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葛为戒抖音瘾删 app 转投 B 站,却仍难逃短视频支配恐惧

2025-07-09
来源:万象资讯

小葛为了摆脱对抖音的依赖,近期内卸载了该应用,然而她未曾料到,转而投向B站后,依旧未能逃脱短视频的操控所带来的恐慌。

小葛向搜狐科技展示了她个人的B站客户端首页,并指出短视频的更新速度极快。其中,大量视频直接复制他人内容,题材主要集中在时事新闻和趣味猎奇方面。

我对抖音式的视频滚动模式并不感兴趣,最初在B站是冲着动漫去的,后来又浏览了一些鬼畜和搞笑视频,可渐渐地,平台上出现了大量从抖音、快手乃至海外搬运的视频,使得B站逐渐演变成了另一个抖音,这让我感到越来越不悦,仿佛它已经变成了第二个抖音。

在这些短视频创作者中,有个名叫“卧龙寺”的up主,其视频频繁亮相在小葛的首页。小葛表示,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卧龙寺”的作品,而在此之前,她并未对这位up主产生关注。通常,首页上展示的视频都是以她已关注的up主发布的内容为主。

不止小葛有相似的感受。一位拥有十万粉丝的时尚领域博主向搜狐科技透露,他最近在浏览时尚板块时,发现许多时长仅几十秒的视频突然增多,内容空洞,却意外获得了十几万的播放量,“这让我们这类制作内容的人感到很困惑”。

在B站上,众多模仿营销号的up主日益增多,这一现象已逐渐为用户所察觉。更有甚者,由于“卧龙寺”相关内容在平台内广泛传播,用户间的讨论中已经产生了不少流行语,“观看视频时我只关注卧龙寺app”、“在B站上,视频内容无非是卧龙寺及其他”、“别再看了,外面充斥的都是卧龙寺”。

这些段子看似调侃,背后却是用户不满与抱怨情绪的发泄。

自2020年起,B站迅猛发展并逐渐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这一现象显而易见。在此过程中,社区环境的维护问题屡次被提起,老用户对此尤为敏感,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B站变质”的担忧。尽管在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营销账号,这是几乎所有内容平台都会面临的问题,但鉴于B站的社区特性,营销账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这也对B站如何保持平衡提出了挑战。

“卧龙寺app”由来

众多营销账号如潮水般涌来,除了“卧龙寺”之外,“牛滑墙”、“大霓奈”、“陈师姬”等账号亦展现出相似的特点。搜狐科技经过调查,发现这些账号的up主投稿频率极高,以分钟计算,每天投稿量从十条到数十条不等。据小葫芦大数据统计,过去三个月内,卧龙寺账号投稿量高达3899条,大霓奈账号投稿量为1004条。如此庞大的投稿数量,对于大多数原创视频up主而言,难以望其项背,而那些能够实现每周更新一次的up主,其更新速度已算是相当快的了。

B站营销号泛滥问题_抖音号购买社区_B站短视频搬运现象

卧龙寺自2018年起在B站上投放视频内容,截至目前,其作品的总播放量已经突破了23.9亿次;而大霓奈自2019年起也开始在平台上发布视频,到目前为止,她的视频播放总量也已达到了14亿次。敖厂长这位B站早期知名up主,2011年便加入平台,其作品播放量总计不过9.8亿;同样在B站享有盛誉的老番茄,播放量也只达到了15.4亿;大霓奈的播放量几乎与老番茄持平。值得一提的是,老番茄的粉丝数超过1300万,而另一位up主却仅有67万粉丝。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入驻B站一个月的牛滑墙,播放量就已突破2.6亿。

甚至,在大霓奈的个人主页签名区域,明确标示了“持续更新营销内容、夸耀女主播”的简介,同时在公告区域,也明确指出“每日分享搞笑视频”。

“卧龙寺”投稿页面

近期,在B站的图文专栏中,关于营销号的讨论逐渐升温。众多用户反映,他们不经意间观看了“卧龙寺”的视频多达数百次,以至于“卧龙寺”的名字频繁出现在许多用户2020年B站年度总结中,被评为“今年最受欢迎的up主”。

