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正渴望通过投资完善自己的战略版图。
《窄播》报道,小红书对四个部门进行了投资,这些部门包括品牌、消费平台、企业服务和国际化。在公开的招聘平台上,同样可以查到这四个部门的具体招聘信息。投资业务的负责人之前曾负责小红书的战略规划,他曾在麦肯锡工作,并且直接向小红书的创始人兼CEO毛文超进行汇报。
自2021年中期起,投资业务在公司内部的地位逐渐攀升。这一变化与外界对于小红书上市时间的猜测相吻合。据去年4月路透社的报道,小红书计划在2021年年中左右在美国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
在此之前,小红书曾投资MCN机构摘星阁等项目,出手较少。
小红书在投资领域动作频繁,特别是在2021年,其投资步伐显著提速,全年累计投资超过10次,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消费品牌,涉及美瞳、个人护理、潮流玩具、时尚以及低温肉类等多个品类。这些投资大多以早期参与为主,其持股比例大致保持在15%左右。除了参与B+和C轮融资之外,对于其他品牌,其投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Pre-A轮以及战略投资阶段。
目前还没有消费平台、企业服务和国际化方面的投资项目被披露。
投资消费品的概念相对直观。小红书所投资的消费品牌,其所属类别与小红书平台上的热门话题高度一致,这些品牌本身蕴含着引领某种新兴趋势或理念的潜力。
所投资的项目涵盖了诸如美瞳、纯净彩妆、玩具、滑雪装备等品牌,如巧合榫卯玩具、雪鸮科技滑雪品牌、劲面堂美食品牌等,这些品牌在小红书上均隶属于热门的美瞳、个人护理、潮流玩具、运动、滑雪和美食等多个类别。
众多消费品牌得以被投资,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是,自2021年下半年起,投资市场对消费品牌的兴趣逐渐减弱,这一变化为新兴投资机构小红书提供了介入的良机。对于新创立的品牌而言,它们不仅需要小红书的资金支持,更渴求其强大的营销平台。
自然,小红书期望通过投资的方式,与部分新兴品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致力于寻求针对互联网社区所共同面临的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如何在保持社区特色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品牌服务水平和电商运营能力。
据《窄播》报道,一家消费品牌透露,小红书对品牌投资的目标之一便是,通过品牌所提供的资源,对平台的广告产品及社区内容维护的规范进行核实。
另一家接受投资的品牌亦向《窄播》透露,他们所看重的价值在于,小红书将在产品定位、策略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协助。
在小红书商业化部门体系完善之后,借助品牌投资的力量,小红书能够更便捷地与特定品牌建立超出广告与营销层面的联系,将自身积累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用户分析技能转化为品牌优势,甚至可以进一步参与产品的设计、改进等关键环节,从而显著提升小红书在品牌服务及电商领域的实力。
然而,在这个维度上,小红书所扮演的角色更接近于一家4A级公司的形象,但与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平台与生态存在差异。在更为繁茂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以主平台为中心,各合作伙伴在多个维度上形成了多层结构,彼此紧密相连,并且共同享受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利益。
投资于消费平台和企业服务或许能助力小红书迈出关键步伐。尽管目前尚未有具体的投资项目公开,但据《窄播》报道,小红书曾关注的消费平台涵盖了某知名奢侈品交易市场,还有专注于潮流玩具爱好者的新兴社区或交易平台。
对垂直交易平台的关注,与小红书过往在民宿、二手等领域构建的闭环式业务模式有着相似之处。
自2020年4月份开始,小红书陆续与“订单来了”民宿公寓管理系统以及“小猪”民宿预订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小红书平台上直接连接了这两家平台的民宿管理或预订通道,以此吸引更多民宿商家加入小红书。民宿作为小红书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产生了大量优质的内容分享,通过和涉及交易、履约的平台建立联系,有效缩短了用户实现购买梦想的步骤。
此类合作模式属平台与平台间的典型联合,一方擅长推广或吸引流量,另一方则在特定行业领域内拥有交易、履行合同等关键障碍,且运营模式较为复杂。从逻辑角度而非规模考量,快手与美团在2021年末达成的合作关系便属此类,快手亦在今年积极寻求更多类似合作机会。
小红书和其他垂直平台的合作,也是这种模式中的“垂直”版本。
潮玩在小红书上同样备受关注。该平台在潮玩、设计师作品以及新兴的数字藏品等多个领域,都拥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然而,挑战在于潮玩市场极为重视社交圈层,它不仅渴求广泛的关注度,而且对意见领袖、内容创作者以及私域内的流量需求尤为迫切,在这方面,小红书具有一定的优势。
