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时代的降临,使得仅需轻触指尖,转账与支付便可瞬间完成。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它有时也会引发一些困扰。
近期,杭州桐庐的吴某遭遇了一件令人烦恼的微信转账失误。他在微信上不小心将3000元转给了错误的人,结果还被对方无情拉黑。具体来说,3月中旬,吴某通过微信向好友英英支付了3000元,这笔钱原本是用来偿还之前的债务。他以为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债务关系就得到了解决。然而,到了3月底,英英却再次找上门,要求吴某再次归还那3000元。吴某感到困惑,因为他明明已经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把欠款还清了……经过仔细检查,吴某发现自己在转账时没有留意联系人,结果误将3000元转给了微信好友徐某。这令吴某非常着急,他立刻联系了徐某,但徐某却已经将他拉黑。在饭局上,吴某与徐某偶然相遇,经共同朋友牵线搭桥,两人互加了微信,平日里并无太多联系,不料如今却出现了这一误会。吴某费尽周折找到了徐某,向他详细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并索要那3000元。然而,徐某辩称,由于工作繁忙,微信上的账目往来频繁,他已记不清是否有这笔款项,坚决否认收到过吴某的3000元。与徐某多次协商无果,吴某只得将此事诉诸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徐某归还那笔钱款。经过一番波折,在联系到腾讯公司后,案情终于水落石出。桐庐法院接手此案后,承办法官鉴于双方原本是微信好友,且涉案金额并不大,便组织双方进行了庭前调解。
吴某和徐某抵达法庭时,情绪均较为亢奋,法官随即耐心地平息了双方的情绪,并要求他们详细陈述案件的前因后果,同时出示微信的转账记录。法官检查了吴某的手机,证实了吴某确实向徐某转了3000元,但发现徐某的微信转账记录已被删除。为了彻底查明徐某微信账户的收支状况,法院的工作人员拨打了腾讯公司的电话。腾讯公司帮助恢复了徐某的微信账户,核实了该笔款项确实已入账。在法院与双方进行了多次沟通与确认后,近期法院传唤双方到庭,徐某在庭上直接将3000元转账给了吴某,双方达成了和解。法官指出:在本案中,徐某所获得的3000元并不合法,属于非法所得。非法所得,即指缺乏正当理由,损害他人利益而获得的利益。《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明确指出,若有人未经法律授权而获取了不应当得到的利益,遭受损失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归还这些利益。所以,一旦出现不当得利的情况,受损者应当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要求其归还非法所得。同时,获得不当利益的一方也有责任将所得利益退还。手机端删除微信账单后,可拨打腾讯公司电话,利用后台数据进行恢复。若确实收到他人误转的款项而拒绝归还,便构成了不当得利,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进行网上转账时必须谨慎行事,对付款信息进行多次核实;若不幸误收了转款,切勿存有侥幸心理,应积极配合退还给失主。一旦作为受害者的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应立即与对方进行沟通,若沟通无果,则应及时提起诉讼。需重视对对方身份资料的搜集、相关证据的妥善保管。作为受益者,绝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对所获得的利益应当迅速退还给受害者。
微信小程序-腾讯110
1打开微信发现,小程序搜索
4选择违规行为的类型
5把相关信息填写完整
转账到微信后若不幸被诈骗分子拉黑,公安机关指出有方法或许能帮你追回损失!我亲自尝试了所有流程,确认它们确实有效,大家不妨将这方法记下,以防万一,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尝试一下!本方法适用于包括所有系统在内的iOS系统。首先,您需在微信的“发现”功能中进入小程序搜索环节;其次,输入“腾讯110”进行搜索;然后,进入小程序后点击“我要举报”选项;接着,挑选对应的违规行为类别;紧接着,详尽地填写相关信息,详细描述被骗经过,以便协助追回被骗资金;最后,别忘了上传转账记录和被拉黑的页面截图。在此过程中,务必记得报警:一旦出现资金损失,请立即与当地公安局联系报案,腾讯110将全力提供协助。以防万一!转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