营销号频繁实现每日数十篇的更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营销号与平台之间关系的诸多疑问。一方面,B站的审核流程一向较长,据舞蹈区的up主向搜狐科技透露,目前B站的审核周期已经扩展到了以天为计。然而,营销号却能每隔数分钟就发布一篇新内容,这不禁让用户产生疑虑,怀疑平台可能对营销号有所“放任”,甚至将其视为平台进行流量引导的“帮手”。除此之外,众多用户还持有这样的观点:“卧龙寺”实际上是由机器人执行自动爬取并搬运视频的任务。

头部博主向搜狐科技透露,“‘卧龙寺’项目依旧需要团队协作来维持运营,只需三人即可完成工作,定期发布内容即可。”若在短时间内大量上传视频,可能导致审核积压,但即便如此,视频通过审核后,每隔几分钟依次播放也是可行的。此外,博主亲自设定视频标题以及频繁发布生活动态,这些行为从侧面证实了账号是由真人进行运营的。

不论其背后是真人操作还是机器人抓取,营销账号大批涌入B站,甚至出现在用户的主页推荐中,这在客观上已经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干扰。有用户表示,他们曾试图举报“卧龙寺”等账号,但都未能成功,“似乎只要标明转发的来源,就不算侵犯视频版权。”

搜狐科技试图联系B站客服进行举报,在提交了营销账号的名称之后,客服回应称“信息已接收,将迅速整理并反馈给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处理”,至于处理结果的具体反馈,客服则告知“工作人员的核查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会尽快处理……相关的后续处理,您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视频,以搜索结果为准。”

在B站关于“违规内容”的规定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为了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观看感受,以下几类内容将不被允许,这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充斥着垃圾广告的信息;(二)内容空洞且缺乏意义,例如画面为黑屏或花屏,或者视频过短且没有具体表述。显然,营销号属于此类内容之一。

关于“转载与自制”的审核标准,B站官方明确提出了五条不属于自制的界定条件,这些条件涵盖但不限于:未经处理的原始片段截取、对影片进行特效、文字评价、图像修改、音频替换、配音添加等二次加工行为。

抖音号购买社区_B站短视频搬运现象_B站营销号泛滥问题

只是,在执行环节与既定政策间存在些许出入。据B站前审核组组长向搜狐科技透露,负责内容审核的部门并非对所有内容进行审查,仅对极其严重或恶意的内容进行审核处理,而其他内容则首先交由运营部门处理,“例如某些特定类型的广告营销内容,审核部门会介入处理,但对于内容本身并无违规之处的情况,通常不会进一步交由审核部门处理。”

当前状况下,“内容转载”并不被视为“违规内容”。若转载过程中未发生内容冲突,亦无视频制作者或版权方进行投诉,通常不会引发问题。据B站相关人员透露,通常情况下,一旦版权方提出举报,视频将面临下架处理,或在审核阶段显示为重复内容,审核流程也会采取相应的撞车处理措施。

运营部门在处理违规账号时,意味着有较大的操作余地,其方法会相对灵活多样,并会充分考虑到运营方面的具体需求。

业内人士不禁感叹,各平台普遍保留营销账号,这已成为业界共识。观察整个内容领域,营销号已演变成一片可被利用的模糊地带。多数平台对此采取宽容态度,用户在接收到大量营销内容后,也逐渐习以为常,使得营销号得以公然渗透至各大平台。

行业内部人士曾如此描绘营销账号与平台之间微妙的关系:抖音、快手等平台并未明确要求发布低俗内容,同样也未明确倡导发布优质内容。那些介于擦边球、广告等低质量内容与运营规范之间的灰色地带,成为了劣质内容的藏身之处。尽管如此,既成事实并不等同于合理存在。我们不禁要问,平台是否应当对营销账号的泛滥现象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太琨律全国创始合伙人朱界平向搜狐科技透露,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条款,短视频首先被认定为著作权法所定义的“作品”。作为作品的创作者,作者享有包括署名权、修改权、维护作品完整性权、发表权、复制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多项权利。未经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允许,若将他人作品上传至其他平台,此行为可能构成对他人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此外,即便在发布视频时标明了来源,这一做法亦不能免除对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的指控,因为所谓的“来源”实际上只是对“署名权”的一种表达。

朱界平强调,作为向用户供应视频发布服务的主体,若在知晓内容涉嫌侵权或接到著作权人要求删除侵权作品的通告后仍不采取措施删除,那么该主体可能需要承担与直接侵权者相同的共同侵权责任风险。

