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大幅下降,甚至降幅达50%。
一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牌照确实在降温,以前一张全牌照的交易价格在8亿到10亿元之间,但现在一张全牌照的价格在10亿元之间。”三亿、四亿,可以交易,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价无市。
以前,一些支付牌照中介机构每笔交易最高可赚取8000万元,但现在半年没人关心了。 很多支付牌照直接降价1亿,但依然没有人买。
2011年至2015年,央行共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71张。 2016年,支付牌照暂停发放。 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有序发展”的方针。 一段时间内原则上不再设立新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有238家,这意味着被央行取消的支付牌照累计名单增至33家。
如今,使用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一个简单的支付渠道。
仅今年就有《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支付业务整治的通知》、《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上平台处理的通知》 《非银行支付机构反洗钱现场检查数据接口规范》等多项法规和文件发布实施。
2018年6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客户备付金支付机构数量逐月逐步增加。 到2024年1月14日,集中黄金存款比例将达到100%。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类:支付手续费、准备金利息收入、增值服务收入。 虽然支付手续费本身是低利润业务,但储备业务收入却是利润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18年以来,央行已开出60余张罚单,处罚金额也创下新纪录。
“监管持续收紧,市场规模大、实力强的玩家必然会等到最后,‘炒’牌照的人凤毛麟角。”上述业内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