信是用完即走的,这句话并没有撒谎。
然而,未提及的是:我期望微信资源无穷无尽,即便资源耗尽,我也确保用户能迅速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