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高职扩招学生毕业之年,专科生就业面临诸多难题调研

2025-07-19
来源:万象资讯

今年标志着首届高职扩招学生的毕业季,自2019年起,高职(专科)院校在短短三年内共扩大招生规模至413.3万人,即便面临疫情对就业市场的负面影响,依然有力地支撑了“六稳”“六保”政策的实施。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职业教育人才就业问题,前程无忧特别针对应届及在校专科生群体开展了深入调研,旨在全面掌握职业教育人才(专科)的求职意向、职业规划与方向选择、求职进程以及雇主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发现,相较于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专科生的预期薪酬实现比例偏低,超过六成的专科生实际月薪不足5000元。超过三分之一的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后首要考虑的是“继续学习,提升学历至本科”。专科生在就业市场上仍遭遇着结构性不协调和竞争机会稀少等问题。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姚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职场中专科生常遭遇所谓的“第一学历”偏见,他提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率先消除学历歧视的壁垒,并且,还应积极拓展专科生深造的途径,助力专科生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

专科生最想去的前三个行业

9月14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达到552.58万人,其中包括45.20万五年制高职转专科的学生。这一数字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8.03万人,降幅为3.16%。在校生人数为1590.10万人,较上年增长了130.55万人,增幅达到8.94%。毕业生人数为398.41万人,比去年多出21.72万人,增长率为5.77%。

专科发展__ 高职扩招专科生就业现状

前程无忧推出的《职业教育人才(专科)求职意向和状况调查》指出,接近六成的专科毕业生将就业作为首要选择。在众多行业之中,软件和网络服务、多元化以及计算机、消费电子和电气行业成为他们最偏好的就业领域。不出所料,国企和事业单位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就业单位,其比例分别为67.5%和52.4%。

接受采访的专科毕业生表示,学历不高、企业门槛要求至少本科、求职时缺乏实习经验以及目标企业或行业竞争激烈,这三点是他们求职结果受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他们在寻找工作时,最优先考虑的三个方面是薪资水平、上下班路程以及职业发展前景。

在专科生的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机遇虽多,却难遇良缘”以及“机遇稀少,不知何职相宜”的困境,这是许多接受采访的专科毕业生所遭遇的常见问题。尤其是那些就读于一线城市的专科毕业生,他们明显察觉到,虽然就业机会丰富,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却不多,有时即便喜欢某个岗位,但自身能力却不足以胜任。而在二三线城市就读的专科毕业生,普遍感受到求职机会较少,且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雇主的青睐。面对就业机会稀少、就业难度较大的现实,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接受的第一份工作是非正式的、具有灵活性的就业形式。

冯丽娟,前程无忧的首席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专科生就业难题主要源于结构不匹配和过度竞争。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基本模式,同时这一模式也是其最显著的优势。据教育部数据,全国已建立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75家参与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尽管如此,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仍遭遇着结构性的不协调问题,以及可供竞争的岗位数量偏少的困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岗位目标方面,那些受访的专科生,尤其是非专业技能类学生,他们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运营、新媒体运营、市场推广以及人事或行政等门槛不高、专业要求不严格的职位上。从宏观就业市场需求的角度观察,近段时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潮流促使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向“高科技属性”转型,数据、算法、产品等相关职位成为招聘的主要需求,而生产、市场推广等岗位的需求则有所减少,专科生在岗位选择上与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高职扩招专科生就业现状 _专科发展_

冯丽娟提出,在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变革面前,职业院校(尤其是专科类)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理应更加重视提升学生应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变革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

《中华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报告(2022)》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纂,报告指出,我国各地职业院校正致力于课程改革,密切关注“卡脖子”技术的最终环节,集中精力研究芯片制造、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国防军工等前沿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致力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与学校在技术攻关上的合作,以推动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广泛推广。

姚凯指出,职场中专科生常遭遇所谓的“第一学历”偏见。实际上,官方并未定义“第一学历”这一概念。然而,众多单位在招聘、晋升及选拔环节均会参考第一学历。他建议,事业单位和国企应率先打破学历歧视的壁垒,积极倡导平等就业,并加强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扶持与宣传。

《中华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报告(2022)》进一步阐述了专科就业的多样化路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例有所上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人才。同时,针对社区居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开展了便民的职业培训以及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努力打造一个全面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积极聚焦于0至3岁婴幼儿托管、养老以及家政三大领域,我们致力于举办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人照护、幼儿照护等职业技能的培训课程,以此拓宽“一老一小”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为养老和托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六成专科生实际月薪在5000元以下

调查显示,有63.8%的专科毕业生预计自己的月薪将在5001至8000元之间,然而,在那些已经收到工作录用通知的毕业生中,只有29.3%的实际月薪落入了这一预期范围。同时,有63.4%的专科毕业生实际月薪低于5000元。至于月薪超过万元的情况,则非常罕见,仅占极少数,不到总数的5%。

_专科发展_ 高职扩招专科生就业现状

前程无忧之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与求职情况调研报告》揭示,学历与薪资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那些来自985、211或双一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对于月薪的期望普遍集中在8000至一万元之间,而在实际获得工作录取通知的本科毕业生中,有43.0%的薪酬达到了这一标准,而且大部分雇主为2021届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提供的月薪已经超过了万元。

通过比较专科院校与知名大学毕业生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尽管专科生实际获得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重点大学毕业生,这在预料之中,然而在应届毕业生对于预期薪资的实现程度上,专科毕业生比重点大学毕业生低出了超过十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进一步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专科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首要打算便是“继续深造,提升学历至本科”,而其中近八成的人选择这样做,主要是基于“学历层次越高,就业时获得优质岗位的可能性越大”这一信念。

姚凯指出,在求职时专科生常常遭遇学历门槛,此外,他们深造的途径也亟需增加。根据数据,2020年我国本科招生量超过440万人,而专科招生量则超过529万人,但以专科为起点的本科生人数却仅有不足62万。

技能型专科生普遍选择进入工厂,从事的是那些反复性的劳动。然而,若缺乏有吸引力的晋升路径或成长平台,仅凭薪酬待遇,在灵活就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工厂很难吸引到技能型人才。姚凯建议,应积极构建助力职业学校学生提升学历和技能的发展路径,从而打破专科生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