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警方披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二维码”盗刷事件。从事手机生意的赵女士,在向“客户”展示收款二维码后,账户内的资金竟然神秘消失。明明是展示的收款码,可为何会出现款项被盗刷的情况呢?
商家出示收款码,几秒内竟被盗刷超千元
2024年7月,赵女士,一位手机销售人员,接到了一位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对方表明了自己想要购买手机的意愿。在型号和价格达成一致后,对方提议使用支付宝进行转账支付。
赵女士出示了支付宝收款码,然而对方却以各种理由为由,声称无法完成支付,进而提议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来进行款项的转帐。
赵女士仅展示收款码的短短几秒钟,便遭遇了1400多元的盗刷。待她察觉情况不对,对方早已将她从通讯录中删除,随后赵女士立即选择了报警处理。
民警开展侦办,破解“盗刷”过程
接到报警后,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刑侦大队迅速启动案件调查,不久便追踪到赵女士被盗的款项已转入广州某便利店账户。经过对现有线索的细致梳理和分析,警方发现这起案件是犯罪分子利用受害者对“付款码”等支付信息缺乏保护意识,实施“盗刷”行为所致。
依据报警人提供的信息,负责案件的警察进行了现场演示。在演示环节中,警察们迅速察觉到,当启动支付宝的“收款码”功能时,最先呈现的是支付宝的“付款码”。
同时,负责调查的警察注意到这两笔款项具有独特性,其中一笔金额为499元,另一笔则为999元;这两个数额均未超出支付宝的免密支付限额。据此,警方推断:
犯罪分子利用支付宝中“付款码”与“收款码”转换的短暂空档,成功截取或拍摄了受害者的“付款码”。加之受害者开启了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犯罪嫌疑人便趁机通过这一功能盗取了受害者的资金。
警方指出,众多支付工具的收款码普遍存在设置缺陷,用户在进入收款界面前,通常需先浏览付款界面。同时,许多用户开启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无需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这一便利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隔空”盗刷付款码7人团伙诈骗超百万元
经过民警的细致分析,一个以黄某为头目的犯罪团伙逐渐显现,该团伙成员7人,长期在湖南、广东等地区活动,他们通过非接触式手段盗刷付款码来进行犯罪活动。
经过细致审查,发现该犯罪团伙采用相同的作案手段,作案次数超过200起,核实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目前,黄某等7名涉嫌人员已被依照法律程序实施刑事拘留。
通过调查走访,民警分析出受害人被骗的原因:
首先,受害者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的从业者,在与假扮成顾客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交易时,他们内心渴望完成订单,同时希望能够为顾客提供方便。
其次,微信视频制造了仿佛“面对面”交流的错觉,并且在此过程中向受害者提出各种要求,迫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使得受害者无法充分思考。
第三,在使用支付宝展示收款码的过程中,系统首先展示的是付款码界面,并且未对隐私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在切换这两个码的过程中,会有短暂的时间间隔。再加上受害者的支付宝账户已经开启了免密支付功能。
警方提醒:可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关闭免密支付
警方提醒,群众需增强安全防范,对支付信息严加保管,勿随意向他人透露,可启用“付款码”隐私功能,并关闭免密支付功能,以防潜在风险;商家应增强法律意识,遇到携带不明来源付款码的陌生人时,切勿随意扫描。若不幸遭受财产损失,务必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快去设置!手把手教你护住“钱袋子”
关闭“免密支付”
启动支付宝应用,进入“我的”页面,接着在屏幕右上角找到并点击“设置”选项,随后选择“支付设置”,再点击“免密支付”,按照提示操作即可完成关闭。
开启“付款码隐私保护”
启动支付宝应用,点击“收付款”选项,随后在屏幕右上角找到并点击设置,进入“付款码隐私保护”选项,完成操作后即可激活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