垂类平台不仅拥有商品和交易环境,而且对精确流量需求更为迫切。以某潮流IP消费品公司为例,这家公司凭借其IP和渠道优势,于2019年推出了线上抽盒机小程序,该小程序具备挑选商品、新品发布以及二手商品流转等功能,目前正积极开拓线下销售渠道。
潮玩族的职能更为多元,不仅涵盖了内容推广、社区信息、电子商务以及二手市场等多个方面,而且曾经成功举办了CTS潮玩展览,并且有志于将业务范围从潮玩领域拓展至包括三坑在内的更多品类。
然而,从客观角度来看,此类兼具平台特性的项目相较于单一消费品牌,其投资难度显著增加,所需动用的资源更为庞大,而业务间的紧密融合亦需经历更为复杂的内部协调与竞争。这对小红书目前的发展阶段无疑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在为企业提供服务这一领域,小红书尚未涉足相关项目。然而,它曾对一项名为“”的新零售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该项目涉及新零售、新餐饮行业,专注于门店运营和数据处理。截至2021年初,该系统已为超过700家客户提供服务,覆盖了精品咖啡、烘焙、简餐、美容、美妆等多个领域的知名品牌。
以小红书为例,投资企业服务业务中,需要助力其提升的,正是近期被反复提及的线上线下整合能力。这一点,无疑也是新消费投资热潮消退后,部分资本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2022年伊始,小红书的首席运营官柯南在与学者刘擎的交流中突出指出,小红书这一线上社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面是相互映照的;到了三月,小红书上线的“安福路在线”项目便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示范,它将安福路这一线下品牌成功转移至线上,并提出了“安福路在线”这一新颖的概念。
与对品牌、消费平台、企业服务的投资行为有所区别,小红书在国际化领域的投资倾向更接近于财务层面的投资,这种投资与公司业务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
《窄播》报道显示,小红书在国际化投资方面,重点聚焦于社交平台、游戏产业以及Web3.0技术领域。
尽管有数据表明小红书在国际市场上的广告投放力度有所增强,然而,该平台在海外市场并未设立专门的出海业务。小红书的投资团队之所以成立专门的国际化投资小组,并专注于相关领域,或许是因为,社交、游戏以及Web3.0在国外市场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活跃度,项目众多,交易频繁,这些领域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较高的共识度。
当然,不排除小红书之后有出海的尝试。
总体来看,小红书投资部门尚在初创阶段,正进行着多种尝试,团队结构尚未固化,同时,还需跟随小红书整体战略的逐步清晰化,确立自身的定位与独有优势。
尽管巨头们在设立CVC的过程中面临反垄断和监管的挑战,但这一模式已经相对成熟。腾讯选择了一条开放的道路,宣称将一半的生命力赋予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则选择了封闭的路径,着重于被投资业务与自身生态系统的融合,并且以阿里生态为核心;字节跳动则呈现了一种典型的模式,主要通过收购来实现扩张,并且通常会将核心团队一并纳入,有些收购甚至直接以团队为出发点。
B站与小红书的相似度较高,同样面临着社区氛围与平台盈利之间的矛盾。数年前,B站着手通过投资拓宽业务领域,目前观察,其投资策略至少在表面上显得较为明确,主要聚焦于游戏和影视产业,并辅以MCN机构和消费品牌。然而,B站也曾因过度投资消费品牌而遭受“盲目投资”的质疑。
在社区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诸多挑战,这些问题甚至比单纯的“盲目投资”更为严重。特别是对于CVC的投资行为,它本身就是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社区在对自己战略定位的把握上却显得模糊不清。
小红书就或多或少面临着种种“不清晰”的困扰。
小红书在早期对电商行业的态度曾显得犹豫不决,随后在对待品牌的态度上,从原本的友好转变为严格,与此同时,在社区管理方面也遭遇了关于虚假宣传、滤镜效应等方面的争议。对于正努力冲刺IPO的小红书而言,迫切需要明确其在社区氛围营造、品牌接纳以及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的立场,并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盈利途径。
原本,通过审视其投资风格,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平台的发展战略。然而,目前小红书的投资部门尚未公开发表观点,而其已披露的投资项目多呈现财务性质。至于小红书在CVC(企业风险投资)方面的具体思路,目前尚不够清晰明了。
投资构成了从平台至生态系统的便捷途径,该途径的前景看似光明,然而实现过程却充满挑战。
目前观察,小红书的业务范围颇为广泛,然而,由于平台战略的局限性、资金规模的制约以及组织能力的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整体所能产生的效应尚存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