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动支付在发达国家没有普及?

2024-01-18
来源:网络整理

文/摄影:刘志荣

自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移动支付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支付系统整体运行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594.64亿笔,金额612.9万亿元。 其中,移动支付业务量272.74亿笔,金额86.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05%和31.52%; 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911.87亿笔,金额63.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01%和23.04%。 。

目前,不少移动支付平台通过发红包等方式吸引客户,激烈争夺市场份额。 很多人喜欢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日常消费。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兴的支付模式,本文就来谈谈。 很少有读者对移动支付的7个方面感兴趣。

1移动支付技术已有19年历史

支付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支付,如现金、汇票、支票、银行转账等;一类是传统支付,如现金、汇票、支票、银行转账等。 另一种是电子支付,即付款人将款项通过金融机构或电子支付运营企业(第三方支付)提供电子支付硬件和软件向收款人付款。

美国是第一个使用电子支付系统的国家。 早在1978年,美国就出台了《资金电子支付法》。 1985年,美国在《统一商法典》中增加了 4A,详细规定了电子支付的操作和程序。 这些法律成为联合国1992年签署的《国际信用转账示范法》的蓝本。1999年,美国通过了《统一电子交易法》,进一步规范电子交易。

1994年8月11日,一位顾客购买了英国歌手斯汀的唱片《十个传教士的传奇》,并通过互联网完成了付款。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转账业务。

对于银行来说,客户尽可能减少现金的使用非常重要,而电子支付工具,如智能卡、非接触式卡、ATM、借记终端、固定电话、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能够让客户无需从银行提取现金即可支付日常消费的能力,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因为居民手中的现金越少,银行体系留存的现金就越多,货币乘数就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大。 可见,如果货币发行控制不好,电子支付很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电子支付系统非常复杂。 利用移动电子设备实现支付的就是移动支付,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OS机、近场支付(NFC)、条码扫描等。

2000年12月11日,美国专利局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支付系统的专利申请。 申请号为09/。 该专利于2002年6月13日获得批准,可见移动支付技术已有19年的历史。

在电子支付系统中,如果通过互联网进行转账,则称为在线支付。 目前,中国居民使用的移动支付大部分都是网上支付,因为支付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网络必须畅通,没有网络就无法实现转账。

中国移动商城支付方式_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城_移动商城怎么付款

不过国外的移动支付还包括近场支付,不需要网络就可以转账。

2移动支付多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

我们熟悉的支付方式,除了“一手付款,一手发货”的直接支付之外,就是去银行或者用银行卡支付,利用银行转账资金到同一家银行或在不同银行之间转移资金。

大多数移动支付都有“第三方”。 这个“第三方”是非金融机构。 现在,它们通常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消费者、商户和银行之间的“中间人”。 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并接入支付网关系统后,可以与银行交换数据,协助银行完成转账。

当然,有些银行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平台,因此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因此,移动支付仍然依赖于银行系统。 没有银行,移动支付就无法实现。 如果您想用手机支付,您必须在手机上下载支付APP并绑定一张或多张银行卡。 您在线订购商品后,打开移动支付APP向商家付款。 支付APP从您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中转出您要支付的金额。 不过这笔钱并不是立即支付给商家,而是暂时转给商家。 保存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当您收到商品并确认无误后,将收货付款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支付平台。 此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会将您的货款转给商户。

可见,第三方支付对于顾客的网购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也就是说,如果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货物,或者收到的货物与货物描述不符,您可以申请退款。 该款项要么退回至您绑定的银行卡账户,要么仍存入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中,以供日后消费支付。

但这并非万无一失。 若您未在约定时间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向商户付款的指令,款项将自动划转至商户。 如果您在网上订购商品,约定7日内收货并付款,但7日内未收到货且忘记退款的,将视为您已收到货品此时有货,您无需发出此付款指令。 已自动转入商家。 你没看到你买了什么,但是钱已经转走了。

如果是小额支付或者现场消费,移动支付往往是即时转账。 例如,当您去餐厅吃饭或在商店购物时,您打开移动支付APP并生成支付二维码。 商店使用二维码扫描仪扫描您的钱并立即将其转给商家。

3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热衷于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数量已达250家。 俗话说“不赚钱,不趁早”。 企业开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热情也是利益驱动的。 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好处呢?

