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芋9号不仅体积硕大,而且表面圆润光滑,其商品薯率高达82%,在市场上颇受欢迎。7月5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在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开展了测产工作。在此过程中,区科技局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邓召斌观察到,超过半斤的大中薯数量众多,这让他对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
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乡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至关重要。在今年的3月份,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以及贵州省农科院在石龙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技术指导,尝试种植了40亩黔芋9号新品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马铃薯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据第四位,其种植对于筑牢粮食安全基础至关重要。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的站长李飞指出,黔芋9号品种既适宜鲜食又适合油炸,切丝炸条以及用于制作杂烩菜时,口感柔韧且佳,形状均匀,产量亦相对较高。在多个地区的示范种植中,其产量可达到约7000斤,堪称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质品种。
在石龙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举办了技术培训活动,旨在推广黔芋9号新品种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贵阳综合试验站的技术团队详细阐述了马铃薯种植的关键环节,包括栽培要点、土壤处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并对田间操作进行了规范指导,以保障种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
罗红燕书记,身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她满怀期待地表示,在专家的亲自指导下,我们不仅学会了土地的平整、起垄覆膜,还掌握了种薯脱毒和晚疫病的防治等众多实际操作技能。今年,我们首次尝试种植黔芋9号,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从原先的每亩1500斤左右跃升至现在的4300斤。展望明年,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
这个品种的果实体积明显比我们自种的要大得多,其表皮更是光滑细腻。我们计划在明年也尝试种植这种黔芋9号。田间的丰收景象让村民们倍感振奋,他们看到黔芋9号带来的丰厚收成,纷纷讨论着来年的种植计划。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致力于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品质和效益,省农科院副院长何光前指出:“黔芋9号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突出,其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技术团队需增强技术服务水平,对种植行距的合理设定进行辅导,增加种植密度,协助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熟悉关键技术的核心要点,并提高其操作熟练度,从而促进产量显著提高;此外,还需探索马铃薯淀粉、薯条等加工产品的研发工作,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邹林
编辑 彭耀永
二审 邹林
三审 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