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绵阳市下辖三个行政区,分别是涪城区,该区涵盖了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游仙区,内含仙海旅游度假区和绵阳科学城;还有安州区。此外,绵阳市还管理着五个县,它们是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平武县以及北川羌族自治县。同时,绵阳市还代管一个县级市,即江油市。
历史文化
绵阳市坐拥三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馆内珍藏文物数量丰富。此外,该市共有七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羌年”更是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十九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百四十五项。市广播电视台设有三个广播频率和四个电视频道。全市有线电视及广播传输主干线路总长达到千米,网络内播出节目数量超过144套,其中包括20套高清节目和1套3D节目。全市有线电视及广播用户数量达到107.0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有72万户,互联网用户则有1.36万户。在农村地区,设有3条数字电影院线,9个公益电影工作站,195个电影放映队伍,共有28家电影放映单位,放映了多场各类电影。
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5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4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84座,而文物保护点更是多达4765处。此外,全市设有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11家,编制内工作人员共有157名。这些机构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藏品。
绵阳市内设有十处市级文化设施,包括绵阳图书馆、绵阳市文化馆、绵阳博物馆、绵阳科技馆、绵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绵阳市档案馆、绵阳市工人文化宫、绵阳市美术馆、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以及绵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旅游资源
绵阳市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旖旎。这座城市不仅是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重要站点。它拥有“北川羌城旅游区”这一5A级景区,以及七曲山大庙、九皇山、报恩寺、窦圌山和江油李白纪念馆等13个4A级景区。嫘祖的智慧、大禹的治水传奇、三国蜀汉的英勇故事、李白的诗歌韵味、文昌的文治武功,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丰厚而深远;羌族的独特风情、白马藏族的民族特色,都显得格外鲜明;两弹城的辉煌成就、亚洲最大风洞群的科技魅力,彰显了国防科技文化的独特吸引力;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所孕育的感恩奋进精神,更是感人至深;文昌庙会、雎水踩桥等民间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流传至今。拥有李白故乡、翠云长廊、富乐名山、越王古楼、报恩古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名胜,以及以北川古城遗址、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城为标志的“三基地一窗口”示范区域,还有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猿王洞、涪江六峡、小寨子沟等著称的自然生态景区,以及以仙海湖、罗浮山温泉等闻名的休闲度假景区,还有以花城果乡、香草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区,以及以跃进路1958、芙蓉汉城、新北川“巴拿恰”等特色街区。
著名景区
经济发展
2015年,绵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700.33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了8.6%。在全省范围内,绵阳市的总量稳居第二,增速更是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0.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全市的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且良好的发展趋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三次产业划分,具体数据如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60.0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58.93亿元,同比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81.35亿元,同比增长9.4%。这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5.3%、50.5%和34.2%。
农业发展态势稳定。在去年,全市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值达到了265.06亿元,同比增长了3.8%。粮食总产量为220.90万吨,较上年增长了4.97万吨,增幅为2.3%。具体来看,小春粮食产量为52.06万吨,同比增长了3.6%,而大春粮食产量为168.84万吨,同比增长了1.9%。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上一年度实现了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7%,这一增长率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并且比前一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观察关键产业领域: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迅速推进,总计产出了1906.2亿元的价值,这一比例在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据了74.5%,增速达到了11.4%,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高出1.9个百分点。具体到产品层面:在全市重点跟踪的146种工业产品中,有88种呈现增长态势,增长的产品占比达到了60.3%。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在去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1154.09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了6.8%。具体来看,民间投资贡献了707.95亿元,同比增长了9.0%。在各产业领域,第一产业投资为45.37亿元,同比增长了37.4%;第二产业投资为354.24亿元,同比增长了9.0%;而第三产业投资则达到了754.48亿元,同比增长了4.5%。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且增长迅速。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879.16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了13.0%,增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来看,批发业零售额达到158.75亿元,同比增长20.6%;零售业零售额为579.15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业零售额为16.27亿元,同比增长9.6%;餐饮业零售额则是124.99亿元,同比增长11.8%。
全市范围内,去年超过限额的企业共实现了零售额408.70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了14.4%。在16个主要商品类别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有所下降,而其他15个类别则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各类商品中,粮油、食品、饮料以及烟酒类产品的零售总额达到了85.81亿元,同比增长了22.3%;汽车类产品的零售额为81.53亿元,同比增长了11.6%;而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产品的零售额为60.70亿元,同比增长了21.0%。
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在去年,全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了1.5%,这一涨幅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0.2个百分点,同时比前三季度的涨幅减少了0.4个百分点。各类商品价格变动如下:食品类上涨了3.1%,服装类上涨了2.6%,居住类上涨了2.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了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了0.1%;而交通与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等产品价格则出现了下降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在去年,全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元,同比增加了8.2%,其总额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965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元,同比增长了9.5%,总额更是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2102元。
宜居环境
绵阳的气候温和宜人,土地资源丰富,这里不仅是四川省内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种植区,也是生猪养殖、蚕茧生产和水果栽培的核心基地。
绵阳的商业气氛相当浓厚,购物环境优良。
绵阳市作为川西北地区的医疗核心,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计4494家,包括81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4家,二级医院42家)、1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所卫生监督机构、10所妇幼保健机构、5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服务中心23所、服务站34所)、276所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70所),以及2408家民营医疗机构;这些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总数为张(公立卫生机构床位张,民营机构床位2373张)。年末共有从业人员若干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一定数量,执业(助理)医师共计若干人(包括执业医师8609人和执业助理医师2446人),注册护士也有一定规模,每千人口中平均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6人,每千人口中平均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1人,每千人口中平均拥有注册护士1.91人。此外,固定资金的总值为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