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架构设计意味着将原本集中在一层或基础层面的功能进行分散处理,分别由不同的层级来承担。随着各层功能的逐步简化,整个系统架构变得更加灵活,模块间的相互依赖逐渐减弱,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也随之提升。这一变化是网站系统发展的必然走向。目前,基于B/S架构的三层体系架构被广泛采用。
1)基于B/S的三层体系架构简介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三层架构设计,将逻辑上的三层结构分别映射到三个独立的物理层面上,具体包括Web服务器层面、应用处理层面以及数据库服务层面。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所谓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体系。该技术主要依托日益完善的万维网浏览器,通过通用浏览器实现了原本需复杂专用软件支持的高级功能,成功突破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两层架构的平台局限,同时降低了开发成本。
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表示层在由一个或多个Web服务器构建的空间里运行。
商务逻辑层是在由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构成的环境中运行的。这些应用服务器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为商务逻辑层的各个组件提供了运行的平台,还提供了稳定且必需的支撑,同时还能对这些组件进行有效管理。
数据层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库系统构成,这些系统可能包含与数据存储和检索相关的逻辑模块,这些模块通常由存储过程构成。
2)基于B/S的三层体系架构的运行原理
在基于B/S架构的网站中,客户机与服务器间利用HTTP协议实现信息交互。起初,客户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该请求经互联网传输至目标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对其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HTML文档。随后,服务器通过HTTP协议将HTML文档发送回客户端的浏览器,最终在浏览器中展示给用户。
网站的服务器在处理HTTP请求时,通常面临两种不同的场景:第一种是用户请求一个静态的HTML页面,这时服务器会在本地找到相应的页面并发送给用户;第二种是用户请求以asp或jsp结尾的动态网页,这种情况下,服务器无法独立完成处理,必须将请求转发给应用程序服务器。如果应用程序服务器也无法独立完成处理,它还需要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以获取必要的数据,然后生成HTML文档,最后由Web服务器将这个文档发送回用户的浏览器。
3)基于B/S的三层体系架构的优点和缺点
B/S的三层体系架构的优点:
(1)分布性
这种结构呈现出广泛分布的特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执行查询、浏览等操作。这一体系架构得益于WW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它打破了平台与软件的限制,显著拓宽了网站系统的应用领域,并满足了用户对信息可见性和共享性的需求。
(2)扩展性
该业务结构易于拓展,只需添加网页就能扩充服务器功能。采用基于B/S的三层架构,工作人员依照既定模式和方法操作,通过添加网页便能优化功能模块、增强用户感受、提升服务品质。
(3)易维护
这种结构便于维护,只需对网页进行改动,就能确保所有用户的更新同步。B/S架构的三层体系架构全面展示了网站的运行体系结构,并在表现层与数据层之间增设了逻辑层。正因逻辑层的存在,减少了网站系统对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的依赖。众多逻辑处理任务均由中间层承担。在后续的维护阶段,我们无需对三层架构的每一层进行全面的调整,这使得维护过程相对简便。
(4)共享性
这种结构易于开发,且易于共享。通过将远端处理任务分配给中间层,简化了开发与建设的过程,提升了网站系统的易用性。借助浏览器访问数据,减少了访问软件的依赖,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数据的共享程度。
B/S的的三层体系架构的缺点
(1)个性化欠缺
个性化特征显著减弱,难以满足对个性化功能的特定需求。这主要是因为B/S三层架构体系以浏览器作为访问基础,减少了对于特定软件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应用的普适性。然而,这也导致了用户个性化特征的降低,未能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功能的期待,进而使得系统的功能特性显著减弱,难以达到传统模式中特殊功能的需求。
(2)跨平台受限
BS的三层体系架构基于浏览器进行访问,然而,当前浏览器在兼容性上并未实现一致性,导致在跨浏览器应用中,BS架构的表现并不理想。
(3)成本较高
设计过程中,速度与安全性的保障需投入高额成本,这构成了B/S架构的主要难题。相较于两层架构,引入了中间的逻辑处理层,这无疑对系统的运行速度造成了影响,并降低了其运行效率。若要确保网站系统的速度与安全性,势必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4)响应速度较低
页面不断更新,导致其响应速度显著下降。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流中,采用的是请求与响应的机制,通常情况下,需要刷新页面来完成,然而这并非客户所期望的体验。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网站设计三层架构,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日常办公的OA系统,还是城市消防的联网系统,都采用了B/S架构。尽管B/S架构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它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