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做短剧推广,靠点击链接或口令获分成,前期比例达50%

2025-07-13
来源:网络整理

若观众在视频内容中点击链接,或者通过口令解锁观看微型剧集,并且在进行剧场消费时进行充值,阿布可以依据充值的金额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分成。据悉,起初这一分成比例达到50%,随后将逐步减少,最终稳定在约30%的水平。

推广策略会随着账号关注者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起初,阿布处理的账号粉丝寥寥无几,她只能指导观众在短视频应用中手动输入特定的指令。然而,随着她所操作账号的关注者数量超过1000人,她便能在抖音平台上直接发布推广链接,用户只需点击链接即可实现跳转。

自然,推广短小剧集并非新现象,阿布曾在去年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国内短剧推广活动。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我投入了九千多元学费,经过半年的努力,最终获得的回报仅有七元。

随着免费短剧的兴起,付费推广市场逐渐缩小,普通民众几乎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利益。不久,她在小地瓜平台上看到了关于“短剧海外推广”的帖子,这让她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国际市场。

阿布每日投入四至五小时剪辑视频进行推广,至今仅促成两笔交易,累计收入达到73.5元。尽管目前收入尚不丰厚,阿布却坚信自己即将取得成功,因为他发现,一个账号的粉丝数量已突破5000,只差些许运气便能够实现盈利。

阿布指出,海外短视频的推广策略与国内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以TT为首的海外短视频平台,因其庞大的用户群体而具备巨大的流量优势,这使得阿布在推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单个视频的播放量便能轻松越过万次大关;相较之下,国内同类平台即便运营了四五个月,平均播放量也仅在千次左右。然而,由于海外短剧市场的客户单价门槛相对较高,其流量转换效果与国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她的视频播放量虽然达到数万次,但仅能促成1至2次有效的订单转化。

二、海外推广课程:千元学费填坑,隐形消费吸血

浏览网络上的相关帖子后,人们可能会误以为短剧的海外推广过程十分简单,给人一种似乎只需遵循既定步骤,便能轻松获得收益的错觉。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对这个模式进行细致剖析,便可洞察其中潜藏的类似“割韭菜”的竞争机制。其核心在于,一般民众需投入资金以消除信息不对称,而在此之后所获得的回报,正如受访者小满所总结——“全凭运气”。

第一重割韭菜:交学费,买“信息差”

许多人认为短剧推广是一项门槛低、易于掌握的生意,然而那些宣称能“手把手教你月入过万”的培训机构,实际上早已把学员视作首批可割的韭菜。市面上短剧推广课程的费用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甚至还有免费直播课作为诱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学员,诱导他们支付更高的学费。至于学员是否真的能够通过短剧实现盈利,这从来不是培训机构所关注的焦点。

小满在观看小地瓜平台上的短剧海外推广内容时,起初显得颇为踌躇,然而在导师充满激情的演讲以及群里其他成员分享的收益证明截图的激励下,她感觉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时冲动之下便支付了399元作为“入门费用”。

机构所赚取的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收益,然而在小娱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她发现仅通过社交平台输入关键词搜索,或是加入某些免费资料分享的群组,就能完全了解整个工作的流程。然而,由于资料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如海外IP、代理服务器、白号等,对于未曾接触过跨境信息的人来说,这些术语显得相当晦涩,因此才会有专门的课程或一对一带教服务出现。

第二重割韭菜:设备、环境、账号,一环扣一环的隐形成本

缴纳了学费之后,小满始觉海外推广这部短剧并非仅凭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实际上它是一个包含众多“硬件要求”的繁琐流程。这些要求,无一例外地都需要额外支付费用来满足。

培训导师会从最基础的设备要求讲起,例如:

苹果8、X系列及其后续机型均为必备配置,若缺失,恐将降低TT账号直播的表现质量。

为了防止TT根据设备IP地址进行内容定位并推送,学员必须构建一个特定的网络环境,这包括购置跨境使用的工具、节点工具,甚至对手机设置进行相应调整,以保障账户不会被系统识别为异常账户。

构建TT账号群组,进行账号培育、粉丝增长、模拟活跃状态……对于对跨境规则不甚了解的初学者来说,每一个步骤都如同深奥的经文,显得格外繁复,且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支付额外的培训开销。

小满缺少一台合适的苹果手机,导师随即提出可以帮其购买二手手机,价格大约在500到1000元之间。

小满未能完全掌握网络挂工具的操作步骤,于是导师便推荐了那些“过往学员普遍认为质量上乘的商家”,而这些商家所采用的并非淘宝平台,而是通过支付宝的二维码进行收款。

接下来,小满得尝试购买更多账号来测试哪个流量更佳,至少得有十个账号。账号数量越多,成功打造爆款的可能性就越高。然而,逐一注册账号颇为繁琐,导师便直接推荐了一种2至3元即可购买一个账号的服务,或者选择一次性支付399元,直接购买一套完整的矩阵账号。

