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月3日报道,实习记者李佳怡、记者黄心怡指出,小程序游戏市场从数十亿规模激增至接近400亿,其目标直指600亿,这无疑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竞相争夺的下一个“超级风口”。
近期,腾讯和字节跳动纷纷投身小游戏领域,分别在重庆和成都召开了开发者大会及行业交流活动,共同瞄准了同一战略目标:吸引开发者,以此扩大用户群体。目前,腾讯凭借微信生态的早期优势,已在市场占据明显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字节跳动、快手等大型企业的强势介入和持续跟进,使得这一领域迅速升温。
围绕用户需求、平台生态、AI赋能效率等多个维度,一场针对小游戏市场的“抢滩”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400亿小游戏市场,大厂加速“抢滩”布局
《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揭示,2024年国内小程序游戏领域的收入达到了398.36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9.18%。具体来看,内购模式(即在游戏内购买道具或服务)带来的实际销售收入为273.64亿元,占据了市场总收入的68.7%;而广告变现的收益则为124.72亿元,占到了31.3%的份额。
微信在2017年推出了“跳一跳”这款小程序游戏,使得小程序游戏迅速走红。得益于微信庞大的私域流量,“跳一跳”一时之间极为火爆。根据微信官方的数据显示,自“跳一跳”上线后不到20天,用户总数已突破3.1亿,其中22%的用户此前未曾接触过游戏。
之后数年,腾讯持续在小游戏领域展开战略部署,其地位逐渐在腾讯生态系统中占据关键位置。在2024年的财务报告中,腾讯指出,该年度的毛利率实现了显著提升,同比增长达19%,达到了3492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游戏、视频号、微信搜索功能以及小游戏平台等高利润收入项目的强劲增长。
微信小游戏开发团队公布的数据表明,该平台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小游戏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超过5亿,在微信整体及合并账户的14.02亿月活跃用户中,所占比例高达35.7%。不仅如此,超过65款游戏实现了百万以上的日活跃用户数,而超过300款游戏的单季度收入均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投身微信小游戏生态,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包括三七互娱、吉比特、名臣健康等知名企业,它们已在该领域展开布局。在众多参与者中,三七互娱堪称微信小游戏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多款产品接连上线,为公司的业绩注入了强大的增长动力。例如,《时光大爆炸》在第一季度便成功跻身微信小游戏畅销榜第四位,《英雄没有闪》也在四月登上了畅销榜的顶峰。
微信小游戏生态的强大吸引力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游戏开发商的关注,其中全球知名游戏企业已将自家的休闲竞技手游《荒野乱斗》在微信小游戏平台进行了独家首发,并且公布,另一款热门竞技对战手游《部落冲突:皇室战争》的小游戏版本也计划在今年9月份正式在微信平台上线。
与此同时,诸如字节跳动、快手等知名企业亦将目光投向了小程序游戏这一崭新领域,并在此领域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战略布局的力度。
今年二月,抖音游戏玩法行业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抖音小游戏的用户数量已突破一亿大关;2024年,其日活跃用户数增长了100%,流水增长了130%,预付费用户数增长了320%;与此同时,超过560款抖音IAA小游戏年度流水均超过了百万。
六月期间,抖音的小游戏业务与字节跳动集团旗下的营销平台“巨量引擎”动作频繁,相继在武汉和成都两地成功举办了两次小游戏行业沙龙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双方共同探讨了达人补贴政策、广告推广补贴、项目启动支持以及运营资金补贴等多个方面的扶持措施,向业界释放了强烈的支持信号。7月2日,抖音发布了堪称史上最重磅的扶持措施,在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新旧游戏依据增长等级可享受10%至25%的奖励,最高奖金可达300万元。
快手持续加大在小游戏领域的投入力度。自今年年初起,快手对短剧、游戏以及小说等类型的内容商品进行了业务整合,并设立了专门的内容消费业务中心。据悉,由AI创作的短剧、小说、小游戏等新型内容商品正逐渐成为快手平台的新动力源泉,尤其是小游戏,其去年的商业化日消耗量最高达到了1200万。
▍小游戏如何演变成“大蛋糕”?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公布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小游戏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在2021年和2022年,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只有27.5亿元和50亿元;然而,到了2023年,小游戏的收入实现了同比的激增,增长了300%,达到了200亿元;而在2024年,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增至398.36亿元。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的大关。
