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长虹彩电的零售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7%,其中UHD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4%,这一比例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而CHiQ品牌的销售占比同比增加了6.1个百分点;在1月至2月期间,长虹空调在国内线下市场的零售量与零售额分别实现了37.1%和36.8%的同比增长;华意变频压缩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34%,商用压缩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6.9%。多项经营数据表明,长虹在综合家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得益于“坚持创新改革,勇攀技术高峰,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稳健增长”的经营战略,长虹公司正逐步推进技术、生产、销售和人力资源等“四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公司总经理李进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透露,他们正致力于追求更高品质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长虹公司全力以赴地专注于产业升级和转型工作,力图对产品结构进行深度优化,同时全面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实力,以此促进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领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综合家电技术实力增强 新兴产业稳步推进
近年来,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强烈影响,国内外市场格局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以长虹为首的众多传统家电制造商,主动拥抱“互联网”这一新兴工具,加快了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型步伐,并不断推动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换代。在过去的一年中,长虹在制造、研发、销售等多个环节积极拥抱“+互联网”模式,以此加强其在综合家电、军工、IT等“三大核心”产业领域的地位。同时,在遵循国家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针指导下,长虹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确保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据调查,在2016年这一年,长虹集团在综合家电领域始终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不断促使产品线向智能化、高附加值的方向进行优化与升级。具体来看,长虹的彩电销量实现了5.9%的同比增长,毛利率更是大幅上升了3.6个百分点。同时,智能电视和大屏电视(55英寸以上)的市场份额分别同比增加了21%和12%。去年七月,长虹推出了全球首台人工智能电视,此举打破了我国彩电行业长期存在的同质化壁垒,全面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价值,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纷纷效仿。长虹空调致力于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成功跻身国家能效领跑者行列,旗下27个型号产品入选,在行业品牌中排名靠前,国内空调业务收入实现25.9%的增长;美菱家用电冰箱的13款产品被纳入工信部第二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引领了变频冰箱的普及潮流,冰箱(柜)收入增长11.5%,变频冰箱发货量占比达到32%,继续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长虹在新兴产业的拓展上步伐稳健。据消息,公司围绕智能战略生态链的构建,积极培育了购食汇、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家事帮等多家专注于智慧社区服务的新兴子公司。这些举措不仅新增了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而且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长虹与中科院、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承接了多个价值数亿的项目订单。人工智能领域、智慧能源项目、智能汽车产业、新型移动终端等新兴产业发展正按照预定计划,紧张而有序地加速推进。
狠抓内部改革 运营能力全面提升
长虹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员工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财富。要推动公司转型及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积极性,而这需要我们在内部构建起中高层管理人员末位淘汰的竞争体系。长虹控股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长虹公司着力推进内部改革进程,通过推行管理、经营以及资源分配的改革措施,成功实现了运营能力的全面升级。
在管理改革领域,公司致力于完善治理架构,实现了经理层的市场化招聘及合同式管理,并构建了针对高管的薪酬及绩效考核淘汰体系;同时,母公司平台机构也进行了改革转型,成功整合并搭建了涵盖技术、资金、投资、供应链以及海外等五大经营性平台,逐步降低公司成本投入,并开辟了新的业绩增长途径。在经营改革领域,我们通过规范母子公司的管理体系,设立了子公司首席产权代表制度;并且,通过实施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2016年对那些因经营管理表现不佳的业务单元负责人进行了免职、降职及降薪的处理。此外,我们还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依据市场化原则,在投资、资金及资源配置方面推动了管理改革。
以内部管理改革为基石,经营方针得以全面落实。通过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加速库存清理和资金回收,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金占用;同时,坚守“效益优先”原则,实施问责制,严格费用预算和管控,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和信贷投放;此外,强化外汇风险控制,集中和统筹子公司闲置资金,显著降低财务成本;并且,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实施智能化改造和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盈利空间。2016年,资金周转效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3%,财务费用下降2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94亿元。
此外,长虹积极推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设立了振兴军工产业委员会以及军民融合发展中心,致力于完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紧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并主导成立了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以促进军民技术相互转移及转化应用;牵头推进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等省级军民融合关键创新项目,积极融入成德绵区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将军工技术的优势与民品规模化生产的优势相结合,成功研发了大量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在不久前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长虹公司贡献了包括测量雷达、氧化铍陶瓷夹持杆等在内的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在发射、运行等多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同时,这些产品还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夯实平台着力完善“四大体系” 迈向发展新阶段
去年,长虹在经营改革方面稳步前行,推出了人工智能电视、物联网冰箱等众多前沿的“黑科技”产品,让长虹站在了智能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那么,长虹在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策略呢?
据调查,2017年,长虹公司围绕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运营等“四大平台”的建设,对技术、制造、营销和人力资源等“四大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旨在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公司还同步开展了强化彩电业务等“4项重点攻坚任务”。在管理领域,实施“力争上游”战略旨在激发各子公司的经营动能,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整个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以此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在长虹公司2017年的工作布局中,对“四大体系”的优化与健全居于核心地位,至关重要。
为了达成“良性增长”的目标,营销体系亟需进行全面优化。据负责人透露,长虹计划针对“以零售为中心的营销体系管理、以零售价格为核心的价值观管理、以客户商业库存为核心的营销运营效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此举旨在通过加强营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实现销售与产业链信息的有效整合。
长虹智能制造近年来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作为中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发挥了显著的示范作用。2017年,长虹计划通过建设智能制造运营的云平台,打造研发、供应链、制造、交易、物流信息决策响应的一体化模式,构建并优化制造体系,迎接“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结构,构建完善的职业晋升路径和人才评估机制,强化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从而激发整个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长虹控股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公司即将推行高端人才招聘策略,并致力于提升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能力,完善领导干部的退出机制。此外,公司还将致力于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同时,通过实施有差别的薪酬制度和长期激励机制,旨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每年人均效率至少增长10%。
针对技术和管理两条主线,构建并持续优化技术架构。长虹公司致力于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控力、技术生态的培育能力,并且通过高效的技术投入与产出管理,促进技术研究成果的顺利转化。据最新消息,长虹公司正在实施“灯塔计划”,其母公司设立了“灯塔实验室”,专注于探索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和颠覆性的技术。与此同时,各个产品部门也设立了“竞争力实验室”,致力于深入研究如何将前沿技术应用于产品,以此促进公司在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拓展。此外,长虹计划强化其全球研发中心的协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具体举措包括:借助北美研发中心的实力,融合硅谷的技术资源,积极进行技术并购、产业并购以及开展关键合作项目。
该负责人指出,为了更有效地推进“灯塔计划”,我们将依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招募顶尖科技人才,同时大力吸纳拥有深厚经验的产品经理和行业从业者,从而构建以“灯塔科学家”为领军的人才集体。
罗清启,帕勒咨询公司的高级董事,同时也是家电行业的观察者,明确表示,要想在军民融合或供给侧改革中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自身实力和卓越的能力。随着智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改革的持续深入,长虹正不断加强平台建设,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四大体系”,这将使公司迈向一个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