一是手续费。 为了吸引用户,很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成立之初并没有收取转账费用。 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用户对支付平台的依赖,第三支付平台开始收取费用,费率一般为0.08%。 至 0.22%。 别小看这个手续费,因为转账次数很多,每次转账平均收取2毛钱的手续费。 然而,如果你在一堆沙子中加入沙子,你就会变成一堆羽毛。 1000亿转账相当于200亿元!

然后是资金的存入。 如上所述,第三方支付平台受消费者和商户委托,代理商品收款和支付,并短时间保留货款。 有些支付平台拥有数千万、上亿的用户,保留的资金数额巨大。 这笔钱可以存入银行以获得可观的利息收入。

以上都是合法合法的收入。 但也不排除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共享单车公司非法挪用用户押金,将平台积累的资金挪作他用,最终导致无法支付。

共享单车公司ofo承诺在1-15个工作日内退还押金,但绝大多数用户等了一年多仍未退还押金。 我身边的几个ofo用户在2018年申请退还押金,但至今还没有退,而且永远不会退,因为押金被强行兑换成金币。 金币有什么用? 让你去指定网店购买高价商品,比如一袋268克的枣,每袋23.9元。 只能使用4个“金币”,并且必须转账19.9元现金。

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监管,老板把平台上积累的钱拿走或者强行兑换成“金币”,那么用户就会目瞪口呆。 这个损失对于单个用户来说并不是很大。 很多用户并不在乎,但对于一个拥有数千万甚至数亿用户的支付平台来说,可能就是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设法挤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行列,因为这有巨大的好处。

4我们常用的二维码是1994年在日本发明的

在二维码之前,条形码被广泛使用。 1974年6月26日上午8时01分,在俄亥俄州特洛伊市的一家超市,一位顾客购买了一包箭牌口香糖,并通过扫描条形码付款。

顺便说一句,条形码的共同发明者、美国 IBM 工程师 于 2024 年 12 月 5 日去世,享年 94 岁。

条码技术采用线性扫描,即从一个方向扫描条码。 条码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够大,而且占用面积较大,已不再适合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 为此,人们开始研发占用面积较小、包含较大信息量的编解码技术,QR码应运而生。

顾名思义,QR 码是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扫描的。 它们占用的面积很小,但包含的信息量比条形码多得多。

移动商城怎么付款_中国移动商城支付方式_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城

QR 码的编码和解码技术有很多种。 1994年,日本Wave公司开发了“快速响应码”(QR码),用于汽车生产线上的生产跟踪。 “QR码”已成为ISO/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现在我们用的都是二维码,大多是“QR Code”。

1995年5月15日, Jr.和 Hess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QR码编码和扫描专利,改进了QR码编码和扫描解码技术。 该专利申请于1997年提交,并于2019年1月7日获得批准。后来该专利技术成为ISO/IEC:2008标准。

5 美国“宝贝”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支付平台

美国有一些世界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 Pay”(Pay)、“ Pay”(Pay)、“ Pay”(Pay)等,但应用最广泛的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称为“宝贝”。 》()。2024年,《宝贝》将在全球202个经济体拥有2.9亿活跃用户,可进行25种货币在线支付。《宝贝》于2017年7月登陆中国。

“宝贝”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纳斯达克100”、“标准普尔100”和“标准普尔500”成分股。 2018年,“宝贝”营业额154.5亿美元,营业收入2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20.1亿美元,净资产153.9亿美元。

“宝贝”于2002年上市,股票发行价为每股13美元,共筹集资金6100万美元。 2002年10月3日,电子商务巨头eBay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宝贝”,较发行价高出77%。 很快,大量网购客户选择“宝贝”支付,eBay上70%的交易都是通过“宝贝”转账的。

2007年,“宝贝”与万事达卡建立支付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年,“宝贝”的年营业收入达到18亿美元。 “宝贝”还登上《财富》杂志“2008年美国500强企业”排行榜,位列第222位。

“宝贝”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支付领域。 不仅可以在线支付,还可以线下支付。 无论是否有互联网,都可以实现电子转账。 截至2012年底,《宝贝》总支付额已达1450亿美元。

2015年7月18日,“宝贝”从eBay分拆出来,成为独立上市公司。

2018年5月17日,“宝贝”以22亿美元收购了2010年成立的瑞典移动支付平台。

2024年11月20日,“宝贝”以40亿美元收购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美国电商服务公司。 这是“宝贝”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它是一家帮助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找到最实惠的网购产品的服务提供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