小游戏的迅猛崛起并非巧合,它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它精确地洞察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充分利用了平台生态的优势,创新了商业模式,并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
小游戏与传统游戏相比,其显著特点在于“无需安装、一点即开”,这一特性完美迎合了用户在上下班途中、排队等待等零散时间段的娱乐需求。微信小游戏团队透露,到2024年,超过八成的用户将通过微信的特定入口、社交分享以及搜索等方式积极寻找正在流行的小游戏,平均每人每月会同时玩六款小游戏,并且每日在线时长同比上升了10%。
与此同时,微信和抖音平台上流行的小游戏以轻量级和中量级为主流,它们以操作简便、易于上手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用户,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根据腾讯最新公布的数据,微信小游戏的女性用户比例高达45%,与男性用户比例几乎相当;此外,24至40岁的核心用户群体也占据了超过45%的份额。
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以其社交属性著称,坐拥庞大的私域流量,借助团队挑战、内容分享等社交裂变手段,有效推动小游戏产品的病毒式扩散和用户群体的自然扩充。比如,微信通过“搜一搜”功能、群聊分享等社交途径,依托成熟的小程序技术支持,实现了对用户的精准触达。
廖女士,一位对微信小游戏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向记者透露,她“仿佛着了魔,无法自拔”,几乎每天都会在工作的闲暇时段,登录小程序游戏消遣。她进一步说明,为了争取复活的机会,她会组建游戏微信群,许多朋友在看到后也会纷纷加入,一同享受游戏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小游戏的用户群体与APP游戏用户的重合率仅达到五成左右,而在重度游戏领域,这一比例更是低至10%。这种明显的错位竞争态势表明,以小游戏作为原生APP的引流工具,很可能会成为大型厂商未来战略规划中的关键方向。
除此之外,除了依赖传统手段吸引用户投入游戏内消费,广告收益也日渐成为推动小游戏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方式。随着用户对激励视频和插屏广告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内购与广告相结合的盈利模式逐渐变得普遍。1-5月的数据揭示,微信小游戏的广告投入显著增加,增幅超过20%,特别是广告变现(IAA)的投入增长了超过30%,而内购付费(IAP)与广告混合模式(IAAP)的投入也超过了18%。与此同时,腾讯广告投放的小游戏数量实现了超过165%的增长,其中IAA广告主的数量更是激增了190%。
值得一提的是,AI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正在为游戏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研发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制作的技术要求以及成本。无论是专业的工作室还是初入游戏领域的“新手小白”,AI工具正逐渐成为游戏开发中的必备工具。
游戏赛道内的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的记者透露,他们之前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借助辅助AI仅需两天便可完成。这位从业者向记者展示了其日常工作中所采用的AI工具,这些工具不仅用于构建故事框架,生成场景的原画素材,还能精细调整细节,并且能够生成动态素材,以及辅助NPC的建模。 他直言:“相当于组建了一支全天候在线的‘AI外包团队’。”
小红书以及其他社交媒体上,许多游戏领域的“新手”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声称自己此前未曾涉足游戏制作。不过,通过使用豆包等AI大型模型以及AI编程工具,他们仅需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轻松地制作出一款小游戏。
6月26日,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发文指出,小游戏的开发平台已吸引了超过40万名开发者,其中超过八成是由30人以下的中小团队组成。在这些中小团队中,许多开发者此前并未涉足游戏开发领域。
总体来看,小游戏市场从不足30亿的起步阶段,一路发展到接近400亿的爆发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0亿,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互联网产业中最为活跃的增长动力之一。在此过程中,腾讯能否保住其领先地位,字节跳动、快手等追赶者又将如何找到突破口,这场涉及数百亿规模的市场争夺战才刚刚揭开了序幕。
(科创板日报 李佳怡 黄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