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紧急阻断银行网点疑似诈骗汇款,剖析案例助市民防骗护财

2025-07-13
来源:万象资讯

警察迅速抵达银行分行,对市民进行劝诫,成功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诈骗交易。警方及时介入,提供了必要的协助。

电信网络诈骗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剧本游戏,不论年龄、学历或收入,犯罪分子总能巧妙地构思出各式各样的剧情,诱使你陷入陷阱。目前,此类诈骗已成为刑事犯罪中占比最高的类型。警方运用多种方法打击电信诈骗,普及反诈知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市民不幸中招,遭受了巨额财产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技巧_青岛警方反诈骗案例_2018炒股微信交流群

如何辨别电信诈骗的伎俩,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一旦上当受骗又该如何应对?近期,半岛全媒体记者对青岛公安部门的多位反诈骗专家进行了专访,他们深入剖析了电信诈骗的具体案例,并推出了一系列报道,旨在帮助市民增强对电信诈骗的认识,确保财产安全。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实习生姚延君

声称名师指导,掌握内部信息,加入炒股群保证盈利无风险……然而,在34人的炒股群中,竟然有33人都是骗子。今年三月,市民李先生不幸遭遇了电信诈骗的“杀猪盘”,投入了69万元用于炒股,本想“赚得”125万元,但在尝试提取80万元时,却发现账户已被冻结。青岛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在接到报警后,立即采取行动,对涉案账户进行了查封,并成功追回了52万元款项,最终将这笔钱如数归还给了李先生。

三月中的某个时段,一位陌生人主动添加了李先生的微信,他自诩为投资界的行家里手,对股市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询问李先生是否对股票交易感兴趣。不久,那人便将李先生引入了一个炒股的微信群中。

2018炒股微信交流群_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技巧_青岛警方反诈骗案例

起初并未予以重视,然而微信群里那些关于快速赚钱的诱惑难以抵挡。每晚都有股票讲师在群内进行视频授课,他们详细解读股市动态,剖析个股走势。群内成员的讲解显得颇为专业,甚至有人宣称掌握内部信息。李先生透露,推荐人秦某某也在旁边不断鼓吹,声称他们拥有独家的信息渠道,能够确保投资收益稳定且无风险。

四月中旬,李先生接到了“股票导师”的通知,告知他一个新合作模式即将启动,即与某官方证券公司携手,通过下载一款APP参与“新股网下配售”,此举有望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微信群内,导师授课完毕后,常可见学员们晒出购买股票的成果。尽管偶尔会有损失,但整体而言,收益颇丰,且利润丰厚。观察数日后,李先生未能抵挡住高额回报的吸引,遂联络了那位推荐软件的导师,咨询开户炒股的方法。导师便提供了开户专员的微信,李先生添加后,遵照指示,逐步安装并注册了炒股应用程序。鉴于对方所述“起售金额设定为五万元,且资金基础越雄厚,可分配的额度亦随之增加”,李先生最终选择投入52万元资金参与“打新”活动。随后,他将这笔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并依照“股票导师”的指导开始进行股票投资。

4月22日至4月26日期间,李先生将52万元资金投入炒股APP进行新股配售,频繁进行买卖操作,却未曾提取现金。到了4月26日,该APP推出了一款预期收益更高的新股,李先生随即联系开户专员,咨询开户投资该新股的方法。在专员的指导下,李先生分批次共转账17万元。

青岛警方反诈骗案例_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技巧_2018炒股微信交流群

4月29日,李先生在查看炒股APP账户时发现,原本投入的69万元已增值至125万元。他觉得自己已经赚得颇丰,于是决定申请提取80万元。然而,炒股APP却显示提现操作被冻结。随后,他联系了开户专员,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正处于验资阶段”,因此暂时无法提现,需要等待7至10个工作日。

李先生感到自己遭遇了欺诈,当他试图在群聊中寻求帮助时,却发现已被移除群聊,他说:“原来群里33人都是骗子,唯独我是那个上当的人。”随后,他选择了报警,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

接获报警信息后,青岛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刑警大队迅速启动了调查程序。通过分析银行交易记录,他们发现被骗款项中的52万元已转入了一个特定账户。刑警大队随即启动了紧急措施,成功对这笔资金实施了冻结。为了尽可能挽回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并阻止资金进一步流失,经向市公安局电诈中心汇报并经过审核,确认符合资金返还的相关规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决定将李先生被骗的52万元资金全额退还。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过程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