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观察业绩表现,可以发现多家支付公司存在显著差异,其数据并未达到“出色”的标准。拉卡拉作为行业龙头,其营收达到了57.59亿元,位居首位,然而与2023年同期相比,出现了2.96%的下滑。到了2024年年底,拉卡拉的净利润为3.51亿元,同比下降了23.26%。
营收和净利润同时下滑的企业还有国通星驿与嘉联支付。新大陆和新国都这两家母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国通星驿在2024年的营收为25.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3.71%,净利润为4.48亿元,降幅高达26.92%;而嘉联支付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7.93%,降至21.17亿元,净利润为8222.6万元,降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8.54%。
除此之外,移卡在2024年的营业额达到了30.87亿元,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大约20%;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移卡在2024年的利润实现了超过6倍的增长,达到了7300万元。根据港股上市公司高阳科技的年报披露,支付与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收入约为1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这一业务板块主要由随行付负责运营。根据仁东控股(*ST仁东)发布的年度报告,合利宝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37.44%,降至10.76亿元;与此同时,其净利润却实现了48.63%的增幅,达到了5209.5万元。
嘉联支付指出,净利润的显著下降主要源于之前年度的税务事项调整所产生的影响。然而,这些不断下降的数字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存量市场增长遭遇的困境。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了几点原因。一方面,线下订单获取及本地化支付产品市场已接近饱和状态,而二维码支付的手续费率显著低于银行卡刷卡的手续费率;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卡相关产品功能受到监管政策及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双重影响,交易量持续减少;尽管数字化服务业务正处于扩张期,但其对利润的贡献微乎其微,增长速度缓慢,难以抵消传统业务下滑所带来的亏损。
2024年,众多上市公司支付业务的整体表现揭示了第三方支付领域正经历一场转型与变革。对此,苏筱芮,素喜智研的高级研究员指出,相关机构必须紧跟行业动态,迅速调整业务策略,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
在众多营收下滑的情况下,连连数字的业绩却独树一帜。这份年报是其首次在香港交易所披露。2024年,连连数字的营收达到了13.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9%;与此同时,相较于2023年末的4亿元亏损,连连数字成功实现了盈利,净利润高达7870万元。
谈及这一成就的成因,连连数字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不断拓宽业务领域的直接结果。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新兴业务、创新技术和新增牌照方面的持续投入,以强化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说明公司在财务上坚持量入为出,对支出进行严格审慎的管理。公司年内成功实施首次公开募股,并与美国运通达成了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协议,这两项举措为公司注入了巨额资金,从而显著增强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
苏筱芮,素喜智研的高级研究员,认为连连数字在跨境支付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凭借其全球范围内的牌照优势,相较于新兴的出海企业,已经构筑起一道较为坚固的跨境业务防线;此外,公司采取的“内外联动”策略,有效整合了境内外业务资源,从而为其核心的数字支付业务带来了更加稳固的业绩提升。
02
“卷不动”国内收单“卷”海外
随着存量时代的降临,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相应地,这种变化在财务报告中的交易规模上也有所体现。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众多支付公司在2024年的支付交易额,尤其是收单业务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4年,移卡的总支付交易额达到2.34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9%。嘉联支付在全年累计处理了约1.47万亿元的交易额,其收单业务的交易额也出现了下降。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亦是导致公司收入减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日益严格的监管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众多支付服务提供商在2024年对自身的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或转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其他业务领域。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短期内收单业务规模的波动。嘉联支付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众多支付机构的国际支付业务收入实现了显著的两位数增幅,并在海外市场迅速拓展。在2024年,拉卡拉提供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服务了超过12万家客户,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0%,跨境支付交易总额达到了492亿元,同比增长了14%。除此之外,移卡公司的海外业务在全年内的交易量超过了11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速度达到了近5倍。
嘉联支付宣布,2024年成功获取了香港的MSO牌照,这使得其全球支付牌照的布局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其旗下的跨境支付品牌也正式投入运营。连连数字,这家从跨境业务起家的公司,其全球支付业务的交易量(TPV)达到了28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3.1%。此外,全球支付业务的总收入为8.08亿元,同比增长了23.1%。
