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外遇的本质之失宠:从小被忽略,婚后又被家庭边缘化

2025-07-16
来源:万象资讯

幸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男人外遇的四大本质。

第一个本质,失宠。这类男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男孩。

有一位男士曾向我分享他的经历。他提到,自从儿子降临人世,家中便多了三股目光——婆婆紧盯着儿媳的月子饮食,妻子则密切关注孩子的奶瓶,而每个人都在围绕着这个小生命忙碌。每天他下班回家,沙发已被尿布堆满,卧室也变成了育婴室。即便是想要与妻子交谈,也得等到孩子入睡之后。

更令人痛心的是,妻子常常指责他“不够称职”,而儿子则经常对他拳打脚踢。然而,某日他不知为何突然添加了一位60岁的文艺女青年为微信好友,结果陷入了情感出轨的漩涡之中...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被"需要"了。

他后来向我寻求建议,我了解到,他自幼便是家中的“老三”——哥哥成绩优异,弟弟深受喜爱,而他,却总是那个被忽视的“中间人”。至于他的妻子,身为家中长女,自小便照顾弟妹,内心深处总渴望扮演“母亲”的角色。

哎呀,一旦孩子降临人世,父亲便开始争夺孩子的关注,母亲则开始实施管控,婚姻生活仿佛被突然按下暂停键。

但真正的修复,从看见彼此的伤口开始。

我让他暂时不急于承担父亲的角色,仍旧保持家中大男孩的自在,同时,请他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参与其中,而非争夺宠爱。

微信怎么知道老公外遇_失宠心理分析_男人外遇本质

后来,他携全家拍摄了一张名为“怪兽家庭照”的照片——他特意将儿子高高举起,妻子笑得无法直腰,照片中充满了杂乱而温馨的画面。自那之后,他开始学习制作辅食、为女儿编辫子,甚至将游戏手柄慷慨地交给了儿子。

你家有没有"隐形爸爸"?我们可以想办法把这个男人争取回家。

第二个本质,报复。老婆你骂我,我记仇。

你是否留意过?在交流中,我们所说的“肺腑之言”有时却可能成为对方心中的痛。

日复一日地应酬,这真的有意义吗?你拿着这么微薄的薪水,却在外头摆出一副阔绰的架势,这又是何必呢?

他心里听见的是——"我就是个废物。"

一位男士向我讲述,他每次听到妻子出于“为你好”的叮嘱,都感觉她仿佛在他头上戴上了一顶沉重的铁盔,让他无法动弹。然而,有一天,他竟然对那位经常赞美他的女下属产生了感情……

下次若想对老公表达不满,提及他不够出色,不妨先肯定他近期取得的点滴成就。须知,即便是坚固的铠甲,也难以抵挡来自内心的赞誉——“你在我心中始终是那个无可争议的胜利者”。

第三个本质,逃避。无力面对现实世界。

微信怎么知道老公外遇_男人外遇本质_失宠心理分析

你是否曾目睹凌晨三点钟的王者峡谷景象?那里有一位总能在游戏中“神乎其技”的男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连房贷的账单都无法打开。

当男人的"盔甲"碎了,他为什么偏要躲进虚拟世界?

疫情来袭,老张的薪水单如同滑梯般直线下滑,而他的客户群也如同清晨的雾气般消散。于是,他每日按时“打卡”投入游戏,升级时的“叮”声比领导的赞誉还要动听。妻子指责他“堕落”,然而在虚拟世界中,他却被誉为“大神”——那些虚拟的赞许,如同久违的维生素,填补了现实世界中破碎的自尊。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老张向我透露:他之所以背叛,并非因为所遇女子美貌,实在是那些陌生人赞叹“哇塞你好厉害”的声音,听起来要比妻子那句“你又胖了”悦耳百倍。他仿佛在浓雾中追寻着萤火虫,追逐得越久,心中的空虚就越加剧,但他的脚步却始终无法停下。

这种“刺激成瘾”犹如乘坐过山车——现实世界如同永无止境的下坡,而只有在陌生的怀抱或虚拟的胜利中,人们才能短暂地触摸到天空的瞬间。

那则关于一位父亲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他摒弃游戏的途径竟然是——与儿子并肩挑战怪物。每当儿子在耳机中欢呼“爸爸,你太厉害了!”时,他猛然意识到:在现实世界中不断进步,其难度远超任何虚拟的荣誉。

男性若显现出退缩迹象,切莫匆忙指责其胆怯。若他在现实世界中尚存些许价值,不妨赋予他一段“独处时光”。

第四个本质,侥幸。

每日下班后,要么投身于球场挥洒汗水,要么沉醉于酒杯之中,那工资卡上的余额,竟比我的面膜还要单薄。林女士泪流满面,她哀求道:“难道你就不能减少一些游戏时间吗?”

微信怎么知道老公外遇_男人外遇本质_失宠心理分析

陈先生一直保持沉默,这时他猛地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和质问:"这难道不是为了缓解压力吗?公司已经把裁员名单贴到了我们部门,难道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吗?"

林女士希望老公减少应酬,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经济规划上。

陈先生就列举了近期谈成的三个项目,强调自己正在为家庭努力。

林女士回应:"谈成?你连房贷都快交不起了!"

陈先生的嗓音突然拔高了一个音阶,随即开始述说自己的辛劳与付出,然而,他的话语却被妻子新一轮的指责所打断。

陈先生心中感到,你的言行似乎抹去了我辛勤劳碌的价值。随后,他以工作加班为借口,晚归家中后径直躲进了书房。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间的交流愈发稀少。直至陈先生邂逅了李小姐,他心想,若是能找个机会闲聊一番,妻子未必会察觉…然而,这又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故事。

陈先生在感受到妻子的指责后,其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迅速启动了应激机制。他将对“减少应酬”的提议理解为妻子对他能力的质疑。

林女士期望丈夫能够共同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她的诉求却转化成了对某些行为的批评。陈先生内心渴望得到认可,但不幸的是,在争执中他只能捕捉到“你做得不够出色”这样的隐含之意。

陈先生觉得短暂的逃避有助于情绪平复,然而,在关系之中,不信任的种子却在不经意间悄然埋下。

妻子带着一丝责备向丈夫提出要求时,丈夫的防备心理立刻增强,他竭力辩解自己在外的目的,这时妻子往往会本能地反驳。这让丈夫感到,自己的心声在家中无人倾听,于是心想,那我就去外面寻找能够理解我需求的人。他并未意识到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只是存有侥幸心理,以为暂时躲避就能解决问题。然而,在妻子看来,这就像是躲过了初一,却躲不过十五。因此,一旦丈夫的侥幸心理被击碎,妻子在成功揭露丈夫的行径后,她究竟会选择动手还是开口斥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