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用自己的电话费打开了童年的“暗网”?

2024-01-18
来源:网络整理

策划:西比

移动支付如此普遍的今天,我们忘记了钱包除了可以存放文件之外,还可以存放现金。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扫描二维码并扫描你的脸。 就连路边乞讨的叔叔阿姨们也与时俱进,用上了微信支付码。

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说实话,移动支付二十年前就已经初具规模。

当时,它有一个你想不到的名字——电话账单。

在移动支付尚未普及的千禧年初期,人们用手机话费充Q币购买金钻、发短信购买游戏、拨打语音电话,甚至用手机话费换电影票换色。

两波话费缴费

1995年,中国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1%。 同年,微信城市话初装费为3500元。

在其他通讯手段尚未发达的时代,固定电话是家庭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对于促进事业发展、维持与亲友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手机在家里的地位很高,有的家长会定制一个蕾丝手机套来盖住手机。

而话费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一项额外的消费产品。

如果把手机比作大炮,那么手机话费就像弹药箱里的炮弹,是战略储备物资,手机上的任何多余行为都是亵渎。

因此,在家长的心目中,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并告诫孩子没事就别碰。

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无限的。 越是禁忌的东西,他就越感兴趣。

话费对于父母来说就像是外壳,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钥匙,是探索互联网的钥匙。

当时家里装了电脑,上网需要通过固定电话拨号上网。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数字的概念。 他们第一次学会了登录QQ、玩扫雷、玩4399。

但这一时期,支付电话费的能力并不强。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支付渠道; 另一方面,孩子没有支付需求,4399纯粹是白来的,QQ还没有推出钻石和会员功能。

当时孩子们主要担心的是电脑目标太大。 看起来他们是在玩游戏,而他们的父母不允许他们玩太久。

第一波话费支付浪潮始于2003年。

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6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100户。 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即将与固定电话用户数量持平。

手机这个新奇的玩意儿很快就成为了当时的热门产品。

与在电脑上玩备受关注不同,在手机上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因为在家长的认知中,手机上最多能玩的就是贪吃蛇之类的游戏。

怎么用话费支付_话费支付可以干什么_话费支付是什么意思

但孩子们已经开发了一个新的游戏世界——动态区。

上面有《大唐二龙传》、《轩辕剑》等游戏,和电脑上一样好玩。 但第一章结束后,会提示“免费试用已结束,请发短信至*******购买游戏”。 ”。

勇敢的孩子会直接发短信去购买,而胆小的孩子会在游戏的诱惑下冒险。

更悲惨的是,有的厂家骗你,给你发短信提醒你购买失败,钱却被扣了。

与今天《王者荣耀》动不动就要上万块钱不同,那时候“顽童5分钟扣98元话费”就能上头条。

而这些一时的享乐购买最终会导致一个结果:挨打。

当家长们发现战略物资被盗后,勃然大怒,不让孩子屁股肿起来才罢手。

但孩子们已经尝到了话费带来的数字消费的甜头,抑制不住的好奇心已经超过了被打的恐惧,变得越来越强烈。

2004年左右,《梦幻西游》问世。 看到班里的潮人都已经玩起来了,没玩过的人自然按捺不住了。

但问题来了。 想玩《梦幻西游》就需要给卡充值,但当时的现金都牢牢掌握在父母手里。 你手里的零用钱​​根本不够买一张奥特曼卡。 您唯一可以使用的资产是您的手机账单。 。

所以当时很多孩子就传言:“用手机的话费就可以玩《梦幻西游》了”。

第二波话费缴费浪潮始于2008年。

话费最广泛的用途——充Q币被开发出来。

2008年,QQ推出黄钻、红钻等钻石服务。 如果你想称自己为音乐专家,绿钻必须达到8级及以上。 如果你想让别人崇拜你的潮流审美,你每年都必须购买红钻。

同时,当时关于QQ等级还有各种传说:“太阳之上,有一个只有成年人才能达到的等级,王冠。”

那时的年轻人并不了解高考赛道的残酷,但他们认为,班里排名第一的人,还不如QQ里排名第一的人。

并且通过短信订阅每月25元的超级会员,您就可以尽快拥有传奇皇冠。

曾经的孩子已经变成了少年,在第二波话费浪潮中,有些人已经开始用话费来表达爱了。

在九键手机时代,每个人都拥有“桌下盲发短信”的后天技能。

可惜情话太多,话费太少。 我一次打出很长一段文字,在课堂上阅读都不方便,更不用说遇到时尚的人了。 A ”。” 号码必须单独发送。 每条消息1角的费用并不适合所有人。 大家都买得起。

那我要怎么证明我爱你呢?

