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家银行相继发布优化分期业务公告。 例如,微信银行发布关于信用卡“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的公告。
据记者了解,已有数十家银行发布了类似公告。 业内普遍认为,将手续费改为利息,让信用卡分期利息收费一目了然,既保护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也是落实监管要求的具体体现。 未来,银行将信用卡分期中的“手续费”改为“利息”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
微信银行宣布,为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银行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 其中,新申请和仍在进行的分期业务记录的“分期手续费”将调整为“分期利息”。 分期利息”中,历史记录的分期手续费账单显示不变。更名后,收费标准和计算规则不变,即每期实际还款金额不变,详细信息将显示在账单上。
此前,江苏银行还发布了《关于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名义利息费用的公告》。 事实上,上述银行并非孤例。 经记者梳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微信银行、微信银行、微信银行等数十家银行,类似的公告也已发布。
也有银行持续优化现金分期业务。 例如,微信银行表示,关于现金分期,银行信用卡灵活分期功能将停止分期申请; 同时调整现金分期、鑫分期的现金分期功能,分期总金额最高可达5万元,单笔交易最高分期次数不超过24期等。
“目前,银行正在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除了清理长期未使用的信用卡外,优化分期业务也是银行的重点工作。”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表示,高利率是借手续费之名变相收取的。 费用是消费者投诉的高风险领域。 改为分期利息后,消费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费用,有效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晓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优化分期业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出于合规性考虑; 二是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践行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银行优化分期业务的背后是配套政策的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3月发布的公告要求,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手机应用、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在显着位置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签订贷款合同时应注明,还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显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
2024年7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信用卡业务上以明显方式展示。分期业务合同(协议)首页及业务办理页面。 分期业务可能产生的所有利息项目、年利率水平及利息计算方法。 在向客户展示分期业务收取资金的使用成本时,应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并明确相应的利息计算规则。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采用手续费等形式。
从行业来看,近年来,信用卡业务一直是银行业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领域。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收转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50.3%。 信用卡分期业务中的“利率不透明”、“隐性收取利息”、“乱收费”等问题都曾被用户“投诉”。
“从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更名也将使其收费更加透明,让用户在选择信用卡分期服务时更加理性,帮助用户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王鹏博说道。
“预计银行信用卡分期收费改为利息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苏晓锐进一步表示,此前,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率水平披露不明确,片面宣扬低利率、低利率,并以手续费为名变相收取费用。 利息、实际使用成本模糊、账单分期起点不合理设置过低或无起点、未经客户自主确认实施自动分期等问题,使客户难以判断资金使用成本,甚至增加资金使用成本。客户的利益负担。 银行此举将使持卡人对用卡费用有更清晰、更透明的了解,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