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区总工会多举措弘扬劳模等精神,章叔岩成鹿爸爸

2025-07-16
来源:万象资讯

近期,杭州市临安区总工会深入研读并全面执行《关于倡导劳模风范、劳动品质、工匠态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省级示范地区建设的决定》的相关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传播劳模风范、劳动品质、工匠态度。临安区总工会始终积极倡导劳模工匠的榜样力量,致力于发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广泛进行宣传推广,并在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以此来弘扬新时代的主旋律。他们努力使“三个精神”在临安这片土地上得以持续传承,永葆生机。

选树典型 培育劳模工匠

清晨时分,章叔岩巡护员身着迷彩,背起背包,手持相机,肩扛脚架,踏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腹地。他细致地用镜头捕捉着野生动物的种种生活片段,镜头中不仅有梅花鹿觅食、争斗、嬉戏、换角等生动场景,他也因此赢得了“鹿爸爸”的昵称。在过去的34年里,他的脚步遍布了千顷塘的每一个角落。今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

一线工作者中,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地被授予劳动模范的称号,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新的动力。章叔岩这样说道。

临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暨2015年劳动竞赛活动动员大会_临安区劳模工匠选树_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临安区总工会持续致力于培育和选拔各类先进典型,鼓励职工群众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获得劳模工匠的评选资格,此举极大地提升了职工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选拔出各级各类劳模752位、工匠41位,并有500多名职工被认定为“光荣在岗30年”,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来引导职工,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鼓舞职工。

区总工会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责,对劳模政策享受、待遇执行、走访探望、关怀照顾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落实。此外,区总工会还着力解决劳模工匠的经济和社会待遇、权益保障等问题,每年为600多位劳模工匠提供服务,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崇劳模、关爱劳模、优待劳模的积极氛围。

大力宣传 弘扬“三个精神”

陈金水,我的名字,一位资深的气象工作者。在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度过了33个春秋。从雅鲁藏布江畔的泽当,到巍峨的唐古拉山,再到横断山脉的三江流域,我三次踏足西藏。此刻,站在台上,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陈金水正向学生们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只要有需要,我便会前往。”这句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临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暨2015年劳动竞赛活动动员大会_临安区劳模工匠选树_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临安区各层级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坚守红色传承·班前十分钟活动”、临工直播间、劳模工匠“五进”宣讲活动以及“三送”服务等教育平台,大力推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劳模工匠和基层工会干部,深入企业、社区、校园、车间和班组等地,开展了800余场巡回演讲,惠及了超过10万名职工群众。借助新闻报道展现劳模工匠、杰出人物和优秀员工的拼搏故事,打造《匠心》特别节目、设立《劳模事迹》固定专栏,运用地标建筑、地铁站、公交站牌、自行车租赁点处的LED大屏幕和广告牌展示“三个精神”主题海报,精心制作、精雕细琢劳模工匠及培养对象的短视频共计436部,在“天目寻匠”官方抖音账号上吸引粉丝达15.1万人,大力传播“三个精神”。

同步开展“天目寻匠”活动,引导工匠们参与市集展示,呈现他们的手工艺品、匠心独运的技艺以及精湛的工艺,该活动已在“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进校园、人才山乡荟、临安半程马拉松等多项大型活动中亮相超过10次,借助这些活动的旺盛人气,有效扩大了“三个精神”的宣传覆盖面,增强了其影响力,并显著提升了宣传效果。

创新引领 建强“三大阵地”

踏入临安区职工之家的四楼,映入眼帘的是石雕、竹编、漆器、鸟笼、竹笛等匠心独运的杰作。这些作品通过精湛的雕琢、巧妙的编织、精美的漆绘以及雅致的装饰,分别被陈列在神功雕镂、巧制编造、玉盘珍馐、闲情偶寄四大展区。它们不仅展现了传统工艺的卓越技艺,也凸显了作品的细致与精巧,全面展现了传统工艺领域匠人的文化魅力。临安区总工会所建的天目匠心馆,融合了工运史馆、工匠学院以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多种功能。

馆内陈列着超过1200件民间工匠的实物杰作,这些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临安工业发展的历程,让职工群众得以近距离领略劳模工匠的榜样魅力。自开放以来不到两年,天目匠心馆已崭露头角,成为临安区劳动教育基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职工、学生以及省内外单位纷纷前来参观打卡。截至目前,该馆已接待超过580批次,累计接待人数超过2.6万人次。同时,它还被选为临安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荣获2023年“浙江省十佳最受职工欢迎文化阵地”称号。

临安区劳模工匠选树_临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暨2015年劳动竞赛活动动员大会_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为了推广“工匠学院”和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这两个知名品牌,我们特意每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精心安排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劳动模范工匠的课程。我们邀请了专业的教师团队,开设了包括手工布艺、印章雕刻、木工制作、编绳编织以及亚运健身操等多个领域的课程。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方式,我们旨在让广大职工群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区总工会的一名负责人这样说道。

在产业改革的大潮中,我国技术工人的成长之路愈发宽广。借助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我们将激发更多一线工人积极学习并熟练运用新技术、新技能,从而有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杭州又车钣焊有限公司的叶克表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叶克表如是表示。

为全面融合全区各产业及领域的劳动模范、技艺精湛的工匠以及高级工人、技术师、资深技术师等高技能人才,临安区总工会精心构建了劳模工匠师资库,并设立了10支劳模技术服务队伍。此外,还在全区135家企业中设立了高技能人才(包括劳动模范和工匠)的创新工作室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完善的“名师指导学徒”制度,充分运用劳动模范和技艺大师在技术及业务领域的专业技能以及传授、协助、培养的职能,采取传授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展交流、共同推进创新等多种途径,促进产业工人精神与技能的双重传承和培养。同时,我们设立了“工匠学院”,以区职工职业教育中心和万马国家级维修电工实训基地为基石,构建了一个三级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000多期各类培训,参与人数超过5.1万人次,培养了1.3万名技能人才,从而使得一支具备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能力特征的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吴晓静 通讯员钟颖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