第三重割韭菜:不断投流+发展下线,想赚大钱还远着呢

小满历经前期的大量投入,终于迎来了账号的初步盈利,心想赚钱的日子终于到来,却没想到,自己的收益需要与分销商平分。

若视频观看量未来出现下降趋势,进而引起收入降低,分销商仍会敦促学员增加资金投入,提倡通过付费推广来获取更多流量,否则该账号或许将很快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一轮课程结束后,真正能实际获得的收益,可能为数不多。最终,从中获利的不在于学员,而是那些售卖课程、设备、流量的人。在这场海外推广的短暂热潮中,真正掘到金矿的,依然是那些售卖工具的人。

最终,若真的触及了韭菜的根部,那些所谓的“导师”会向宝妈们建议,她们可以转而开设引流账号,吸引周边或网络上的其他宝妈缴纳报名费,从中获取提成,“声称只要拉拢五个人就能收回成本”。然而,宝妈小洁向娱乐资本论透露,她根本无法接受这种层层嵌套的套路:“我自己都难以赚到钱,怎么可能冒险让其他人购买课程呢?这不是纯粹的欺诈吗?”

三、镰刀下的韭菜:宝妈与县城女孩为何深陷困局

在社交平台上,那些关于海外短剧推广的宣传视频,如《全职妈妈日赚3000元》、《社交恐惧症女孩通过海外短剧月入30万元》等标题,往往能吸引众多用户关注。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常常能看到许多用户询问“如何加入”“如何入门”以及“这真的能赚钱吗?”等问题。

果果,一位曾经的从业者,透露道:“该行业的多数观众是那些三十岁左右的无业全职妈妈,以及一些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女性,特别是在经济条件不太理想的地区,这些女孩尤为常见。她们有充裕的时间观看视频,也容易被那些‘一夜暴富’的故事所吸引。然而,当她们真正开始操作时,才会发现养号的过程需要长达15至30天,而流量的爆发则完全依赖于运气。”

此类宣传故意弱化了行业间的界限:把专业的运营工作描绘成人人可轻松从事的兼职,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推销“财务独立幻想”来剥削那些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从中获取她们的焦虑费用。

众多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们沦为“刀俎上的鱼肉”的关键因素。已婚女性因抚养子女而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学历不高的年轻女性则受限于教育资源匮乏和地域封闭,优质的工作机会对她们而言几乎遥不可及。而跨境副业的居家创收模式,恰好直击她们对经济自主的强烈渴望。

互联网算法依托“全职妈妈”“兼职”等关键词不断推送快速致富的案例,营造出同龄人普遍成功的假象。在用户查询兼职工作、经济独立等关键词时,大量面向年轻女性的露脸宣传视频被投放,这容易导致用户产生某种认知上的偏差。

培训机构仅展示了极少数的典型案例,然而,它们却刻意隐瞒了绝大多数学员在支付了数千元课程费用后,实际流量却不足百人的真实情况。

小娱在社交平台上的短剧海外推广相关板块私信了五位从事短剧推广的专业人士。其中两人已支付了4980元的学费,但该机构随后便失去了联系,他们正通过法律途径试图追回所缴款项。另外两人分别支付了5959元和499元,却在账号培养阶段遇到了问题,在意识到事情并不如预期后,他们逐渐选择了放弃。那位踏入短剧海外推广领域的最后一位从业者,已支付了888元的学费,她每日投入四五个小时进行视频剪辑,目前所获收益仅百余元。目睹其他学员赚取高额回报,她坚信只要持续努力,定能收回成本。

这些机构最初宣传的简单易学特性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它们声称“只需学会刷抖音就能成功”,却对养号过程中需要大量购买账号、搭建跨境环境的隐蔽成本、影视素材二次创作的版权问题以及平台算法风控等专业知识门槛避而不谈。等到用户投入了时间和金钱,这些机构便开始灌输“发布满100条必成爆款”的理念,并诱导用户再花费399元购买投放课程以获取所谓的“秘籍”,通过利用沉没成本效应不断榨取用户的价值。

遗憾的是,那些最易受伤的群体,往往沦为锋利镰刀下的牺牲品。在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它变成了吞噬弱者的巨大漩涡。而在数字时代,那些曾经讲述的财富传奇,却变成了束缚女性的新型枷锁。

在这些社群之中,那些平凡的女性所追求的并非是瞬间致富,而是想要获得一份不被社会时间淘汰的证明。正如群友小洁向河豚君倾诉的那样:“我仅仅是希望为女儿报名一个舞蹈班,让她明白报名费中蕴含着我辛勤赚来的血汗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