下课后,两人闲聊着,在学校门口买了一张20元的充值卡。 随着手机充值的到来,两人之间的爱情火花愈演愈烈。

一些充满冒险精神的青少年也会用父母的手机拨打“故事俱乐部”插页上的号码,试图为自己补充一些“结界”、“千里眼”等特殊能力。

话费支付是什么意思_怎么用话费支付_话费支付可以干什么

话费的巨大利润吸引了当时许多商人的追逐利润。 然而,这些熟悉赚大家钱的人却不知道如何提取话费。 数字消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命题。

但猜谜电视广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孩子们很难想象昨天他们必须付费才能计算星座。

说说笑笑间,电话费就被打光了。

《家有儿女》第2季第97集《家有信息站》中,得知小玉因为生女孩朵朵的气,一直给信息站打电话,每个月就花掉了1300元的电话费。

所谓资讯频道,就是电视上的问答频道。 2007年前后,国内不少地方电视台推出了猜谜语广告。

简单的字谜和几万的大奖让我觉得他们是在做慈善。

但智商下降往往孕育财富奇迹。 只要你拨打这些电话,一个温柔的女孩就会提醒你:“电话占线,你正在排队,有***人在等你。”

不知不觉,十分钟过去了,线路仍然占线。 很多人都挂了电话,但每分钟两块钱的收费却很划算。

也是提取电话,不过点播台的套路比猜测高级多了。 点播电台是一种电视格式,观众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并付费来选择节目。 各种日本漫画,《海贼王》《圣斗士星矢》《火影忍者》《数码宝贝》……随便看看。

而且,大部分点播台都是地方广播电台自己管理的,审核不像省级电视台那么严格。 很多观众会点一些内容比较“色情”的节目。 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费”,地方广播电台基本不予理睬。

正是那个时候,我看了“黄包”的《霹雳娇娃》、《猫眼姐妹》和《城市猎人》。

在大多数家长都保持沉默的性教育领域,点播台走在了前列,牺牲电话费,欢迎性启蒙。

另一个用来骗取电话费的伎俩是铃声。

很多动画的细节你可能记不清了,但你一定还记得那个一男一女紧紧相拥的铃声广告。

一旦你听到兴奋想要下载铃声,你可能会血本无归,也可能会被父母轮流殴打。

作为那个时代像货币一样的硬通货,话费其实和比特币有些类似。

今天的比特币可以让哈萨克斯坦断电,昨天的电话费可以让网瘾者铤而走险。

2007年,黑龙江鸡东县的一名小伙子多次在半夜切断别人的电话线,连接到自己的手机上,并用别人的手机给游戏充值。 累积900元存款后,他被警方抓获并拘留15​​天。

如今,这些故事不禁让人感到荒唐。 这是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导致虚拟消费失去了神圣性。

在向父母撒谎和被电视欺骗之间左右为难的青少年已成为数字消费的主力军。 童年夹缝中短暂出现的电话费时代也结束了。

但为什么像话费这样不应该被视为支付媒介的东西却充当了支付属性呢?

事实上,真实支付时代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史上巨头博弈的产物。

电话费时代的终结

大多数人对移动支付的印象始于2008年的支付宝,但早在1999年,第一代移动支付就在中国出现,但仅限于线下银行交易。

真正的移动支付出现于2002年,云闪付推出第一代移动支付模式,通过短信交互完成交易,实现手机话费查询、支付等多种服务。

短信消费的产品实际上是利用了当时移动支付技术争论中的漏洞,是妥协的结果。

2005年,云闪付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今流行的NFC。 但由于银联与中国移动技术标准的差异,进展缓慢。

NFC的工作频率有两种标准:云闪付13.0GHz和中国移动2.4GHz。 这两个标准都无法说服对方。

直到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云闪付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放弃自主研发的2.4GHz标准,分歧才结束。

在此期间,移动支付的空白被短信支付填补。 麦当劳进入中国后,必须采用短信电话支付方式。

2011年是移动支付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今年,我国3G用户总数已达1.1亿户,手机用户达9.64亿户。 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熟。

同年6月,央行发放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联动闪付、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获得牌照。

人们在线消费无需额外转账,货币支付取代话费支付。

早年,话费的各种应用带动了运营商行业的繁荣。 有些人懊恼自己没有跟上时代,亏了钱。 有些人太超前于时代,因为用不正当手段赚钱而被关进监狱。

这实际上是移动支付出现时,面对社会剧变,普罗大众试错所付出的代价。

那么为什么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呢?

因为大家都知道螃蟹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鲜美。 话费消费无非就是利用信息差距和好奇心来赚点钱。

现在别说移动支付了,就连科幻电影中使用的指纹识别、面部识别也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遍。

但尝试新事物的代价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比如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末年,人们觉得相机可以吸魂。 法国摄影师纳达尔曾这样描述摄影普及之初的情景:

“摄影就像巫术,和奇特的力量和神灵是同一回事。人们认为摄影师就像巫师一样,利用鬼神的力量,用相机捕捉他们的灵魂……从皇帝到平民百姓,他们会在镜头前瑟瑟发抖。”

慈禧修建了铁路,但因为怕打扰皇陵,所以用的是马拉火车。

用话费消费也是真钱数字化的初体验。

发一条短信被扣两块钱的感觉和手里拿着两块钱买东西是不一样的。

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会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数字状态下的钱不再是钱。

至于这种幻觉是好还是坏,没有人能确定。

曾经用手机话费偷偷充Q币购买黄钻的少年,现在确实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一旦进入数字时代,“市场”自然会为你安排。 看似您选择了付款方式,但实际上是付款方式选择了您。

个人移动支付的细流将在消费时代汇聚成洪流。 商圈里除了“支付成功”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设计/视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