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普及,不仅在大型商场,即便是在街头的小摊购买煎饼果子,也能通过扫码完成支付。
然而,在您频繁使用微信进行支付和转账,享受网络支付的便利性之际,务必保持警惕!
如果转错账的话,想要拿回钱可能就没这么简单了。
这不,
何女士就因为自己的粗心遇到了麻烦......
案件回放
2017年10月30日,何女士的朋友向她借款,何女士出于仗义之心,毫不犹豫地打算通过微信转账1万4千多元给对方。然而,在转账过程中,意外地弹出了一个聊天窗口。由于一时疏忽,何女士操作过于迅速,结果误将钱款转给了另一个人。意识到错误后,她迅速向对方解释了情况,并请求对方将钱款退回。对方起初同意将款项退还给何女士,紧接着便接收了已转出的资金。然而,何女士等待了数分钟,对方却未将款项退还,她不断发送信息催促,却始终未能得到回应。最终,对方将何女士从通讯录中删除。
小编
与何女士通过微信交流的均为熟识之人,然而当她不小心汇错款项后,为何没有选择通过电话或亲自拜访对方来追讨呢?对此,何女士表示,她实际上并不了解这位微信联系人。在被对方拉入黑名单之后,何女士尝试联系微信客服寻求帮助,客服人员告知,出于对个人隐私的考量,微信平台无法提供用户信息的查询服务。何女士已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由于启动诉讼程序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准确掌握被告的姓名及其身份详情,而何女士目前尚未能提供对方的相关身份信息,因此,案件暂时无法进入立案阶段。
那么何女士要怎么要回转错的钱?
来听听律师怎么说。
律师解读
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 苏亮律师
1.转错账对方不归还是否违法?
对于收款方而言,这突如其来的财富构成了非法获利。依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若未依据合法理由获取不当利益,导致他人遭受损失,则必须将所得的不当利益归还给受损者。一旦发现微信转账出现错误,当事人应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阐明情况,并请求对方进行退还,对方有责任进行归还。
及时与对方沟通,沟通不成,可起诉对方。
2.不知对方身份信息如何起诉立案?
在被告身份尚不明确之际,我们可先行拟定一份起诉状草案,并附上相关侵权证据。即便对方已将我们拉入黑名单,转账记录依然存在。我们将打印出这些记录,并与法院核实转账的真实性。由于被告信息不明确,法院需出具一份协助调查函,指示微信公司展开调查,这属于合法的信息搜集途径。一旦找到被告的住址信息,便将其详细记录并添加至起诉状中。经法院审核,若认定符合立案标准,便会正式接受案件,随后案件将步入诉讼流程。
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微信转账记录和银行卡明细,作为证据提交。
3.在哪个法院起诉?
通常情况下,原告的居住地同样适用,提起诉讼并非必须要在被告的户籍所在地进行。因微信转账失误而获得的利益,构成不当得利,而不当得利本质上已形成一种法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依据现行法律,原告可以在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4.可否要求互联网企业赔偿损失?
微信转账出错导致损失的受害者,其损失源于个人失误,互联网公司并未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受害者无权向互联网公司索要赔偿。
最终,何女士成功与对方取得联络,经过一番沟通与协商,最终成功追回了那一万三千元。
温馨提示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信等平台进行转账操作。尽管微信转账的便捷性不容忽视,但在转账前务必仔细核实对方身份,以免误操作导致自己遭受不必要的困扰或损失。若不幸发生转账失误,当事人需妥善保存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转账记录、报警证明以及对方的个人信息等。若所涉资金规模较大,为了预防对方可能出现的挪用或浪费行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对对方的账户实施冻结,从而确保财产安全并尽可能地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