然而,从商业化的角度来审视,这些营销账号的行为存在差异。因为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并非原创,所以它们无法加入B站的创作者激励计划。此外,用户投币和充电时,平台会分别抽取九成和三成的分成,导致创作者实际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在众多营销账号中,大霓奈已经与B站直播达成签约,通过直播打赏实现了商业上的转化。而卧龙寺、牛滑墙等账号,目前尚未采取任何商业化措施。

“大霓奈”主页

当B站开始“抖音化”

不以内容或形式为限,众多以“自媒体”创作者为核心的内容平台,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普遍采取了大手笔投入资金以补贴创作者的策略。这一举措旨在吸引众多创作者加入,丰富平台内容,随后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平台流量,进而实现流量变现。这一过程中,推广、引流、吸粉和变现构成了一个简单且清晰的利益链条,这也使得那些仅仅为了获取短期利益而加入的“营销号”难以被阻挡。

B站短视频搬运现象_B站营销号泛滥问题_抖音号购买社区

在这方面,B站与其它内容平台并无二致。不过,自去年起,B站步入商业化加速阶段,其用户基础显著扩大,盈利模式也在逐步健全。一位在B站从事广告投放两年的MCN从业者向搜狐科技透露,他明显感受到,自2019年6月B站官方广告正式大规模覆盖品牌客户以来,B站的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2018年1月,B站正式推出了创作者激励计划,这标志着平台开始向内容创作者支付报酬。随后,通过邀约广告、商业活动的开展以及花火平台的上线,B站的内容创作者们在上一年度迎来了内容变现的黄金时期。

鉴于B站社区的独特性质,在商业化的进程中,官方举措始终显得格外慎重,而UP主们也在小心翼翼地寻求商业化的平衡点,“对于当前MCN机构的签约,UP主们普遍持保留意见,因此不少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了。”前述MCN人士透露,通过搜狐科技与众多up主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许多人正通过独立工作室或与数位up主协作的形式,将内容创作流程规范化。

MCN从业者指出,目前他们公司同up主签订的合约主要是商务性质的,“鉴于up主的商业化道路较为漫长,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目前来看,通过花火平台成功实现商业化,即仅通过商业订单实现收益的up主数量仅有八千余位。”官方数据显示,B站每月活跃的up主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

《2020哔哩哔哩流量生态白皮书》的研究表明,截至今年1月9日,大约一半的up主是新加入的,他们成为up主的时间不超过半年,仅有大约20%的up主拥有三年以上的创作历史。这表明,去年B站凭借其出色的跨圈影响力,成功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并吸引了更多创作者加入平台进行创作。然而,这也意味着,在商业化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众多创作者的作品尚未达到成熟水平。《白皮书》揭示,近期up主们的整体商单数量平均仅有3.7笔,他们每月接受的商单平均为1.23笔,而有31%的up主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仅成功签约了一笔商单。

众多新兴up主及其作品的大量涌入,无疑为平台带来了流量,然而,这也对B站的监管与审核能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那些模仿“卧龙寺”的账号属于营销号的范畴,而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为了迎合网友喜好而虚构故事的账号。这些账号的视频内容中常出现“抑郁”、“患病”以及“我爱中国”的外国人等关键词,它们通过操纵用户心理来获取利益。在B站上,这类视频已经相当普遍,以至于B站用户戏称其为“财富密码”。

无论是“运营推广”抑或“叙事营销”,B站的内容体系正经历着迅猛的发展,在这股发展势头中,其正面与负面效应亦同步显现。

根据B站发布的去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该季度平均每月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4%,达到了1.97亿;同时,平均每月投稿量同比增长了79%,达到了560万。在过去四个季度中,B站的核心数据持续稳定上升,然而,营销号对此所做出的具体贡献情况尚不明确。可以明确的是,一旦在以细分内容为核心的兴趣社区平台上涌现出众多营销账号,这便表明该平台的用户结构正经历根本性的转变。

众多源自抖音和快手的短视频在B站也获得了较高的观看量,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B站与抖音快手用户群体的相似度在不断提升,B站已经实质上转变成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平台,它所吸引的已不再是那些具有鲜明圈层属性的观众。

这对B站而言,无疑是喜讯,曾经因社区氛围高雅而难以融入低层次内容问题的B站,通过拓展影响力的努力,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对于社区归属感深厚的老用户来说,当平台内用户与抖音、快手用户无异时,他们的使用感受难免会受到波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