国内支付市场难以吸引新订单的机构纷纷转向海外拓展,其海外业务正迅速扩张,这恰恰是支付企业努力构建多元化收入增长点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事实上,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王蓬博认为,主流国家和关键行业的发展已接近饱和,早期进入的机构享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而对于那些投入已久却未见成效的机构,他并不抱有乐观态度。跨境支付领域的竞争愈发剧烈,支付企业不仅要应对传统金融机构在资源方面的强大优势,还要承受来自新兴科技公司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
支付公司谋增长的出路在哪?连连数字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机遇可能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首先,新兴市场的兴起,特别是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这些区域的电子商务渗透率的提高将催生庞大的支付需求;其次,技术驱动的创新机遇,例如实时支付、区块链结算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再者,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潮流,这类客户对于灵活且成本效益显著的支付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连连数字的布局将围绕这些机会展开。
嘉联支付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公司目前正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行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客户获取及维护的难题,以及合规成本的上升。为此,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多样化的盈利途径,例如提供增值服务和拓展国际业务等。
苏筱芮强调,在2024年,以商户需求为核心,结合多样化场景的“支付+”服务方案正持续深化。同时,支付宝的“碰一下”支付、微信的刷掌支付等创新支付手段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一切都显示出,科技力量依然是推动支付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然而,支付领域正面临微薄利润的挑战,而面向消费者的流量增长已逐渐触及顶峰,这成为了行业所面临的严峻事实。支付企业必须依托于不断的科技创新,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场景服务,从而构建起自己独有的市场竞争优势。
03
合规成为生存基石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商户资源相对稀缺,头部企业依靠规模优势和场景覆盖力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新加入者或中小型企业难以吸引到优质的商户资源;同时,监管标准日益严格,合规成本持续攀升;此外,技术更新迭代迅速,支付机构需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增强服务品质和竞争力。面对2024年支付行业所遭遇的一系列挑战,王蓬博进行了总结。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这些支付企业多数遭遇了监管部门的处罚通知,揭示了他们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2024年9月,拉卡拉公司受到了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的警告,并被处以406万元的罚款。该公司涉及的多项违规行为包括未能满足真实、完整、可追溯及全流程一致性的规定;未能严格执行商户实名制;以及未能将商户的资金结算至相应的同名银行账户。三月,拉卡拉因违规操作将外汇汇入国内、违规将境内外汇转移至国外,以及未按规定提交财务会计报表,总计被罚款和没收金额达到13.91万元。
另外,在2024年3月,国通星驿因触犯交易信息管理相关规则,遭受了180万元的处罚;而移卡旗下的乐刷福建分公司,其罚款及没收总额高达2754.38万元。到了9月份,随行付则因未严格执行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要求,以及违反账户管理规则,被处以57万元的罚款。
观察违法行为,反洗钱和外包商户管理仍是导致罚单频发的领域。随着《条例》正式开始执行,合规性已上升为支付企业战略规划中的核心关注点。一位支付行业从业者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高额罚款的支付无疑会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企业不得不在极端谨慎的状态下操作。
嘉联支付充分认识到合规经营是企业生存与成长的根本,因此不断强化内部合规体系的建设。他们定期对员工实施合规教育,旨在提升员工的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技能。此外,嘉联支付构建了一套完备的合规管理体系,并着重于反洗钱和商户管理等领域,严格监控与管理,以防止违规行为引发的惩罚和声誉损害。对此,嘉联支付明确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同时留意到,乐刷、合利宝的支付业务许可将于2024年7月届满,依照《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过渡期限延长至2025年7月。这同时也表明,上述支付机构还需应对牌照延续的挑战,合规审查的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仁东控股的年报中,还指出合利宝正在按照规定积极推动支付牌照的延续进程。
王蓬博强调,支付企业需对合法运营与风险管控给予充分重视。只有那些拥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成熟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优良合规业绩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监管部门的信赖与扶持。此外,从整个行业来看,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支付企业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除了费率持续走低这一现象外,支付企业的利润率也将普遍下滑,进而引发市场的整合趋势。一些支付机构由于无法达到监管标准或管理不善等问题,有可能决定撤销其营业执照,或者面临被其他机构吸收合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