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这个功能慎开!警方紧急预警

2024-01-18
来源:网络整理

我也没有向对方提供验证码。

但我账户里的钱

你为什么消失了?”

最近,一些受骗的人都陷入了迷茫。

5月21日,

微信警方发布紧急预警,

分析欺骗行为,

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

不要让屏幕共享变成钱包共享。

资料图,微信日报·新华城记者 陈有子

“屏幕共享”开启后信息如何被盗?

“过去,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银行卡,但随着人们反诈骗意识的提高,他们明白不能随便给陌生人转账。因此,诈骗分子改变了策略。”

据警方介绍,诈骗过程中,骗子不再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而是让受害人下载一个视频APP开启屏幕共享,将所有银行卡内的资金汇入自己名下的银行卡,让受害人放松警惕。 最终,他们被骗了,损失惨重。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录屏操作。也就是说,你手机上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同时被对方清楚地看到,包括输入密码、接收消息弹窗等……,对方很容易掌握……”

微信警察解释,屏幕共享是大多数在线会议软件都有的功能,方便实时演示或教学。 只要共享屏幕开启,您手机上的任何信息都会被对方看到(包括输入的支付密码、收据等)。 收到短信验证码等)。

因此,当受害者与骗子共享屏幕时,就相当于将自己的银行账户交给了骗子,也就相当于与骗子共享了钱包。

欺骗分析

第一步:隐藏你的身份

诈骗者通常冒充公诉人或各平台客服人员,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理由,对受害人进行精准诈骗。

第2步:引导您下载欺诈软件

骗徒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会引导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 由于这些会议软件大多可以直接从软件应用市场下载,受害者会进一步打消疑虑,增加受骗概率。

第三步:实施欺诈

诈骗分子会以引导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进而获取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实施诈骗。

真实案例场景

案例一:假云动客服消除征信

Z女士接到自称东东客服的电话,称其贷款利率过高,涉嫌违规,需要结账,否则个人信用报告将受到影响。

Z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操作下载了“ZXXX”APP,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对方以帮助受害人消除不良记录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将所有银行卡内的资金汇入同一张银行卡中进行检查。 消除个人信用污点。

受害人将多张卡的存款共计25万元转移到一张银行卡上。 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Z女士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后,远程转移了卡内的全部资金。

警方提醒:个人信用信息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修改。 如有疑问,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案例二:冒充“公安机关”网上办案

女士创建电子成绩单。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小时后,当受害人登录银行APP时,发现卡内的钱被转入多个陌生账户。

警方提醒: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你转账。 打电话给他们说你涉嫌犯罪只是为了恐吓你,所以不要上当。

案例三:冒充物流或电商客服申请退款

L先生接到自称快递客服的电话,称他之前购买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可以给予他双倍赔偿。

L先生按照提示添加QQ,开启屏幕共享,并按要求填写支付账户信息。 后来对方表示账户余额不够,需要通过刷余额的方式增加收款金额,否则就没办法将退款转入L先生的账户。

为了获得赔偿,L先生按照指引多次将微信零钱通和支付宝余额宝的存款转入退款账户以增加营业额,共被骗取21.1万元。

警方提醒:正品客服不会主动退款。 网购退款请通过正规渠道办理。 任何需要私人转账的人都是骗局。

微信反诈骗中心提醒

1、镜像、分享或分享您的手机屏幕,是指对方可以实时看到您手机屏幕的内容,包括您输入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财产内容。

2、当您因工作需要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时,使用过程中请勿操作支付、银行产品,也不要进行输入密码、解锁、验证个人信息等安全操作。

3、如遇到可疑情况,可拨打电话求助。 公民可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关注“微信反诈骗”服务号,学习反诈骗知识,预防和打击诈骗。

文/微信日报·新花城 记者:张丹阳 叶作霖 通讯员:龚新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