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林钰嘉 张舒寒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中,许多民营企业家对“坚定不移地激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这一表述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民营企业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广东地区,民营经济更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它在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税收收入、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福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福亮认为,《决定》中对民营经济的扶持表述极大地提振了粤商的士气,并且为他们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成长路径提供了明确指引。
广州福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达集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已走过30载岁月。在这3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公司逐步发展壮大,涉足贸易、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并在国内外市场稳固了其市场份额。历经各种业态的演变和发展的曲折历程,王福亮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有了深刻的洞察和体会。
近期,王福亮在接受南方财经频道《新粤商》节目采访时提出,粤商需在全球新形势下,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跟随国家宏观政策,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他深信,传统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并且完全能够把握发展新动能,提高生产效能和市场竞争能力。
紧跟国家重要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粤商》:福达集团成立三十年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王福亮提到,福达集团自成立以来,其成长历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我们便借此机会,积极投身于国际贸易的经营活动。进入2010年代,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化工产品的生产领域。尤其是自国家推行低碳转型战略的这些年里,我们已投入了众多资源进行研发工作,持续致力于研发和生产低碳环保的化工产品。如今,已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不仅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而且正将目光转向产业投资,特别是针对化工行业上下游的领域。
《新粤商》杂志提问:在《决定》中,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又将如何对广东省内民营企业的未来走向产生作用?
王福亮表示,在《决定》中,他特别留意到了对“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坚定不移地促进、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成长”的阐述。这一表述充分确认了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角色,并极大地增强了民营企业的信心。尤其是《决定》中提及将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这将确保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得到法律层面的保障。此外,《决定》明确表示将扶持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作为主导力量,负责承担我国关键技术的攻关使命。以往,众多关键技术的攻关项目对民营企业而言往往难以涉足,而此次文件中的表述,无疑彰显了国家对于激励民营企业投身重大项目的信任与大力支持。
《新粤商》: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王福亮指出,实际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实现健康增长。为了民营经济的良好发展,企业家们需紧密跟随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关键的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保持一致。企业应当将焦点放在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的领域,确保其核心业务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契合。当前,生物制药、芯片制造、大数据等代表新兴生产力的行业,正是我国着力推进的领域。
《新粤商》:您谈到了新型生产力,福达集团在新型生产力领域近期的投入有哪些?对于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它们应如何推进新型生产力的发展?
王福亮指出,新型生产力正日益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伴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新型生产力的培育与推广亦将成为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路径。
福达集团始终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在产品工艺改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源,这其中包括与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开展课题合作。目前,我们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达到营收的5%至8%,这一比例已远超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基准。
近几年来,我们在产品工艺的优化和环保性能的增强上实现了多项创新成果。绿色发展是新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贯彻低碳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环保和减排特性。
并非所有传统制造业企业都不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实际上,它们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关键部分。在将来,这些传统制造业有望借助国家战略中设备大规模更新的机遇,通过更新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开发更绿色、环保且高质量的产品等手段,从而提高生产效能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民企出海应注重风险控制
《新粤商》杂志指出:在最近几年,众多企业把品牌建设视为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的核心策略。对于企业进行品牌化转型的必要性,您有何见解?
王福亮指出,企业的品牌对其整体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品牌价值可细分为两种:一是企业产品自身的品牌价值,二是企业商标所带来的品牌价值。在市场上,带有品牌的产品与无品牌产品之间的价值差距显著。品牌价值的建立,首要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创新,唯有如此,品牌价值方能得以体现。因此,现今企业间的竞争涵盖了科技、技术、产品等多个层面,同时还包括了品牌之间的较量。
《新粤商》杂志指出:在品牌建设之外,近年来“出海”一词也成为了民营企业的热门话题。那么,福达集团又是如何开拓海外市场的呢?
王福亮提到,在处理出海事宜上,我们拥有独特的应对策略。首先,我本人担任广东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的会长一职。目前,国际商会已与全球六十多个国家的华人广东商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开展出海业务之前,我们会前往各国总领馆以及华人商会进行咨询,以确保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政策导向有充分的了解。
其次,我们的产品已销往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的政策、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以及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在产品出口之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是否可能引发纠纷或是遭遇预料之外的风险,这些问题都需在出口前进行周密考虑。公司实施了多项风险控制策略,其中包括出口货物的结算采用FOB(船上交货)方式,即在指定港口将货物装船即视为交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环节的风险。此外,所有出口产品在离境前需通过目标国家的产品认证,同时依照当地规定准备检测报告,以保证产品能够顺利通过各国海关的查验。
《新粤商》:对于正在准备出海的企业,你有何建议?
王福亮表示,关于出海的话题确实备受关注,许多企业家都认为“不走出国门就无法生存”,然而,他的看法却有所不同。他认为,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从事实体经济的公司来说,首要任务是扎根国内,把国内市场经营得风生水起,这样才具备向外拓展的实力。
此外,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不仅要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的广泛推广,更关键的是要制定出符合出口国本土特色的策略。企业必须对目标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有透彻的认识。若缺乏充分的调研便盲目进入国际市场,其成功率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企业有必要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
针对那些暂不具备经济条件聘请外部机构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初次涉足国际市场的企业,我建议充分利用当地行业商会、协会及组织的资源。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本地数据资源,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